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对网络隐私的侵权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网络隐私权现阶段还未能通过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程序得到很好的保护,这就要求对网络空间侵害隐私的行为加以法律制止。网络安全问题,正在使得人类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隐患。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经成为各国立法趋势。因而,在我国隐私权立法缺位的情况下,确立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机制进行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5)
随着经济和网络的发展,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事件越来越多。而我国法律对消费者隐私权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所以如何给予消费者的隐私权法律上的保护是现代民法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网络购物在消费者间的普及,消费者的隐私会受到更大的威胁,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更为了保护消费者的隐私权,我国应该考虑有关隐私权的立法。  相似文献   

3.
邵真真 《学理论》2011,(26):53-54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与网络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在享受网络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我们个人的隐私也在经历着被窃取和被曝光的危险。因此,相对于传统隐私权而言,网络隐私权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网络隐私权是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个人数据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可以理解为隐私权在网络中的延伸。目前有关网络隐私的侵权行为屡见不鲜,进一步探析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网络隐私权保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我国受传统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公民的隐私权意识淡薄,对隐私权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明确规定隐私权的独立民事权利地位,关于网络中隐私权的保护更是一个新的课题。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繁荣、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特别是网络的公开性和易窥窃性很容易使人们的隐私暴露于天下,个人隐私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保护好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权已经成为各国学者普遍关注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己成为崭新的人类生存空间的21世纪,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法律对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有所体现,基于用户、中间代理和服务商的隐私技术也得到应用,但还不足以遏制个人网络隐私侵权事件的发生.当前,很多国家纷纷制定颁行法律法规,并通过行业自律来保护个人的网络隐私权,其经验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从具体国情出发,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法律、技术、伦理等方面入手,构建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董媛媛 《学理论》2011,(26):55-56
随着社会文明、技术手段、传播媒介的进一步现代化,人们对内心世界的安宁和独处环境、私人空间的保留要求将更加强烈。隐私权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法律权利。我国法律虽然多处涉及到隐私权的问题,但在私法领域中的成文法律中,没有一部法律有明确的隐私权保护内容,仅仅在司法实践中,遇到隐私权问题时,司法解释予以规定,以名誉权的名义来保护隐私权。因而我国隐私权保护立法显现其不足,尚未形成完整制度,隐私权被侵害相当突出。加强和完善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空间下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日渐突出,传统的隐私权领域因此扩展到网络空间,网民的隐私权不仅遭受着来自于民事主体的侵权威胁,有时也面临着以政府为代表的公权力的侵害。作为现代信息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权利,网络隐私权应当得到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保护。而我国的宪法只对隐私权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宪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当前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对网络隐私权的宪法保护进行探讨得出:将隐私权作为基本权利规定在宪法中;完善隐私权立法体系,辅之以相关制度;防止公权力对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完善宪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跨地域流动性越来越大。民事诉讼迎合时代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便利当事人参与诉讼和法官审理案件,网上审理孕育而生。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均处于隐性保护阶段,更无从谈及对网上审理中当事人隐私保护问题,这在实质意义上对当事人隐私保护造成不可避免的困难。本文从网上审理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的认识出发,分析司法实践中的现存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2)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个体享有的对私人安宁生活和私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恶意收集利用的人格权。作为社会关注的公众人物,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行法律对公众人物的隐私并未明确规定,这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造成一定冲击。通过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概述,从平衡公众人物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构思,以期对将来完善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公开限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宪法意义上的隐私权经历了从"隐含"到"公域"的隐私权转变,使得个人隐私权成为政府信息中必须探讨的话题,揭示了隐私权保护新的特性及限制原理。隐私权的限制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前提,并遵循利益相关、分类处理、平等保护、比例原则等等。《条例》在处理个人信息与公共利益冲突问题上,行政裁量权过于强大,隐私权保护条款过于空泛,限制过于随意。隐私权保障条款失衡,因而立法应明确信息公开中的公共利益,并对公开信息隐私权限制是否遵循基本原理进行司法审查,最后还应通过立法列举不得公开的隐私权内容。  相似文献   

11.
张宝亚 《理论导刊》2004,18(12):53-55
隐私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对其个人的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私人事务、生活安宁及私人领域独立支配的人格权。侵害隐私权责构成的特殊性决定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独立性。针对现行立法缺陷,建议我国建立对隐私权保护的宪法、刑法、民法及行政法多层次立法系统。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2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下,传统的隐私权正在发生变迁,网络空间的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明显不足,比较借鉴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两种国外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模式之后,提出完善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加强网络隐私权立法;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提高个人的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子商务的方式从事商事活动。电子商务使得人们在享受网络交易带来的便捷和优势的同时,也让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忧虑。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网络侵权,作为电子交易中当事人一方的消费者,其个人资料等属于隐私范畴的数据文件因为电子交易有被不正当使用或泄露之虞,这使得电子交易成了一把“双刃剑”,网络商务环境中诚信危机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国应当加强立法以保护消费者在电子交易活动中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时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深入人心。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和实践在美国较早出现和完善,深入研究美国对隐私保护的文化和司法实践,寻找可供推进我国隐私权立法有价值的经验,对加强网络信息时代个人隐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应用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网络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显现。电脑收集和处理信息、数据的便捷性,也使得以往无法侵犯他人隐私的手段有了实现的可能,搜集、整理、分析和传播个人隐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本文试针对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隐私概念的提出和隐私权理论的发展,与大众传播对个体私生活的侵扰有关。大众传播业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对个体隐私权保护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互联网之前的大众传播虽然也诱发了大量隐私侵权案件,但互联网出现之后,隐私保护和隐私侵权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总体上呈现出侵权容易、维权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从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的角度,加强对隐私权,尤其是对与隐私相关的个体数据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隐私概念的提出和隐私权理论的发展,与大众传播对个体私生活的侵扰有关。大众传播业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对个体隐私权保护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互联网之前的大众传播虽然也诱发了大量隐私侵权案件,但互联网出现之后,隐私保护和隐私侵权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总体上呈现出侵权容易、维权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从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的角度,加强对隐私权,尤其是对与隐私相关的个体数据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陈真 《学理论》2013,(22):156-157
随着公民个人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隐私权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权利与权利冲突亦日益突显。尤其是艾滋病人这一特殊人群,在艾滋病人隐私权保护的过程中,他们的隐私权与特定人的知情权更是一个尖锐的问题。故须明确两权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冲突,浅析冲突原因,细解双方利弊,平衡各方利益,并用法律的手段予以协调,从理论、实践、立法三方面找到这些权利冲突的平衡点,使之和谐运行并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19.
隐私是人类本性所固有的,隐私观念是伴随着自由主义思想观念在近代得以确立的,隐私权是当代社会新兴人权。考察从隐私到隐私观念再到隐私权的确立,会发现隐私权涵纳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双重成果,对于理解隐私权的基本人权意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360提出腾讯侵害客户隐私权问题,引起我们对个人信息利用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司法实践需要我们对个人信息进行分类,判断个人信息是否具有隐私价值要基于人格尊严与个人自由的考量.本文创设法律“强制性隐私信息”与“相对性隐私信息”两个概念,以统摄侵权法语境中因使用个人信息而侵权的行为.所以,客户关系管理活动如果在相对空间、相对人范围内使用个人信息,且不损害人格利益则不构成侵犯隐私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