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执行难是法院普遍存在的现象。出于各种原因。执行法官对久拖未决的案件在无奈之下采取终结执行方式。此类案件虽属少数,但对当事人而言。其损害则是百分之百,公正的判决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执行制度之中应增设以下立法:在执行条例中增设执行期限条款;设立债务书制度;建立执行凭证制度;建立定期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2.
津南区人民法院以狠抓案件执结率为切入点,以合理有效化解执行案件为目标,以全面提升执行干警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规范执行工作管理为保障,努力破解执行难题,力克执行顽疾。2007至2008年,我院共受理执行案件4638件,与上两年同比下降15.13%;执结案件3449件,执结率为71.38%,同比下降35.32%;执结标的为2.438亿元,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0,(4):63-64
2000年法院改革如何搞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高法一位负责人表示,人民法院将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进一步增强法院审判工作的透明度;改革执行工作体制.努力实现今年年底以前执行案件结案率到达75%左右的目标,使执行工作收结案实现动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为压低居高不下半年以上的存案率和新收案件率,静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庭为做到案件收、结平衡的良性运作,确保执行积案得到有效办结,在庭审人员减少20.5名的不利条件下,适时在全庭推出了“四机制四到位”措施。截止上半年底,该院执行庭共受理执行案件1160件,同比上升了25名。执结各类案件981件,同比上升了12%。其中清理存案半年以上的老案61件,特别是对群体性案件办结了3件,办结院里挂牌督办案件4件,当事人对执行不力的投诉信件,比同期下降4成。执行到位标的12865.29万元,执结率为83名。该措施的实行,有力维护了法律尊严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人民法院在群众中赢得了信誉。  相似文献   

5.
《人大论坛》2009,(4):45-45
最高人民法院前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法院应当逐步建立裁判文书和诉讼档案公开查询制度,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在网上依法公开案件裁判文书和执行案件信息。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执行干警在高院党组领导下,积极贯彻中央政法委去年年底下发的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52号文件精神,认真开展集中清理执行存案工作,执结了一批历年积累的执行难案件,化解了一批当事人反映比较激烈的社会矛盾,在实现案件了结、公正司法目标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尤其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劳动报酬、小额债务等执行案件的标的到位率已经达到了91.69%,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赔偿案件中,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的数量所占比重较大,其中又以因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和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导致的国家赔偿案件居多,但这类案件最后确认违法或赔偿的数量极少,其原因既有主体层面的,也有现实原因。对终结本次执行前的执行行为违法提出的司法赔偿原则上应不予受理,混合责任下赔偿义务机关和其他侵权人的确定问题上,法院应仍是赔偿义务机关,但其他侵权人作为案件的第三人可进入到司法赔偿程序中,在对财产损失进行计算时应秉持直接损失原则。从整体来看,非刑事司法赔偿中因执行行为错误之赔偿的未来解决路径有:尽快统一标准规格,实现规范司法;倡导案结事了、恢复重建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和谐司法;建立错案追偿和分析制度,以期从源头上减少或扼制此类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全市法院各类案件平均收案每年递增10%左右,而执行案件每年则要递增近20%,比各类案件平均增长幅度高出一倍左右。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46728件,同比上升11.6%,而同期全市法院各类案件收案同比上升仅7.3%。可以说,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的案件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总结两句话,就是“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尽管如此,全市法院克服种种困难,上半年执结案件42892件,同比上升17.1%,上半年的执结率为76.34%,执行标的清偿率为76.8%,同比上升13.2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和巩固了执行工作良性循环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制定与实施,从国家层面对我国青年发展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明确了青年发展的重点领域。对这一青年发展政策执行过程及其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有利于为下一阶段青年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基本依据与重要启示。文章基于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框架,通过分析“制度环境”与“执行结构”对社会政策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建立考察我国青年发展政策执行差距的理论分析框架,为《规划》的评估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在制度环境方面,文章考察了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合法性三个方面如何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在执行结构方面,执行组织、执行人员、执行资源和政策对象等四个要素及其互动影响着政策执行结果。最后,提出应以更加多元的视角看待青年发展政策的执行差距,建立综合性、本土化的分析框架,关注政策执行组织权责与资源的匹配性,并注重“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邓永清  危永波 《长江论坛》2009,(5):15-17,31
武汉市环保类案件总量并不太大,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武汉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污染严重但案源很少;环保立法不够完备;侵权主体难以确定;环保公益诉讼亟待建立;环保判决执行困难。加强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应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大环保执行力度;二是加强与环保执法部门的协作;三是建立环保公益诉讼制度;四是完善环保立法;五是设立专业审判庭。  相似文献   

11.
随感录     
制度不可不立.更不可执行不力。订立一个制度,一时做不到或疏于督促而不去做。还是不订为好。人是有惰性的,也善于自由自在。制度对于自觉者而言.约束的压力小些;而对于不自觉者来说,则是沉重的负担。执行制度在于使大多数人逐步有所自觉,而不是让制度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德州市人大常委会在法院执行难问题上“三箭齐发”,通过作出决议、强化监督和发挥代表作用,为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助力清障。截止目前,该市已清理未结执行案件7289件,占未执结执行案件的68.7%。  相似文献   

13.
戚辉 《天津人大》2011,(9):47-47
日前,宝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人员实地察看并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解决执行难的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作用;要加强与公安、检察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努力营造良好的执行环境;要建立执行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完善执行人员绩效考评机制,强化执行人员的办案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执行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难点。2007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执行工作中率先推出“分段流程管理机制”。从这一天起,旧有的一个法官“包案到底”的执行模式被完全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由“案件启动”、“财产查找查封”、“财产变现”、“综合结案”四个办案小组串成的一条执行“流水线”。自此,执行法官不再对个案全程负责,而是相对固定地专门完成执行案件的某一阶段任务。  相似文献   

15.
李践 《人大论坛》2006,(4):42-42
印江自治县法院在审结案件执行工作中,就两件涉及党政机关原所属企业被执行案件,出于判决生效进入执行程序后一直得不到执行,从而成为影响印江自治县法院执行工作的拦路虎。为了执结这两件超期难执行案件,维护法律尊严,该自治县法院专题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请示。  相似文献   

16.
开学前夕,金山区法院集中力量对多起拖欠抚育费影响子女上学等案件进行了集中执行,对3名拖欠抚育费影响子女上学的“老赖”给予了15天的司法拘留。据悉,这次执行共传唤被执行人6人,执结涉抚育费等案件36件,标的23.41万元。金山区10名人大代表全程监督并见证了法院执行活动。  相似文献   

17.
传统执行模式下,执行案件“一人一案一包到底”。当事人利益能否实现、何时实现、实现程度如何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件承办人的道德水准和执法能力。加之监督制约不力,流程管理缺位,案件办理处于封闭状态,信息不公开、不对称,“暗箱操作”无法有效避免。因此,“执行难”与“执行乱”相互交织,弊病丛生,  相似文献   

18.
龚晨 《桂海论丛》2010,26(5):34-37
反腐倡廉制度执行阻滞有制度执行表面化、趋利化、停滞化三种表现形式。产生反腐倡廉制度执行阻滞的原因有四:执行刚度不强,执行决心不大;执行力度不够,执行能力不强;执行高度不高,执行标准不一;执行效度低下,执行手段不活。强化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必须树立重视制度执行力的观念,提高制度执行意识,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要建立协调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推进制度建设,着力强化制度的执行责任制和监督机制;要培育制度执行文化,形成抓制度落实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半月之内,执结890件申请执行人为困难群体的涉民生执行案件,执行到位标的2515万余元。对43名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对28名被执行人实施限制出境,对46名被执行人予以司法拘留……11月1日到15日,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展了“清积案、反规避、护民生”专项执行活动中的第一次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活动,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的发展趋势,为许多国家所采用。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完全确立,尽管我国的刑事法律规定了非监禁刑罚执行措施,但与社区矫正的要求相去甚远。文章就我国当前社区矫正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从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和突破现行法律框架两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