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S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青少年犯罪作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产生原因是复杂而多元的,通过对225名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违法青少年的问卷调查研究后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现实、家庭环境质量低下、个体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不良同辈群体影响和有效社会控制缺位五个方面。基于此,作者提出干预建议,力求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因素,其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的和重要的原因,尤其是改革开放引起家庭的巨大变迁导致家庭矛盾冲突增多,家庭暴力成为家庭因素中造成青少年犯罪的最重要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3.
台湾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朝着恶质化、低龄化、团伙化、网络化等多元方向发展,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家庭的,又有学校和青少年本身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社会和家庭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方面。台湾当局和各种社团针对这种现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困扰着台湾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家庭缺陷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消极因素是产生青少年犯罪的根源,而家庭缺陷则是青少年犯罪的最基本原因。家庭缺陷表现在:情感、教育、结构、文化、伦理五个方面。家庭缺陷的有无及其程序与青少年犯罪可能性大小成正比关系,家庭缺陷通过对青少年人格发展、心理性格、人生观及社会适应力的影响而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充分认识家庭在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地位,夯实婚姻基础,强化家庭教育功能,丰富家庭文化活动,建立新型文明的家庭伦理关系,对于建立和谐、幸福、康乐的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疆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其产生是个人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条件等相互交错的结果。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关键靠教育。为此,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富有成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网络。  相似文献   

6.
社会组织化程度的变化是青少年犯罪的控制性因素之一。社会解组理论虽然分析了社会失范现象的原因,但并没有完全解释失范问题出现的社会现实原因。社会组织化程度下降导致社会控制力减弱,青少年犯罪现象就会大量出现。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单位组织、社区组织都出现了瓦解、转换,社会组织化程度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下降趋势,因此青少年犯罪会迅速增长。通过增加社会组织的数量和提高稳定性,强化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7.
目前城区青少年犯罪已具有智能化、成人化、暴力化的特点,其原团既有社会方面又有家庭方面,只有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社区、家庭、学校共同协力,才能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8.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其中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犯罪已占到了相当的比例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因此,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父母离异是导致离异家庭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然而,笔者认为,父母离异与青少年犯罪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要父母负责任地做好家庭教养,无论离异与否,都能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城市未成年人犯罪对学校教育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第一手调查资料,通过对城市闲散未成年犯和普通中学生的对比,分析了学校教育的失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笔者认为:学习压力过大是学业失败的罪魁,教师的失误加大了学生对学校的“离心力”,管理缺陷使学校对学生的社会控制减弱,家校沟通不当造成教育责任相互推诿。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承担着重要责任。应当努力为未成年人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教师善尽其责、发挥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帮教的作用、实现学校与家庭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一直是最为引入注目的社会角色和群体,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对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大多缺乏广泛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控制理论历来是解释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范式,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与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相伴而生的,是随着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逐渐深入而展开、发展、完善起来的;从西方控制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我国社会转型期还存在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三个主要特殊变量,包括腐朽思想文化、社会转型与教育教学改革;笔者尝试“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论,建构“三层面八因素”犯罪变量模型,并把它作为我国转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11.
优化家庭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宏观着眼的犯罪防治应从微观着手,而家庭由于其所独有的特性与功能,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发挥着学校和社会所不能比拟的巨大作用。当前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凸显家庭的重要地位而不是把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而从家庭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来看,对青少年犯罪行为有直接影响的是家庭的功能缺陷而不是家庭结构的变化,所以,优化家庭功能,才是当前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这不能仅仅期待广大家长的自觉,而要转变传统观念,把法律的触角毫不犹豫地伸向家庭,在法律上做出规定才是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人的本性的合理性理解,不能脱离文化与对象性活动的结果。家庭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偏离于社会主体文化的家庭价值观往往成为诱导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如教育观念失误,教育内容偏颇,教育方式不当等,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校青少年犯罪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在校青少年自身考察在校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从教育、预警和应急三个环节探讨了预防在校青少年犯罪的校方对策。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农村青少年犯罪由于地域和经济等因素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阶段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农村青少年是农村社会的主体和代表农村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未来的稳定和和谐。因此,如何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对其探讨已涉及到了各种学科和社会层面,并渐有“科际整合”的趋势。本研究立足于具有“科际整合”特点的国内外代表性学说一般犯罪理论和犯罪综合动因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侪以及低自我控制等因素对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法社会学视角看来,青少年高科技犯罪乃一种不轨行为,其日益增多是与青少年在高科技社会领域所受社会控制的数量、强度及其方式有关。青少年涉足高科技犯罪固然有其个人根源,但差异交往论、标签论、失范论却揭示指出其社会根源所在。青少年高科技犯罪治理须适应高科技发展特点,不断构建与完善相关法律与社会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作为共存于家庭和社会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多维的视角,揭示了家庭暴力受害经历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在干预家庭暴力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山东省女性青少年罪犯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当今女性青少年犯罪存在六大特征:女性青少年犯罪在人数上呈递增趋势,侵财犯罪呈增多趋势,流动人口犯罪增加,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新型犯罪苗头增多,农村籍罪犯和无业人员仍是女性青少年罪犯中的主要群体。从社会原因、个体特征、心理特征分析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预测山东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并从五个方面提出预防青少年女性犯罪的对策建议,即:强化家庭以及学校的责任,构筑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加大立法步伐,从法律上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完善社区保障功能,健全社区保障的预防体系;发挥妇联主导作用,建立公力救济机制;利用社会资源,健全帮教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广东“黑龙会”案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多方面原因,有教育功利化、家庭教育缺陷、治安管理失范、犯罪亚文化的牵引等等,牵扯到素质教育、宗族观念、社会文化、家庭培养、司法救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可以说,“黑龙会”的扩张与覆灭是多种不良因素合力酿成的悲剧。因此,必须综合发挥家庭、学校、社会诸多方面因素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篯秀滨 《法制博览》2015,(1):157-158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少年犯罪不仅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而且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如何减少青少年犯罪对每个家庭来说都十分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青少年犯罪心理表现形态、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