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实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以宪法为根本保障。宪法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主要体现在:宪法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理念保障、制度保障和方向保障。深刻认识和领悟宪法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宪法的作用,从而实现对国家的全面治理、科学治理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在教育领域的贯彻落实,其推进和实现,是以国家治理理念为价值导向,并从属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要着重抓好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统筹好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进一步提出要在2020年初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现代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公共治理的理念、模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家治理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治理理念确立起来、使国家能够顺利运行的体制机制。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统筹各个领域治理主体、处理各种主体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水平与质量。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中的纪检监察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检监察工作承担着国家治理的繁重任务,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渗透性的特点,是各领域治理的一个纽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纪检监察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改革纪检监察体制,实现纪检监察组织的独立性和专业化。纪检监察机关是国家治理的基本主体之一,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提高纪检监察机关治理能力,主要包括更新理念的能力、信息运作的能力、执纪办案的能力、科学预防的能力和监督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改进和创新党的领导方式推动的一场国家治理革命,是传统国家管理向现代国家治理的转型,是法治、市场、行政、道德多元治理方式的有机融合,是党的领导方式、国家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系统化、联动性变革,是"五位一体"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综合覆盖和协同贯连,是兼容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义的治理价值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生需求,全方位改进党的执政理念、方式以实现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这要全方位、系统化、深入性地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被誉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又一次新飞跃,是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五大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科学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对于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抒望 《求知》2014,(5):11-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系统总结我国35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和形势的变化,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仅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9.
王菁 《理论视野》2020,(7):62-66
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显著优势之一,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程中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必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它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立法实践和重大成就,是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采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法治举措,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强化法治基础,也为其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庞大而复杂的艰巨任务。执政党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和主导力量,应该而且必须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率先推进自身的进一步现代化,才有资格、有能力推动和保证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因此,适应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努力加快执政党自身现代化的建设,坚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实现指导思想现代化;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实现组织结构现代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加快党的建设改革创新,实现队伍素质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谭鹏 《党政论坛》2014,(21):51-5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进一步提出要在2020年初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现代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将绩效理念导入国家治理之中是拓展理论研究的内在逻辑。作为新的概念范畴,国家治理绩效为治理现代化注入价值导向、度量标准和动力机制,是完善制度体系和检验能力水平的价值尺度。有管治就有评价,绩效评价体现结果导向和满意度导向,旨在追求治理的公信力与执行力。其中:结果导向折射工具理性,满意度导向凸显价值理性。不论从概念内涵还是现实场景来看,国家治理绩效评价基本维度指向经济性(如资源节约、环境美好)、效率性(如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效果性(重要产出目标实现)和公平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审视新冠肺炎疫情中地方治理体系和能力表现,以绩效评价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理论研究,创造环境条件,建设信息平台,构建具有科学依据及普适性的通用模型、指标体系、技术准则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政府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中间和基础环节。然而,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立足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机制,通过再造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大力发展公民组织和加强地方电子政府建设,以期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都包含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苏南地区推进区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现代化建设,是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国家关于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现实要求,必须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方式转型和功能升级的实现路径。要强化惩防职能、实化惩防功能、提高惩防效能,促进人心清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1)
如果要达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预期目标和水平,保证这一伟大历史实践的方向、价值和目标,那就必须实现方法论意义上的自觉。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科学把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本质、方向,坚持方法论前提自觉;强化"民主法治""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方法论理念自觉;坚持"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法论原则自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鲜明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为追求善治的价值目标、合作式治理的价值取向和向民向德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中央已明确了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依法治国。因此,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着力提高中国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一、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8.
吴文勤 《党政论坛》2014,(17):34-3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中央已明确了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依法治国。因此,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着力提高中国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法学思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思维。法学思维包含法律思维、法治思维和法理思维。法律思维规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合法性、正当性、有效性。法治思维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尊崇宪法法律、强化法治监督、保障公民权利、抓好"关键少数"。法理思维显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阐释了从一元管制迈向多元共治,重新构建权力-权利结构,形成多维复合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国家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依据和内核,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国家制度展开,制度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进入新时代,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着力提升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的系统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