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家银 《前沿》2014,(3):75-77
与其他国家类似,佛教国家也主张对亵渎宗教的言论进行法律规制。在立法上,泰国、斯里兰卡和柬埔寨三国普遍禁止侮辱宗教领袖、扭曲宗教教义和嘲弄宗教习俗的言论;在司法上,这三个佛教国家均会对亵渎宗教的言论予以较轻的刑事制裁或一定程度的行政处罚。相关法律既能保护佛教免受亵渎,也能为其他宗教提供同等保护。出于对言论自由的保障,三个佛教国家对亵渎宗教言论日渐宽容,亵渎宗教类法律较少被动用,已呈现出一种轻罪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对待宗教的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与中国宗教工作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主要有: ——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长期存在.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宗教; ——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宗教信仰 自由受国家宪法保护.公民信仰宗教与否听其自便.但无论是否信仰宗教,公民在信仰上应互相尊重; ——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问题; ——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的哲学辞典或教科书中,对于上层建筑往往是这样下定义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复杂系统。在上述定义中惟独没有提到经济思想。我认为这是不全面的。难道上层建筑的内含仅限于此吗?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揭示的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关于宗教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问题的理论;二是关于宗教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及建设和谐宗教关系的理论;三是关于宗教与无产阶级政党、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关系,以及加强党对宗教工作领导的理论,这是一个全新的宗教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巴盟是一个有多种宗教存在的地区,也是全区宗教工作重点地区之一。全盟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宗教工作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特别是通过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依法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使宗教活动纳入了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特别是要把各级党政领导的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江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三句话”上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宗教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做好宗教工作的信心。第二,严格划清政策界…  相似文献   

6.
宗教的起源     
宗教的起源□樊化江宗教是怎样产生的?这是宗教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对宗教起源也出现许多不同的论点。护教主义者总是寻找一个神圣的源泉,或认为是人类的“天性”或认为来自“上帝的赋予”。旧唯物主义者和古代无神论者总是对宗教持怀疑...  相似文献   

7.
卢刚 《长白学刊》2009,(4):80-85
法律信仰是我国法治国家进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伯尔曼的“法律必须被信仰”的结论是在西方法律与宗教相互融通的框架下展开的。他在《法律与宗教》中,最终关切的是失去了法律的宗教日益失去其社会的影响,从而引起人们内心、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崩溃。而观照我国当下的法律信仰问题,在法律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法治传统与宗教传统的国家,过于强调法律信仰的作用,可能让我们忽视了真正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法治并不一定需要以民众的法律信仰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为例,以施传方的传教动机为考察重点,分别在人际、教际以及国际的层面上,对宗教传播活动中行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和伦理正当性问题进行探讨。文章结论认为,为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受传方的人权应当优先于施传方的教权,宗教宽容比"宗教自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统筹养老金制度是养老保险制度中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本文在《社会保险法》的背景下,讨论该法在制定统筹养老金收支方面的不足,认为应从法律层面将缴纳与领取统筹养老金标准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将公共财政补贴投向统筹缺口部分。本文论证了问题成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旨在法律层面完善制度设计,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宗教便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政教关系存在于每一个国家与社会之中,一个国家只要有宗教,就存在着政教关系问题。今天我们更多的论说的是“政教分离原则”,而实际上宗教与政治的互动涉及到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也涉及到宗教生活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郑镇 《岭南学刊》2006,2(6):29-33
充分认识宗教的长期性,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相处的前提;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相处的基础;宗教界的主动适应,党和政府的政策宽容,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相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袁冬青 《群众》2011,(9):89-89
宽容,是一束冬日里的阳光,使误解这座冰山融化;宽容,是一座黑夜中的灯塔,使迷途者找到正确的航向;宽容,是一缕大地上的清风,使犯错者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宽容就是在人民内部或在党内对不同观点有包容的雅量,对批评自己的意见有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胸襟。  相似文献   

13.
1982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即中发1982年19号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制定的第一个系统论述宗教问题的专门文件。30年后回头来看,更加能够感受到这个文件对我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影响是如此重大而深远。直到今天,人们每每谈到宗教问题或宗教政策,仍然言必称"19号文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  相似文献   

14.
李瑞环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有许多独特的建树。他强调宗教问题是重大、复杂的问题,要十分谨慎;深刻阐释了我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度概括了党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鲜明地提出"四个维护";指出把宗教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办教;精辟阐述了"政治上团结合作"与"信仰上互相尊重"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是新加坡历史、文化以及时代背景等因素共同影响的产物,其形成历经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总体观之,新加坡"共同价值观"主要蕴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二是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是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四是协商共识,避免冲突;五是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五个方面相互联结,互为支撑,旨在维护新加坡国家的统一以及种族、宗教的和谐发展。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教育已逐步形成一条面向全体国人,由执政党与政府统领,学校、家庭、社区、新闻媒体和法律部门共同推进、凝聚合力的培育之路,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荣 《中州统战》2002,(8):40-42,48
宗教是社会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生的一种表达和实现方式。迄今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没有宗教。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无神论者,毛泽东对宗教问题相当重视,并坚持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待宗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 宗教政策的历史回顾和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是否一直以“鸦片论”作为认识宗教的圭臬、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标准理解和制订宗教政策的基本依据? 这是一个事关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的重大原则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进行一番历史的回顾和考察。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宗教观为指导的。 那么,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宗教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又怎么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宗教的基本观点呢?可以说,主要有两条。  相似文献   

18.
蒋晴 《新东方》2006,(12):48-50
合伙的法律地位问题为学者们提出各种观点开辟了一个绝佳场地,涉及的范围从合伙组织的产生发展过程到合伙与自然人、法人等的紧密联系问题。应该指出的是,有些观点使用的措辞是合伙组织“是不是”民事主体,这显然不够准确。——“是或者不是”属于事实判断问题,很大程度上由立法决定。本文拟从民法学的层面讨论合伙组织承担民事主体资格的能力问题,也就是“能不能”作为民事主体的问题。一、关于这一层面的几种观点及评价1.合伙组织能够作为民事主体。其论据是:第一,合伙在商品交换中能够以字号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即能够作为一个独立交换者…  相似文献   

19.
基于西方语境分析,宽容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起于宗教宽容止于政治宽容。基于中国语境分析,政府公权力的宽容比政治宽容更有现实意义。三十多年改革而引致的多元化背景下,努力促进能包容多元主体的权力分享的治理结构、多元主体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治理模式,以及包容多元诉求的"公平合作体系"的形成,应是现代政府治理的变革之道。  相似文献   

20.
李修臣 《前沿》2013,(3):98-99
知识产权制度是创造运用知识财产的基本制度。而在知识产权法律属性的界定中,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和知识产权自然权利主义一直是争论焦灼的两种观点。本文对这两种观点都持一种质疑的态度,并从知识产权的产生,知识产权的理论建构,知识产权的实践层面论证知识产权的法律属性。认为知识产权本身具有法定权利和自然权利的双重属性,是一种在不同运用或解释框架之内两种属性接替出现的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