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与诊所式法学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和我国法治建设进程,而我国法律援助正面临突出的供需矛盾。大学生有能力也有义务担当这一社会责任,但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的现状不容乐观。诊所式法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法学教育方法和法律援助模式,将其与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融合,既可以缓解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也可以促进法学教育的革新和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法律援助制度与诊所法律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人权的司法保障和平等权利的保护。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能够胜任法律援助的专业人士数量太少,国家法律援助的财政拨款有限,目前,法律援助机构办理的援助案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援助的需求。诊所法律教育作为一种法律援助模式,将法学教育与法律援助相结合,能缓解法律援助案件日渐增多的矛盾,促进我国法律援助事业和法学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均有实行诊所式法律教育,这种从外国引入的教育目前仍在起步阶段,并不成熟,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尚待改进。用法律援助来辅助诊所式法律教育,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是完善诊所式法律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研讨会会议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对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考 我国目前高等法学教育的模式基本是50年代院系调整后定型下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在计划体制下制定的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对高等法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与会者认为,如要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合格的法律人才,必须解决下列问题: 1.要重视高等法学教育,提高高等法学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目前,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十年动乱给中国的法学教育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结束动乱,恢复法制建设时,中国的法学教育停滞了整整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几经挫折的法学教育才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任建新同志在最近结束的司法部主持召开的全国法学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从实施以法治国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法学教育,把法学教育放在需要加速发展的地位,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法学教育在规模上有较大发展,在层次结构上更加合理,在质量和效益上明显提高”任建新同志的讲 相似文献
6.
法律援助与\"诊所法律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律援助与\"诊所法律教育\"关系密切,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美国的法律援助与诊所法律教育紧密相联.中国从美国引入诊所法律教育以后,也与法律援助结合在一起.通过法律援助,法律诊所的学生提高了法律意识,丰富了法律知识,也提高了法律工作能力.今后,中国可以在法律援助中进一步办好诊所法律教育,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律援助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财力、人力不足的问题,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出现,可以弥补和解决此问题。同时,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又能推动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发展,促进法学教育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温州大学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实践,分析我国法律援助与诊所式法律教育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法学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实践性的法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新疆推行诊所式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根据新疆本地法律需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疆高校在运用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时应注意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开展法律援助活动,不仅有助于解决我国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问题,而且也有利于法学专业毕业生法务实践能力的锻炼.但大学生法律援助活动存在缺乏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缺乏必要经费的支持、活动形式单—,层次较低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引入诊所法律教育,明确大学生法律援助的专业定位和大学生在法律援助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建立大学生法律援助的监督管理体系和长效的激励机制,加强大学生在法律援助方面的经验交流,促进法律援助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学法学教育以前一直采用讲授式课堂教学,但效果并不理想,大学法学院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于是最近几年开始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出现了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诊所式法律教学,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1.
论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援助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条件,我国非常有必要建立农村法律援助制度,而且在当前形势下有很大的可行性;尽快构建农村法律援助制度是目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援助法的总则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法律援助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制定已经提上日程,地方性法律援助法规和规章正在不断产生。在制定法律援助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过程中,有种种理念的、制度的和技术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总则应当如何构建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法律援助法的总则结构、立法宗旨、立法根据、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以及法律援助的概念界定、积极因素、消极因素、重心、激励机制,为目前中央和地方的法律援助立法,提供理论与应用密切结合的研究成果和对策,以供各有关方面参酌。 相似文献
13.
正规的法学院教育在培养德才兼备的法律家,实现法律家之治的进程中意义重大,因此颇受各国重视。但是,我国由于多层次办学等诸多原因,造成法学院教育的地方化:学生招收、培养、就业地方化及法学教授的地方化,从而不利于法学综合素质和学术精神的培养,甚至会影响司法公正和依法治国的实现。应当统一法律教育,实行法学院教育的国家化,将法学院教育的管理权收归国家,并采取所有的法学院在全国招生、全国就业和某些特殊限制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使我国刚刚起步的法律援助事业面临更大的挑战,要将中国法律援助制度构建成为既 能适应WTO规则的要求,又切合我国的国情实际的人权法律保障制度,应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 政府的财政预算,建立法律援助公职律师制度,并通过制定统一的《法律援助法》对法律援助的相 关问题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法律规范体系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中调整高校与学生之间关系所涉及的高校的法律地位、高校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学生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学生权利的救济等方面内容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本文通过解读并分析其主要内容,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法律规范体系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立法缺陷,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期有利于保障高校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17.
论作为"制度"的法学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法律职业为限制性的职业,目前两大法系主要国家都在制度上将法学院教育作为进入法律职业的第一道门槛;法律的技艺性、智识性和一定的神秘性及其规范特征决定了法律职业必须具备共同的职业素养,凭借法学教授、法学图书资科和法学院的社区生活三要件,制度性法学院而非仅仅作为场所的法学院培育这些素养并促使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我国现实呼唤在制度上确立法学院教育的门槛地位,建设胜任于培育法律人的制度性法学院。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法》的立法缺失及完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行《高等教育法》在立法上具有法条过于概括、简单,法律程序不到位,法律责任缺位与错位,纠纷解决机制单一等缺失,革除这些缺失有赖于对高等教育法制基本内容的认识。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存在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干预权力与高校的自主性权利、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生权利与高校管理权力等基本权利-权力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对上述权利权力及其矛盾冲突的法律调整构成了高等教育法制的基本问题。只有对高等教育领域基本法权现象有了清晰的把握,《高等教育法》的法律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
法律仪式作为仪式的一种特殊形式体现在法律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法律仪式有规则化的(制度化的)与未被规则化的之分。规则化了的法律仪式零散存在于我国法律法规之中,呈碎片化特征。法律仪式教育在我国法科教育中散见于部门法学的教学中,内容多为规则化了的法律仪式。法学教课书中并没有法律仪式这一概念,未被规则化的法律仪式在法科教育中是不存在的。法律仪式教育对法科学生的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