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松州》2010,(6)
<正>辽中京大塔辽中京大塔位于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遗址内,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80.22米,塔基底径48.6米,塔体直径34米,在现存辽塔中雄居魁首,在国内现存古塔中体积第一,高度第二。因辽中京城沿用到明而仅留下塔,人们习惯称之为大明塔。此塔建筑年代不详,据《元一统志》载,可能建于辽重熙四年(1036年)。清代、民国均有维修。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拨款50多万元对大塔进行了全面维修。  相似文献   

2.
"万寿白塔"位于今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村元宁昌路故城内。宁昌路故城亦称察罕城。"万寿白塔"系辽代佛塔,北元卜言彻辰汗时重修并刻碑文。该碑文证实1600年时北元察哈尔正统可汗仍以"大元国号"行使着政权统治。碑文上的诸部首领名讳,表明察哈尔左翼诸部即山前诸部听命于大汗号令,以察罕城为山前诸部政治、军事中心,并协力修复古塔嵌留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代年前,莘县县城海拔最高处曾耸立着一座金代古塔,俗称"莘县塔",因素有燕子在塔上飞舞与栖息的景观,故又习称"燕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塔高二十丈(约为66.67米),挺拔秀美,耸入云霄,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成为莘县的象征与标志。1965年河北邢台地震曾波及莘县,古塔顶层  相似文献   

4.
历史悠久的玉融大地,有诸多胜迹闻名遐迩,特别是那些造型优美、风格各异的古塔,犹如熠熠闪烁的艺术珍品点缀在秀山丽水之中。据《福清县志》记载,清代以前,福清共有古塔6座,为水南塔、瑞云塔、瑞峰塔、天峰塔、迎潮塔、鲤尾塔。《福清县志》没有记载的还有近10座,其数量位居八闽之冠。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古塔有的破坏严重,有的不复存世。  相似文献   

5.
林荃 《今日民族》2003,(5):37-39
古塔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中颇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它既展现在城市、乡镇,也展现在郊野,形成独特的风景线。因此,我们在城镇建设、改造与规划时,不能不关注云南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的古塔文化。追寻古塔文化在云南,历代建筑的佛塔、风水塔很多,仅大理地区就有一百多座,保存下来的古塔也有40多座。从全省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4项,著名的古塔就占4项,它们是大理市唐代、五代的崇圣寺三塔、昆明市宋代大理国地藏寺经幢、西双版纳州景洪南宋曼飞龙塔、昆明市明代金刚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9项中也有许多古塔,如大姚县唐代白塔、…  相似文献   

6.
李新乙 《台声》2003,(2):8-9
进入2002年12月中旬以来,受北方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影响,济南市几乎天天被浓雾笼罩,但12月17日这天,阳光普照,浓雾消散,呈现一片晴和景象。下午2时45分,香港至济南航班平稳降落在济南机场,台湾法鼓山文教基金会圣严法师一行25人,护送四门塔阿佛头随机抵达。数年前被盗流失多年的千年国宝阿佛头,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将重新安放原处四门塔,千年古佛将身首合一,佛光重现。千年古塔石佛遭劫阿佛原来安放在山东省济南市南部柳埠镇神通寺遗址东侧的四门塔。柳埠镇神通寺是山东古代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四门塔始建于…  相似文献   

7.
古塔藏奇珍     
在中国的考古活动中,从古塔中发现了不少珍贵的文物。佛塔起源于印度,自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以后,佛徒日益增多,造寺建塔之风也日渐盛行。许多佛塔的构筑,目的是供养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遗留的“舍利”。这些“舍利”常常是放在精美的容器内,藏于佛塔的“地宫”或“天宫”之中。塔中同时还藏有各种珍奇宝物。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各地古塔的修缮及对一些古塔废基的考古发掘,藏于塔下或塔体中的珍宝得以重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塔     
中华大地,古塔耸立,走遍神州,人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塔的踪影,说到塔我们必须要说到佛教,因为它是佛教的产物。中国的塔是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而出现的,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相传东汉明帝时代(公元一世纪),西域  相似文献   

9.
山西古塔     
塔是梵语“ 都婆”音译的简 称与讹变,又念“塔波、塔婆、兜婆、浮屠、浮图”等。其本意为高积土石,用于埋藏遗骨。 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称的山西省,现已查明各类塔585座,占中国现存古塔2000余的四分之一强。山西古塔种类居全国首位,以种类多、规模大、历史久、造型殊、设计妙、结构巧在山西古建筑品类中自成体系,令人叹为观止。 现矗立在三晋大地上的585座古塔,自北齐至明、清均有修建。结构上有砖、石、木、铜、铁、琉璃等;用途上有纪念塔、风水塔、舍利塔、佛塔、经塔;形制上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  相似文献   

10.
罗国平  于国辉 《春秋》2011,(3):51-51
法海寺,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石门山西麓源头村东,始建于北魏,因纪念创建该寺的第一代方丈法海大师而得名。它是青岛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宋嘉祐二年(1057年)、元延祐二年(1315年)、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均有整修,现存之"法海寺"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重修后的规模、格局。1956年青岛市人民政府曾拨款维修。  相似文献   

11.
“塔”的称谓之演变瞿光澄佛教传入中国以前,我国不仅没有塔这种特殊建筑类型,而且也没有塔这个汉字。据笔者考证,塔的"老家"是在古印度,塔的"后裔"却遍布亚洲各地,尤其是在古老的中国保留下来的古塔竟多达1万座以上,古色古香,千姿百态,成为历史文化古迹,乃...  相似文献   

12.
文丁 《今日海南》2008,(9):44-45
从万宁市万城镇向东南行约2公里,远远可见一处被水田包围的山岭,耸立着一座造型魁伟的古塔。问正在田里劳作的村民,眼前的这岭这塔何名?村民告知:岭是山尾岭,塔叫山尾塔,又叫万州塔;要登岭看塔,没有路,只有沿着窄窄的田埂穿田而过。  相似文献   

13.
塔,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凝聚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中国现存的形态各异的3000多座古塔中,福建侨乡、客家人聚居地——闽西龙岩地区有几座古塔别具特色,独具妙趣。宫塔结合的“状元塔”福建永定县高破镇西被村有一座“状元塔”,相传它建于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为该村文人林大钦考中状元而兴建的。下层是宫殿,上层是宝塔,是宝塔与宫殿相结合的一座古建筑,占地1624平方米。塔基用天然大理石千砌,宝塔计七层,高达40余米,虽经历数次强烈地震,至今仍稳如泰山,毫无倾斜和裂痕。塔的底…  相似文献   

14.
正该塔亦称光教禅寺塔,俗称西塔。位于高邮城内西门湾,西南运河中心的岛上。1956年,京杭大运河拓宽,为"让道保塔",将运河堤向东移动52米,在运河中留有一块近40亩的河心小岛,镇国寺塔耸立其间。镇国寺塔留存唐代古塔的建筑风格,与西安大雁塔建筑风格类似,故镇国寺塔又被人们誉为"南方的大雁塔",是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辽史·地理志》因其粗疏向来为学者们所诟病,故前贤考证、订补其的论著甚多。而笔者在阅读中发现其对辽代的建置有很丰富的地名渊源解释且有一定规律可寻,可据其从整体上探考辽代地名的命名方式及特点。本文从辽代地名通名、辽代地名专名、辽代的侨置与沿袭地名、辽代的美愿地名与重复地名四个方面对这个课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宝光寺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宝光街,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文物众多的佛教禅宗寺院。宝光寺相传建于东汉。唐广明元年十二月(881年1月),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南逃人蜀驻跸宝光寺,并迎请高僧(知玄悟达国师)住此,重修宝光寺、塔。宋大观三年(1109),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  相似文献   

17.
观音寺塔     
刘瑞川 《春秋》2010,(5):36-36
郓城县城东北隅有一古塔,人们习惯称其为“唐塔”.准确的名字应该为“五代唐塔”,因建于五代后唐。又因该塔在原观音寺内,所以当地人又称之为“观音寺塔”。  相似文献   

18.
中國之塔     
在我國各地旅行的時候,人們幾乎隨處都能看到高聳雲霄的古建築——塔。它們有的突出於城市之中,有的兀立在高山之上,有的守衛在江河岸畔,有的緊靠在古寺旁邊。這些塔點綴着祖國的錦繡河山。有不少古塔仍能登臨眺望,成爲遊人喜愛的遊覽點。中國現存的古塔大多數已有數百或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形式豐富多彩,是中國古代建築極爲重要的藝術形式。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吐鲁番木纳尔清真寺旁,有一座凌空矗立的额敏塔(又名苏公塔),它刚劲挺拔,圆柱形塔身线条优美,收放自如,自底到顶一色灰黄色土砖,质朴而不失庄严。立身塔下,抬头仰视,有如置身一幅雄美壮丽的立体装饰画中。人们只知道这座建于200年前的古塔是维吾尔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结晶,但对这座古塔的修建者额敏和卓家族的事迹大多知之不详。额敏塔记载着一部各民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17世纪,准噶尔贵族逐步统一卫拉特各部,盘踞天山南北,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这一势力与清廷对抗,并多次侵扰  相似文献   

20.
《松州》2015,(1)
<正>巴林左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这里有契丹王朝的皇都——辽上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四代先人的诞生地,是契丹辽文化的发源地和发祥地。契丹民族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舞台的姣姣者,和唐末的五代及北宋处于同一时期,与北宋形成中国的第二个南北朝时期。契丹民族纵横欧亚草原地带,在中国乃至世界都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巴林左旗辽文化资源富集,现境内发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址遗迹819处,有700余处就是辽代遗址遗迹。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