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重要使命。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对提升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认同,促进各国政党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时,中国共产党要把握好“古今相济”“内外并蓄”及“宏微兼容”的议题设置原则,立足历史进程讲好现实经验,通过内涵特征展现世界情怀,实现宏观叙事和微观表达相得益彰。为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述的精准度、触及面和辐射力,应当从“话语客体”的分众化、“话语场域”的多样化和“话语技巧”的多元化三个方向下功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2.
李智 《人民论坛》2023,(18):103-106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正成为一套兼具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具有独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中国新话语。打破西方对现代化的定义权、解释权和评判权的垄断,破除国际话语权困境,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此,自主构建并对外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成为我国未来知识生产和国际传播事业的重要议题。具体地说,一方面,应融通中外,自主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应以交往为本位,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进而在自主构建和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在两种意识形态较量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已然成为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建构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这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西强中弱”话语传播格局,进一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国际话语权,需要不断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提升话语质量;塑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主体,掌握话语主动;整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载体,提升传播效能;优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环境,增进话语认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题中之意。以话语的国际传播为着力点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能够有效应对西方话语霸权的冲击,坚定中国人民的话语自信和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在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过程中,还面临着西方大国主导国际议程设置,曲解中国的论调甚嚣尘上,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客观差异和中国话语国际传播机制建设滞后等主客观方面的现实困境。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要始终坚持党对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的领导,大力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国际传播体系和积极开拓国际传播突破口,以此推动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竭力重塑公平合理的国际话语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代的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背景之下,建构党中央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政治命题的话语叙事体系,对于让这种“新的选择”逐步走向世界场域、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一种全新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在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其思想的内在逻辑,建构出以历时与共时的时空叙事、一般与特殊的比较叙事、宏大与微观辩证结合的方法叙事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结构,以立体式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场特质、比较优势以及对外传播的可能性;进而置于这一话语叙事结构中,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话语的创新创造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既具有中国特色又通融中外的叙事话语。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多极化、文明多样化、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争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民主进步故事,塑造于我有利的国际秩序和规则体系,成为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中国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要在倡导文明互鉴、坚持道路自信的基础上,聚焦国家治理,突出特色优势,完善话语体系。要切实转变观念,实现叙事转化;主动设置议题,用好话语资源;加强统筹规划,联动立体发声;依托国家战略,加强对话交流,把中国制度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和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7.
话语是观念权力与物质权力之间的媒介工具,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做好中国政治话语的国际传播是其中关键。在提升中国政治话语的国际传播效能过程中,需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内在支点,以多模态的话语表达,形成中国特色的价值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链接各政治话语主体实现对国际话语霸权的突破,探索政治话语文本的社会共写来力避官方话语独白,从而形成有效的协同传播机制。此外,还要成为中国政治话语构建与流通的主导者,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政治话语精准译介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8.
执政话语对政党形象具有塑造功能。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提升国际传播的科学认知、完善和创新话语传播机制、加强话语建构能力、强化国际传播的责任感等路径,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国际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徐平 《人民论坛》2020,(1):64-6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强调要建构对外宣传话语体系、提升国际信息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关切到一个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能否被国际社会了解和认同。习近平同志灵活运用“言—象—意”“赋—比—兴”“气—韵—味”“譬—喻”“隐秀”“情景(境)”等古典诗学手法作出了许多经典比喻,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具有指导意义。启示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全球共通话语体系,正视差异精准化传播,实现中国元素的国际化表达。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打破国民党封锁,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外援力量的支持,采取了多种策略积极提升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主要表现为:冲破共产国际指示束缚,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提升党的革命话语影响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升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的实践探索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在新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的现实启示可以总结为: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内容表达;拓展话语媒介与载体,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效能;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坚持与错误话语作斗争,掌握国际话语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文化“出海”是展示中国形象、影响国际舆论、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面对国际偏见误读、西方文化霸权、全球治理赤字等问题,新时代文化“出海”要勇于承担讲好中国故事、宣介中国声音、彰显中国价值的使命任务。中国底色是文化“出海”的民族根魂和基因密码,必须充分挖掘、传承发展以突出的连续性、包容性、统一性、创新性与和平性为特色的中华文化。文化“出海”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出海正确航向;构建特色战略传播体系,提高国际舆论引导力;培养国际传播复合人才,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推动文化内容转化创新,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延伸数字文化产业链条,扩大国家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周良发  赵悦 《前沿》2023,(5):5-13
新时代提升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话语亲和力是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话语亲和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话语主体引领力、内容阐释力、风格吸引力、场景感染力和评价助推力。鉴于当前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话语主体能力有待提升、资源质量有待提高、语言表达有待融通、场景供给有待重视、评价机制有待规范等问题,要从培养话语主体素养、重视话语资源整合、创新话语表达风格、创设话语传播场景、构建话语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话语亲和力。  相似文献   

13.
曹胜强 《湖湘论坛》2017,(3):122-126
中国梦的对外传播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历史契机。民间文化具有大众化、草根性、亲和力、调适性和融通性,可以作为中国梦传播的文化根基,能够为中国形象增添浓厚的本土色彩。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传播,关键在于采取多层次的话语策略,以形象的叙事语言融合理性话语、增强说理的故事性,以通俗的语言融汇理论话语、增强理论的普适性,以网络叙事和生活叙事融汇宏大叙事、增强中国梦对外传播的时尚色彩和生活气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融汇中西话语、做好内外结合、调整远近叙事视角,创新中国形象的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的对外传播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历史契机。民间文化具有大众化、草根性、亲和力、调适性和融通性,可以作为中国梦传播的文化根基,能够为中国形象增添浓厚的本土色彩。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传播,关键在于采取多层次的话语策略,以形象的叙事语言融合理性话语、增强说理的故事性,以通俗的语言融汇理论话语、增强理论的普适性,以网络叙事和生活叙事融汇宏大叙事、增强中国梦对外传播的时尚色彩和生活气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融汇中西话语、做好内外结合、调整远近叙事视角,创新中国形象的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15.
倪素香 《人民论坛》2023,(7):101-103
中华文明高度凝结和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宝库和精神动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及深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既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创新路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自我革命这一话语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话语和新时代革命话语的创新性表达,其话语叙事逻辑体现了内在与外在的辩证叙事、历时与共时的时空叙事、宏大与微观的方法叙事。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利用叙事学理论分析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叙事的逻辑结构,从话语生产、话语传播、话语创新、话语认同的角度建构自我革命话语叙事体系,是当前党的建设理论研究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7.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语思维由革命到建设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话语重心由精英到大众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分析方法,实现话语视野由中国到全球转变。据此,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8.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语思维由革命到建设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话语重心由精英到大众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分析方法,实现话语视野由中国到全球转变。据此,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9.
从叙事基础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现代化思想为源初语境,以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现代化思想为直接来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土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有其独特的话语叙事逻辑,对其进行全面的话语叙事分析,可以总结出其叙事主线为“以人民为中心”,叙事主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叙事结构为历时与共时的时空叙事、一般与特殊的比较叙事、宏大与微观的方法叙事。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叙事,对于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化的指导、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特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与历史脉络呈现出政党主导的特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中国的政党主导型现代化国家建设话语叙事,旨在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根本属性与正确认知的合理阐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总结提升与实践引领的有效认同,进行中国式现代化他者论调事实澄明与独特模式的叙事引导。叙述好这一重大命题,要在一般与特殊的比较中论证“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在自主与自觉的意识中把握“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在使命与责任的实践中进行“现代化”的体制创新,在本土与世界的指向中展现“现代化”的价值指引。政党主导型现代化国家建设话语叙事具有丰富的延展空间和旺盛的生机活力,要在坚守话语导向、进行话语整合、提升话语阐释、打造话语标识等方面着力,不断创造创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话语叙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