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震 《群众》2021,(5):63-64
长江保护,法治先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为长江“立规矩”。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就是为长江流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立“规矩”。长江保护法的出台和实施,揭开了母亲河保护的新篇章。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江苏作为沿江省份,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法律规定落到实处,以法律之盾护卫长江碧水东流。  相似文献   

2.
陈迎 《群众》2022,(6):53-54
2021年3月1日施行的长江保护法,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项重大立法成果,是守护长江母亲河的强大法律武器,对于永葆长江母亲河生机活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一年多来,南京环境资源法庭深刻认识贯彻长江保护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贯彻长江保护法的基本要求,主动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融入长江大保护工作大局,加强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和协同保护,为更好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长江保护法的颁布和施行,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扎实做好长江保护各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表现为:一是缺乏综合统筹,产业结构失衡,发展质量不高。二是水沙关系不协调,安全风险较高。三是水资源短缺严重,承载力严重不足。四是生态环境脆弱,水污染程度严重。为此,建议:一、强化顶层设计和法治保障,实现全流域系统保护。一是抓紧制定《黄河保护法》,以法治方式确立流域空间管控、环境总体规划、水资源管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和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1,(9)
正安全事故和污染问题发生的原因千差万别,但总结起来根源无非是"人、财、物"出现了问题,而反腐,恰恰要解决"人、财、物"的问题。因此,治污必先反腐,牵住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中国首部流域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3月1日起正式施行。最高法就此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意见》,要求人民法院在司法裁判中落实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将"严"的基调贯彻到长江保护法适用的全过程、各方面,严惩重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预见,长江保护法的出台,将揭开母亲河保护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正>自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施行以来,重庆市公安局与长江沿线兄弟省市公安机关并肩战斗,深入开展打击长江流域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工作,有效打击震慑了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不法分子嚣张气焰,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1,(15)
正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江",《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它的施行,为长江流域的发展和保护立下了一整套"规矩"。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生态宝库和黄金水道,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近年来,各类环境污染问题交织出现,加上水资源配置开发不合理,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承担着打击生态环境、生物安全等领域犯罪的重要职责,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更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长江流域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当前,环境犯罪侦查部门在组织建设、职能定位、侦查取证等方面还面临困境,这导致其职能发挥受限,难以有效应对日益组织化、隐蔽化的长江流域环境犯罪。因此,应尽快厘清职能定位,推进复合化、协同化发展;加强组织建设,推进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提供保障支撑,推进数字化、科技化发展,以更好地满足长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安全保护需要。  相似文献   

9.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这一科学论断。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先后制定、修订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物安全法》《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黄河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20多部生态保护法律,用法治力量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法守护绿水青山。  相似文献   

10.
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编制实施相关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同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也被写入报告。对此,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仲志余委员呼吁,建立有效协作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2012,(6):45-45
周玉华2012年5月9日在《法制日报》上撰文《准确把握角度弘扬法治精神》认为,建设法治国家首要任务是培育社会的法治精神。没有社会公众对法治的普遍信仰。法治就无法建成。法治精神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从当前问题表现最突出、推进法治建设最迫切的角度来说,亟需从培育以下“四个意识”入手:一是规则意识,主要是指社会公众对法律等社会规则及其内在价值的认同和自觉遵守。  相似文献   

12.
丁祖年 《今日浙江》2021,(17):52-53
在浙江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乡村振兴是重要"战场".9月1日,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浙江首部"三农"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法规,对城乡融合、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保护、数字乡村、基层治理等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作出全方位规定,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引领和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一部有关流域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拥有9章、96条细则的河流法,将统筹协调长江上中下游,中央和地方以及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关系,把保护长江生态落到实处. 这一法律的出台,缘起于2017年3月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首次提出的"关于制定长江保护法的议案".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9,(22)
<正>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推动淮河流域一体化发展,既是实现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沿淮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2018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标志着首个跨省域的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淮河流域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东风"。作为首提首推市,淮安积极推动《规划》落地实施,谋划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动探寻与长江经济带、长三  相似文献   

15.
去年年底,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正式诞生。这部以河流命名的独特法律,不仅意味着将为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石,更标志着我国环资立法开启了一种崭新的立法模式,注入了鲜明的个性化特质,堪称具有风向标意义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正>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2023年7月24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关于《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说明,以法治引领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两个确保”、加快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最新论断说明,以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大保护战略将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最紧迫而重大的任务"。要保障长江经济带的持续健康发展,保证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必须对长江淡水资源的支撑能力有清醒认识,必须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承载量有清醒认识,必须有全流域综合管理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8.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14,(13):38-40
实施24年后,军事设施保护法首次完成了全面修改。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的决定。根据决定,修改后的军事设施保护法由原来的8章37条调整为8章53条。新法更加强调军事设施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统筹兼顾;补充完善了军事设施保护的内容范围;细化了军事设施保护机制和措施;充实厂奖励和法律责任条款。  相似文献   

19.
由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保护长江行动计划”研讨会日前在南京举行。会议通过的《制定与实施“保护长江行动计划”的建议》认为,长江流域目前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20.
网络视频直播领域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未成年人网络利用活动的风险,迫切需要通过法治路径予以应对,实现对未成年人权利的保障。当前《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网络安全保障方面因缺少明确的立法理念、体系建构,以及及时的风险回应举措,而呈现无法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网络权益的困境。因此,建议此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明确权利保护立法理念,注重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数据保护,以及实行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内容分级制度,以实现对未成年人网络利用活动中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