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10日上午上海、江苏、浙江(简称沪、苏、浙)三地检察机关代表,就加强三地检察机关配合协作,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在上海签署了座谈会纪要。2004年起的“沪、苏、浙三地检察工作座谈会”至今已经举办三届,初步形成了长三角检察机关加强配合协调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虞越嵩 《群众》2022,(8):24-25
<正>南北挂钩共建开发区是江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和亮点品牌。自2006年起,共建园区已成为我省南北挂钩合作的重要抓手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跨江联动、整合南北优势资源、缩小南北发展差距的积极作用。2009年、2010年南通分别与“隔江相望”的苏州、无锡合作共建苏通、锡通科技产业园。2020年,为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的要求,策应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南通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苏通、锡通园区一体化运作,成立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推动“跨江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区域内的资源整合、联动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会大大减少经济增长的成本,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随着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国际产业、资本大举向长三角转移,以及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和经济一体化面临着重大机遇。启东将牢牢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区域联动,接轨大上海,融入大上海,实现大发展、大跨越。我们策应跨江开发,全面接轨上海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扩大开放为突破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策应跨江开发,整…  相似文献   

4.
肖淇 《今日上海》2012,(1):34-35
总面积3.19平方公里、拥有苏州河4,7公里黄金岸线的苏河湾,是上海市首批9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和“十二五”期间上海沿江沿河开发的重要平台之一。一直以来,苏河湾的开发建设都被上海各界寄予了厚望,为此闸北区决心集全区之力、聚多方智慧倾力打造这一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2004年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有着不同凡响的新气象。国家发改委着手编制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标志着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将有力地推动沪苏浙的统筹与融合,在统筹与融合中焕发新的活力,开拓新的空间,为各自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这样一种大势下,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两省一市的合作范围不断拓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丰硕成果。2004年浙江主动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向全方位、宽领域、大范围、高水平合作迈进。一系列“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入科学、有序、制度化的轨道2004年…  相似文献   

6.
《江苏政协》2021,(2):37-47
推进海陆联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打造成为绿色产业集聚带、滨海特色城镇带和美丽生态风光带。建议:一是依托国际大通道,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上海航运中心北翼港□群建设,提升江苏沿海港□在长三角世界港□群中的竞争力;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区域公铁路网建设,提升海铁联运、空海联运、海江河联运效率;提升物流企业发展层次,在竞争与合作中谋创新。二是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带。现有传统产业要注重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封面故事     
已被列入上海“十一五”规划开建的“长风生态商务区”将囊括写字楼、购物中心、高端商业休闲娱乐、五星级酒店和酒店式公寓,集商业、娱乐、办公、住宅为一体,与陆家嘴、徐家汇等区域一齐成为申城首批重点推进的十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当下已成为众多国内外地产、商业、娱乐巨头集聚合作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7月18日)沪府发[2016]4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临港地区管委会:"十三五"期间,临港地区要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坚持高标准开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问题导向、提高集约化开发水平,坚持功能建设、促进产业和要素集聚,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以发展智能制造为重点,加快推进创新要素集聚和产业能级提升,以深化产城融合为导向,不断促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和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竞争的最具实力的中心区域。但是,沪、苏、浙等地方政府行为的选择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是相矛盾的。文章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分析了空间统筹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跨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土地资源协调和产业发展协调对地方政府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协调发展进程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提出了地方政府所应该选择的正确行为。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9,(20)
遵照《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长三角"一极三区三高地"的战略定位,沪苏浙皖都在扎实推进一体化行动、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方面拿出了各自的实施方案。江苏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腹地,确定了以"六个一体化"来扛起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江苏使命,将以更积极主动的服务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深化与浙江、安徽的战略协同,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框架下加速全省域一体化发展,在"高质量"和"一体化"驱动下实现区域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5,(5)
<正>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一体化的建设将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重要的战略地位。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主体空间,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长三角覆盖苏、沪、浙、皖三省一市,未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体化建设:1、经济发展方面,构建多中心、圈层式经济网络。长三角产业发展已经经历了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  相似文献   

12.
金国娟 《今日浙江》2004,(24):15-16
2004年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有着不同凡响的新气象.国家发改委着手编制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标志着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将有力地推动沪苏浙的统筹与融合,在统筹与融合中焕发新的活力,开拓新的空间,为各自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这样一种大势下,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两省一市的合作范围不断拓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丰硕成果.2004年浙江主动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向全方位、宽领域、大范围、高水平合作迈进.……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以来,嘉兴市充分发挥地处长三角区域中心和我省接轨上海前沿阵地的地理优势,以构筑大交通网络、高层次接轨平台等为抓手,积极推进嘉兴市基础设施、产业、要素等与长三角城市问的融合,不断将嘉兴的自然地理优势转化为经济区位优势,并进而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努力打造全省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4.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和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出发,全力打造环杭州湾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是嘉兴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推进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大部署。围绕打造“浙江省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前沿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点区,长三角临港型工业的新兴区和区域物流中心区,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和都市型农业的示范区”这一产业发展总目标,嘉兴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战略步骤为:抓住一个环节。即抓住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这一中心环节,在建设省级开发区(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推…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9,(20)
<正>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制定了各自的实施方案,其中如何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形成一体化的合力,成为落实一体化发展纲要的关键环节。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接轨上海,提出了全省域全方位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各领域互动合作,扬长补短,使优势更优、长板更长、短板补长的大方略。浙江全面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高站位包含"全方位对接"和"全省域融入"两个方面。近年来,仅沪浙双方签定的合作协议已有40多项。浙江各地级市正在积极推进与上海全面接轨,并以协议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更好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有利条件,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广西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更好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要从参与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以及加强与重点国家战略对接方面聚焦发力,并着力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对衔接“一带一路”的牵引能力、对促进区域联动发展的牵引能力、对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牵引能力和推动高水平开放的牵引能力。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20,(19)
正总部经济具有明显集聚效应。作为一种高端经济形态,不仅能够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也是城市产业升级和职能转变的"催化剂"。近几年来,南京市建邺区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主动服务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球创新名城和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的现实需要,高质量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上海》2012,(4):8-10
上海“十二五”期间要推进“双倍增一提升”工程,力争成为全国率先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先行先试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引领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区,为建设成为全球高端“智造”中心之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增长极理论,以上海与浙北区域经济关系发展为例,解构上海与浙北的区域经济关系发展历程.两地从明清时期的"邻域渗透型区域经济关系"发展到近代集聚为主、扩散为辅的"腹地中心型区域经济关系",再发展到当代扩散为主、集聚为辅的"腹地中心型区域经济关系".上海开埠后,扮演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角色,引领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构架的变迁和转型.明清至近代,上海与浙北区域经济关系的发展,是上海与长三角其它地区和整个长三角经济关系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杭州市以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享、产业共兴、环境共保为重点,全面推进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