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因而,治理行政不作为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行政不作为有多种表现形式:“熟视无睹”型、“不以为然”型、“相互推诿”型、“冷漠无情”型。治理行政不作为,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倡导服务行政的理念;认真落实责任制度,建构刚性的责任行政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构有效防范行政不作为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其含义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某种作为的法定义务,并且具有作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逾期有所不为的行为_1I。行政不作为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按其对象是否特定分为具体行政不作为和抽象行政不作为。本文着重研究具体的行政不作为,其表现形式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推诿扯皮、作风拖拉、工作不负责等。行政不作为作为一种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腐败的重要表现,直接损害公众利益,降低政府威信,导致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当前,行政执法不严、行政不作为等现象与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悖。行政不作为包括具体行政不作为和抽象行政不作为两种形态。行政不作为之所以产生,主要在于对权力的欲望、对部门利益的追逐以及体制的缺陷。文章从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健全行政救济制度等方面探讨了治理行政不作为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和顺县纪委主动作为,对各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及“吃拿卡要”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铁面执纪,绝不姑息,推动了全县干部作风真正转变。“为官不为”、“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甚至“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敷衍行为,被李克强总理称为“尸位素餐”,而在现实工作中,党员干部的这种作风问题就如“坚冰陈雪”一样顽固地存在,严重影响着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影响着党群关系,影响着党的形象。那么,如何解决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这种工作落实不力的敷衍行为呢?和顺县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相似文献   

5.
行政立法不作为是行政法学界很少有人探讨的一个问题。从理论上说,在行政立法领域可能存在不作为的情况,而且实践中也确实出现了类似的问题。文章对行政立法不作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在参考法国行政法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实证地考察了我国可能出现行政立法不作为的几种情况,进而提出了设立由利害关系人启动监督程序的机制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颁布《立法法》实施细则等富有创见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行政执法中的行政不作为探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强 《新视野》2000,2(4):62-64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存在的一种行政行为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上的另一种腐败,但由于其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法学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不多见。然而,实际生活中行政不作为大量存在,其所造成的后果更不容忽视。为此,我在借鉴部分理论工作者和法学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中的所见所闻,对行政不作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及行为性质、行政不作为的成因及法律对策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如下粗浅的认识。 一、行政不作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  相似文献   

7.
阜阳奶粉事件中 ,由于政府的行政不作为导致了严重后果。本文分析了行政不作为的产生原因 ,并试图寻找有效遏制行政不作为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办事拖拉,当为不为,再也不仅仅是一个办事效率问题,也有可能使政府机关成为“不作为”的被告。———题记  相似文献   

9.
将行政不作为纳入司法审查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中还存在相对较窄的受案范围使诸多权益受损无法获得救济,起诉主体的过度限制剥夺了部分权益受损者的诉权,行政不作为诉讼的结果使部分权利救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应通过建立抽象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扩大受案范围;建立行政不作为公益诉讼制度,拓宽起诉主体;完善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保障救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在美国行政伦理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中,特里·L·库珀(Terry L.Cooper)的行政伦理观具备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其著作《行政伦理手册》集中阐发了公共行政中的伦理思想,核心在于确立一种负责任的行政伦理模式,即责任行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其中涉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而有效的政府治理,创新的行政管理方式,较强的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均需要公务人员坚持职业操守、积极、敬业和清廉。当前在公务人员群体中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腐败、不作为、乱作为等,尽管已经实施多种手段进行治理,并没有达到遏制不良趋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责任行政: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目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责任行政是现代民主政治和公共行政发展的基本理念,所以,西方的行政改革都致力于行政责任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而传统社会主义的“领导行政”是一个责任缺失的体系,其根源是“全能政府”的形象和“政府本位”的理念,本质上它仍然是“权力行政”的模式。所以,实现社会主义行政模式由“权力行政”向“责任行政”的转变是我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政府工作质量对人们生活、社会发展以及政府自身的存在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政府工作质量管理意义重大。政府工作质量主要体现在行政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主要环节之中,政府工作质量管理关键是把好“三关”,即行政决策质量关、行政执行质量关、行政监督质量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多次提到政务公开工作,强调“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而且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阐述,明确政府机关的建设目标就是建成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首先应该是透明政府,因为只有政府透明,才能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只有政府透明,才能强化行政责任,建设责任政府;只有政府透明,才能加快行政“提速”,建设高效政府;只有政府透明,  相似文献   

14.
行政指导是行政实务中关于指导、建议、劝告、警告等的总称.利益诱导型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公共行政目的,依法作出的以利益进行引导,期待行政相对方的一定行为(作为、不作为),一经达到即可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形式.  相似文献   

15.
陈涤平  树惠 《唯实》2002,(12):36-38
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依法行政 ,强化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的职能是勿庸置疑的。而“行政垄断” ,这里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其特点是 ,它依靠政府的行政权力构成 ,并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手段推进和运作 ,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人为的“竞争优势”。在我国目前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 ,行政垄断突出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利用行政权力 ,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经营活动 ,即所谓“权力干预”行为 ;一种是政府及所属部门利用行政权力 ,限制外地商品进…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钱权交易的腐败行为受到打击后,出现了正如沈阳市市长陈政高说的一种后遗症,即“原来给钱办事,现在不要钱也不办事”。这就是不要钱却关上了依法办事之门,即不履行本身职务所负的法定职责,也就是行政不作为。任何行政管理的主体单位都依法享有法定的行政职权,同时又担负相应的、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由于行政职权是一种公权力,公权力不同于私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自由处分和放弃,所以行政职权同时又是行政主体的职责,该职责必须履行,否则就会构成行政不作为。“不要钱也不办事”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办事的要求非法,当然不办。有的是人…  相似文献   

17.
李民昌 《学习论坛》2005,21(10):5-7
政府是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政府要担当这一历史使命,就要遵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行政体制。实现政府创新,不断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与管理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刊为此编发下面一组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就行政改革与政府创新进行探讨,力求对行政改革与政府创新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行政不作为已经成为行政审判领域,法学研究领域乃至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负有某种法定义务,并且具有行政作为的能力,但在程序上有逾期不为的行为.行政不作为具有消极性、违法性、程序性及非自由裁量性等特征.行政不作为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行政不作为一旦构成就必然是违法的.行政不作为的存在必然会使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伤害,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目前的法律救济机制,以使受到侵害的权益得到救济.  相似文献   

19.
华南虎照事件中由于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无利不作为,有利乱作为"的执政思维,损害了政府最为珍视的公信力以及付出了"高昂"的无形执政成本,值得地方政府在管理中反思。陕西省林业厅在没有实地考察验证的情况下,草率地对周正龙实施奖励,颁发奖金2万元的做法,使这一行政奖励行为缺乏程序保障,不利于行政奖励法治化的实现。为此,完善我国行政奖励的程序规制,也应当成为当下行政法治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政府部门尤其是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不作为现象明显增多 ,在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中 ,行政不作为类型的案件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尤其是最近 ,随着“蓝极速”网吧火灾遇害者亲属、河南平舆县黄勇杀人案件受害者家属以行政机关的不作为为由提起国家赔偿诉讼 ,使得行政不作为的可诉性问题显得更加引人注目。但令人遗憾的是 ,起诉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案件 ,原告胜诉的比例与起诉行政机关积极作为的案件相比明显偏低 ,甚至有些诉讼尚不等进入实体审查阶段 ,在起诉阶段即被驳回。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主构是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