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东盟与欧盟关系三十年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在其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与欧洲联盟(欧盟)的联系与合作.2007年是东盟建立40周年和欧盟成立50周年,同时也是这两个区域合作组织正式建立关系30周年,回顾和展望东盟与欧盟之间关系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30年来,东盟与欧盟的关系虽然经历过诸多曲折,但基本上是处于不断调整和加强的状态.特别是随着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加快,东盟与欧盟关系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正在步人一个新的阶段.本文拟回顾东盟与欧盟30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历程,探讨东盟与欧盟关系发展的特点,并对东盟与欧盟关系今后的发展前景做出一些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是区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东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东盟必须认真考虑解决的问题.为应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东盟建立了不少合作机制,签署了若干宣言、倡议和协定,并积极与域外国家和环境组织开展合作,然而治理成效还是有限.从东盟存在的环境问题、合作机制和面临的挑战来看,制约东盟环境治理成效的因素,既有东盟层面的,也有东盟成员国层面的.东盟的环境治理尚未摆脱以国家为核心的传统治理模式,区域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导致治理成效不佳.其中,"东盟方式"是最大的障碍,如何突破"不干涉成员国内政"这一原则的限制,将是东盟环境合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东盟治理能力的缺陷和缺乏有效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区域意识淡薄、区域合作治理意志与决心不强、集体行动迟缓,说明东盟仍只是一个松散的国家集团.因此,如何协调政治—安全、经济、社会一文化三大支柱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东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的建设进程中,政府是推动区域合作的组织机制,具有内生动力功能的是市场机制.在泛珠三角和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处于初始阶段的约束条件下,评价和激励机制对象应该主要针对区域合作中的地方政府,如果缺乏政府间的协调机制,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和资源配置规律决定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结局可能是差异性发展和掠夺性竞争.促进泛珠三角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必须注意避免无序竞争,扩大区域市场范围,确立利益协调机制与政府规制的边界,从而降低区域交易成本.与此同时,尤其需要制定与实施带有路径依赖性质的制度安排:规则约束机制、信息合作机制、绩效激励机制、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分析影响东盟安全共同体建构的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方式。在对建构主义安全共同体理论批判吸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包含外来威胁与域外力量介入的外部推力与内在进程性要素——包括规范建构、交往与社会学习、国际组织与制度建设以及人民参与——共同推动了安全共同体的形成。这两方面的动力通过促进地区共同利益、增进成员国互信、塑造集体身份等方式来实现成员国对地区内部"和平变革"的期待,从而增强安全共同体的"一体化"。东盟安全共同体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缓慢向前发展。其中,应对外在安全威胁的共同需求及增强与域外力量抗衡筹码的共同利益促使成员国不断加强内部团结,而东盟集体身份也在与域外行为体的交往中得以实现。但地区内部进程中各要素的缓慢发展,导致共同体内部推动力不足,反过来制约了共同体的内在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论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领导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领导地位的形成是东亚国际力量博弈与东盟积极追求的结果,同时东盟自身条件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但东盟实力终究有限,且面临许多内外困难与挑战,因此其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领导能力受到质疑.对此,东盟通过谋求建立东盟共同体、制定东盟宪章、健全东盟机构、强化东盟权力、推动东盟向欧盟模式转变等措施以提高其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不能不面对领导权的问题。由于东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多元化,决定了该地区合作进程中领导权问题的特殊性。目前东亚地区的领导权(主导权)现状是小国主导模式(东盟模式)。本文笔者对可能存在的美国领导模式、日本领导模式、中国领导模式、中日合作领导模式等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东盟机制下的中美日合作领导模式。东盟机制下的中美日合作领导模式解决了中、美、日三大国都不具备单独领导该地区的绝对资质问题;承认了美国在东亚的利益存在,有利于实现美国与东亚国家间的共存共赢;尊重了目前东盟主导东亚区域合作的现实,弥补了东盟模式的不足;能够调动中等国家、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印度洋海啸之后,东南亚逐步建立起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灾害管理合作机制,但在多边机制之外也不乏成员国之间或成员国与区域外行为体的双边合作,因此有观点质疑东盟的作用和多边机制的有效性.本文试图分析东南亚灾害管理合作的多元多重机制,探究东盟的角色和作用.在反思既有规范研究并借鉴国际实践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在缺乏规范认同的情况下,务实合作可以为规范平衡提供可能性和过程动力.东盟发挥知识资源和关系网络优势,在不同规范之间进行策略性平衡,通过实践层面的灵活应对来缓和规范竞争,在区域灾害管理合作中扮演协调性主导者角色.而过程主导模式使东南亚灾害管理合作呈现出一种多元多重的地区架构.在缅甸风灾和台风“海燕”这两个标志性案例中,东盟运用软性权力弥合分歧、协调斡旋,切实主导和促进了区域灾害管理合作.  相似文献   

8.
东盟在东亚合作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冷战后区域一体化现象中的新生事物,备受世人瞩目的东亚合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旨在分析和评估东盟在东亚合作进程中的独特作用.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东亚合作的基本进展与现有机制;接着论述东盟领导下的东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指出它不但是构成东亚合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也为东亚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基础积累.第三部分着重分析冷战后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东盟转向东亚合作的原因和过程,在指出东盟主动发起和推动东亚合作既是外部压力的结果也有求得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同时,突出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盟内部的科技合作:成就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东盟内部的科技合作与发展始终是东盟组织所坚持的一个基本目标,东盟已经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其现行科技管理机制不完善、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悬殊、科技需求的不一以及决策方式上的问题,东盟组织在推进内部科技合作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定形与定位──东盟世纪之交的两大中心课题游明谦1995年7月,东盟接纳意识形态迥异的社会主义越南为成员国,大大加快发展步伐。今年7月20-21日的东盟外长会议又接受了老挝和柬埔寨1997年加入东盟的正式申请,同时还顶住西方的压力,吸收缅甸为观察员,视...  相似文献   

11.
东盟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云华 《东南亚研究》2007,(4):12-17,70
东盟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它团结区域内外国家,为维护地区秩序、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及社会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东盟为区域内外国家开展广泛的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对话平台,促进区域内外国家减少误会和增进相互理解;东盟也是一种地区意识,它使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与宗教均相当多元化的地区出现了共同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旗帜下,东盟各国求同存异,有力地促进了本区域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东盟是发展中国家团结的典范,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它以其成功的实践告诉人们,在全球化的时代,小国和弱国也应该有所作为,其根本出路就是团结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法律人格对国际组织具有重要作用,东盟自成立以来一直没有法律人格.<东盟宪章>授予东盟法律人格,确立了东盟的法律人格地位.东盟法律人格的确立对加强东盟内部团结,促进东盟自身建设,增强东盟的国际行为能力,保持东盟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独特地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际,学术界用各种指标深入分析了其贸易效应。但东盟发展的目标却是要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投资区。因而要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必须对其直接投资效果也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吸收FDI的变化,考察了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直接投资效应,并重点分析了其投资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其对东盟综合区位优势的改善不明显,并没有有效地提高东盟区域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East Asian regionalism is emerging starting with a process of “ASEAN plus three” cooperation and moving to a final East Asian Community. The foundation of East Asian regionalism lies in increasing regional common or shared interests. The significance of East Asian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is its developing process. “10?+?3” framework is not just an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cess but also has political significance. The process of East Asian cooperation plays a dual role in community building: reconciliation among the countries, and cultivation of each member itself. The major role of regional institutional building is peace making through cooperation under a regional framework.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s crucial for East Asian Community building.  相似文献   

15.
程晓勇 《当代亚太》2012,(4):33-49,157
规范是建构主义兴起后国际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规范传播是规范研究的重要内容。现有的规范传播研究多集中于规范在组织内的纵向传播以及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横向传播,并在这两个维度上探讨规范的传播机制与传播战略。东盟规范根源于东南亚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本地经验并借鉴了部分外部经验,伴随着东南亚地区合作的形成与发展而逐步生成和不断演化。东盟规范的演进过程同时体现了规范的纵向传播以及横向传播;从"小"东盟到"大"东盟,体现出东盟规范的纵向传播;东盟规范在东亚地区主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则体现了东盟规范在更大范围内的横向传播。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在借鉴的基础上对部分欧洲安全规范进行了本地化,体现出外部规范对东盟的横向传播。无论是东盟规范的向外传播还是东盟对外部规范的本地化,都体现出东盟不断适应形势变化、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东盟的"5-1"决策方式和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决策惯例是东盟正式决策机制所没有的,是东盟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的一个创新,是东盟决策机制的创新;这一创新很好地解决了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之间的冲突问题,是东盟具体合作得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东盟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及布什政府的东盟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东南亚是放在东亚的整体范围内进行考虑的,美国的东南亚政策是美国亚太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经济、政治、安全和区域合作四方面分析了东盟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介绍了布什政府上台后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东盟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