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成 《求贤》2007,(10):44-44
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如今,一些官员的学位年年看涨,文凭越拿越高,似乎官帽一变大,文凭也必须“更上一层楼”。然而,这些文凭都是真的吗?其中又有多少水分?显然,这些官员多不是什么尚学之人,文凭是升迁的“门票”,这才是当前官员文凭乱相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吴钩 《党建文汇》2008,(4):11-11
那些接受多年唯物主义教育的官员,为什么会出现不信科学信风水、“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反常倾向?在我看来,官员迷信“风水”,说破了,是因为对未来命运自感无力把握、进而不得不求助于“鬼神”。比如一名官员不能确定按照自己的努力与正常的程序获得升迁,这个时候他就可能将利益预期的顺利实现寄托在“风水”上。再比如,贪赃枉法的官员在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朝一日东窗事发的情况下,也更可能笃信“风水”以期获得庇佑。  相似文献   

3.
动向     
《廉政瞭望》2009,(1):4-5
新加坡官员减薪渡难关;习近平:大学生村官是党政机关后备人才;为求升迁官员上演“博士大跃进”  相似文献   

4.
潘则福 《廉政瞭望》2011,(15):28-30
履新神农架两月有余,周森锋效应在鄂西北腹地开始渐次显现。从这位年轻区长滴水不漏的履新讲话中,外人实难窥探他的内心,面对质疑与批评时,他是否心生波澜?从2009年6月当选为湖北省襄阳市下辖的宜城市市长后,周森峰被作为“80后”官员升迁的特例饱受关注与质疑。  相似文献   

5.
宗禾 《廉政瞭望》2013,(19):27-27
GDP增长率对官员升迁概率有正向影响,GDP增长率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市委书记升迁的可能性提高4.76%,市长升迁的可能性提高10%。对市委书记的评核指标似乎更多元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GDP仍是考核各地政府官员政绩的一个硬性指标。这我们从每年年底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GDP总体排位自然可以体会到。这也便是中国各种投资、项目“大干快上”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吴璟、新加坡国立大学邓永恒等学者近日分析了中国283个城市官员(市委书记和市长)业绩及升迁资料,梳理出了影响官员升迁最显著的N个关键词。GDP——与前任对比的GDP增长比率(正相关)GDP增长率对官员升迁概率有正向影响,GDP增长率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市委书记升迁的可能性提高4.76%,市长升迁的可能性提高10%。对市委书记的评核指标似乎更多元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GDP仍是考核各地政府官员政绩的一个硬性指标。这我们从每年年底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GDP总体排位自然可以体  相似文献   

7.
《南方周末》记者对近年来一系列囚言获罪案件调查后发现,从重庆“彭水诗案”、山西“稷山文案”、山东“高唐文案”,到河南“灵宝帖案”,当事官员被“问责”后,纷纷继续升迁,而被他们追捕的当事人,至今仍生活在恐惧之中。而就整体而言,“地方官员违法成本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在“政治话语”上栽跟头的官员并不鲜见,有的官员说“你是准备替党说活,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活?”有的官员说“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还有官员说“你知道什么叫恶不?  相似文献   

9.
时下,一些地方的少数干部为“彰显”政绩,图谋升迁,便在呈交主管部门的报告中弄虚作假。一些看来并不高明的“障眼法”,却成为一些领导干部营造政绩的遮羞布。假话渗透官场添枝加叶。一些官员睁眼说瞎话,  相似文献   

10.
王春 《廉政瞭望》2011,(21):14-17
什么是官员对父母的最大不孝?现代官员应如何尽孝? “百善孝为先”。孝道曾经被作为传统的道德标准决定官员的晋升。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现实政治语境下,中国各地不断掀起官员的孝道考核浪潮。官员孝道考核能否成为官员德考的标准?如何让官员孝道考核落地?本期策划试图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11.
节庆活动过多过滥,所体现出来的浮躁心态和投机心理,也折射出地方官员存在严重的“政绩焦虑症”,由于政绩唯大的功利思维与短视倾向作崇,而只图一时政绩却不思后效,其心焦的是职位的升迁。  相似文献   

12.
阿源 《党的建设》2011,(1):55-55
看看时下各类官员“雷语”排行榜,一些官员的“雷人”之言,确有一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架势。物价高吗?有官员称,国人就得承受“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的“三高”;房价贵吗?有官员反复称,中国的房价其实不贵;反感强行拆迁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官员“雷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物价高吗?有官员称.国人就得承受“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的“三高”:房价贵吗?有官员反复称.中国的房价其实不贵:反感强行拆迁吗?“没有拆迁就没有新中国”.“不强拆知识分子吃什么”:对待违反计生政策的公民.有官员咆哮“我想怎么剁就怎么剁”。凡此种种.令公众感觉到.这类官员说话.专...  相似文献   

14.
面孔     
《廉政瞭望》2012,(19):10-10
孙成泽:“三鹿”事件被记过官员升官 任国家药监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司长时,曾因“三鹿”奶粉事件被记过处分的孙咸泽,近日被任命为该局副局长。2009年3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对三鹿奶粉事件中负有重要责任的有关人员作出处理,决定给予孙成泽记过处分。有评论称,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一名相关领域官员的复出升迁,难免会引起公众的诸多猜想。  相似文献   

15.
为改革立法     
3年前,粱毅民是一个“明星官员”。 当时,广东茂名原市委书记罗荫国落马,粱毅民在有“广东改革试验田”之称的佛山顺德仅仅担任了7个月区委书记后,就到茂名“救火”任市长,刷新了10年来主政顺德者的升迁速度,被给予的厚望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蒋韦 华薇在8月8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官职升迁的不确定性己经成为诱发一些干部迷信的动机。关于官员迷信的原因,传统解释主要破.是这些官员共产主义信仰缺失,祈求神佛保佑掩盖腐败行为。“这些见解有些道理,但我对传统解释并不满意。”任建明说,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无神论,如果说官员迷信的动因主要是共产主义信仰缺失,那么只要加强共产主义教育就能解决问题。而现实情况是,空洞的教育不少,而部分官员依旧迷信。“我觉得传统的解释并不充分,由此得出的政策建议就更无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祥  耀年 《廉政瞭望》2004,(6):21-23
川剧中有“变脸”的绝技,现实中有“变龄”的人儿。如若不信,赣中就有一官员居然有四种年龄!在官场上,他用改变年龄的办法保官位,日子越过年龄越小。随着职务的升迁,他大权在握,利令智昏,为所欲为,终于数罪并发,沦为阶下囚。  相似文献   

18.
马昌博 《党建文汇》2009,(10):12-12
中组部近日颁布了新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涉及到无数官员升迁的中国“官考”内容再度变化。此次修改从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开后就已开始。以便融入最新的十七大精神。这一次修改将突出检测“分析和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招商引资中的“乱招商”、“假招商”,就是在错误政绩观引导下急功近利的地方官员“饥不择食”,一些利欲熏心的不良商人“趁火打劫”,双方联手上演的一幕幕闹剧、丑剧甚至是悲剧。“政绩”压力:“招伤”之根当前,由于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体系尚未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GDP增长仍然是考核地方工作和干部实绩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最容易量化、最方便考核的指标,地方官员显然要把GDP作为最重要的“保位砝码”和最主要的“进身之阶”。招商引资正是GDP增长的“快车道”。干部的升迁与招商引资紧密相连。正所谓:“项目上,…  相似文献   

20.
政绩,即官员在任内的工作成绩,是时下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因为它与干部的升迁荣辱紧密相连。其实,细究起来,这也是“古以有之”,不绝史册。“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战国策·燕策》)这就是讲的政绩。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