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霞飞 《党史博采》2009,(5):39-46
"九一三"事件后.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很顺当地按姓氏点出林彪手下"五大将"——黄、吴、叶、李、邱.其中的李.指李作鹏。但人们对李作鹏的历史,了解得不多.只知道他是林彪的死党。那么.李作鹏又有怎样的经历呢?他怎么成了林彪的死党呢?让我们翻开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正"九一三"事件后,人们统称林彪手下"五大将"为黄、吴、叶、李、邱。其中的李,指李作鹏,但人们对他了解不多。让我们翻开史册吧。少年红军1914年4月24日,李作鹏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今吉安市)山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十四五岁即承担家里部分劳动,农闲时在当地本家办的乡塾里读过一些书。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吉安扩充队伍,年仅16岁  相似文献   

3.
人民大会堂的第一次重大行动,逮捕林彪死党黄、吴、李、邱“四大金刚”。 林彪叛逃不久,即1971年10月3日,刚刚过了国庆节,中央决定撤销军委办事组,成立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的军委办公会议,负责军委日常工作,同时成立专案组,审查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的问题。因为林彪叛逃事件只是在很小  相似文献   

4.
“九大”中肖劲光坚决不投他们的票1969年中共九大在北京开幕。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是海军19名九大代表之一。对文化大革命,肖劲光感触很深。风雨未至,他首先就遭到沉重一击。1965年12月,林彪在捏造事实,陷害打击总参谋长罗瑞卿的同时,就在上海召开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突然袭击,宣布“肖劲光是罗瑞卿分子”。事实上,林彪早就对肖劲光大为不满。1966年秋,他以看大字报为名,先后两次到海军大院支持李作鹏,公开宣布海军党委要以李作鹏等人为核心。继而,将李作鹏提为海军第一政委,接替肖劲光任海军党委第一书记,并且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  相似文献   

5.
1946年5月27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由吉林撤退到舒兰以南的一个宿营地,打前站的管理处处长何敬之,预备了一点酒菜,请参谋处处长李作鹏、情报处处长苏静、通信处处长张瑞到他住处吃饭.大家在炕上刚刚坐定,林彪闯了进来.他一见李作鹏端着酒杯,勃然大怒,顺手把炕桌掀翻,把桌上碗、筷、酒、菜稀里哗啦弄了一炕.接着,他就抄起一个挎包,要抡打李作鹏.跟随林彪的前方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陈沂和秘书季中权连忙拦住.  相似文献   

6.
涤生 《党史文苑》2004,(9):45-45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元帅里,林彪是惟一懂一点中医的元帅。那么,林彪是何时学的中医呢?原来,林彪是在红军时期学的。1931年,中央苏区已经比较巩固,红军进行外线作战的次数少了一些,这样,红军就有时间在内线(大多是在根据地边上)打“土围子”,而打“土围子”,林彪任军长的红四军也是主力之一。所谓“土围子”,多是以当地客家人中的大地主、大豪绅为主修建的。其外形,多是圆形或者方形,用砖或土修起很厚的墙,高的可达六十至七十米。“土围子”对外部只有一个不太大的门通着,基本上是封闭的,中开天井,各家的房屋只对内开门窗。平时,“土围子”的…  相似文献   

7.
王乐飞 《党史纵横》2010,(10):59-62
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是身经百战的四野战将,他们四人曾被称为林彪手下的“四大金刚”。在解放战争中,他们都是林彪麾下东北野战军的纵队一级指挥员。“九一三事件”发生前,黄永胜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吴法宪为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李作鹏为副总参谋长兼海军第一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8.
林彪安排李作鹏、张秀川到海军 1962年4月,军委检查团检查海军结束后,检查团成员中的李作鹏、张秀川、还有其他几个人便留在了海军。按照林彪的安排。李作鹏担任海军常务副司令,主持海军工作;张秀川任海军政治部主任。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因为犯"错误"和"身体不好"便被安排到"三线"。  相似文献   

9.
霞飞 《党史博采》2006,(6):35-39
黄永胜曾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立过功。他的人生也曾经辉煌过。但是,他在“文化大革命”却成为林彪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在林彪集团中,黄永胜算是第二号人物。在林彪手下的“大将”中,黄永胜排第一号,人们习惯于称“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而在实际上,林彪也特别器重黄永胜。在林彪集团中,黄永胜所起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超过了叶群。随着林彪覆灭,黄永胜这个曾经为中国革命立过功的人,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那么,黄永胜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浮沉呢?  相似文献   

10.
林彪在我党历史上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一生跌宕诡奇,曲折多变。他自黄埔从军后,以其聪明才智由见习排长迁升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军团长,成为毛泽东麾下的一名战将。1932年他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时年仅26岁。此后他参加指挥了红军反“围剿”战斗、平型关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和解放海南岛战役。1955年毛泽东为十大元帅授衔时,林彪排名第三位,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文革”中,毛泽东又将他定为接班人。然而,就是这个林彪,在长征途中曾妄图撤换毛泽东的领导权,公开与毛泽东决裂。  相似文献   

11.
话剧中林彪扮演角色,在台上“任性发挥”,搞得其他演员手忙脚乱。1936年,29岁的林彪出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此时的林彪,仍孤身一人。他虽个头矮小,年轻时的他长得并不十分难看,一副椭圆形的脸盆,肤色浅黑,高高鼻梁,一对深不可测的大眼。然而他却生性孤历,寡言少语,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私生活呆板而严肃。红军到达延安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格怀等,常与青年男女一起在枣园庭院翩翩起舞,林彪则从不介入。一次,红军举行文艺会演,要求首长都要出节目,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却找出理由加以…  相似文献   

12.
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以政治坚定、原则性强闻名于全党全军。早在红军时期,在处理“AB团”的过程中,他大胆纠正“左”的错误,冒着极大危险,果断刀下留人,保护了许多优秀干部。 1930年,毛泽东任命罗荣桓为红四军政委。为什么选择他呢?原来红四军军长林彪这个人优点明显,缺点也突出。优点是打仗灵活而不失稳重,擅长出奇制胜,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深得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兴奋的林彪邀请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重上井冈山,因为井冈山是他“崛起”的地方,是他的福地。林彪与粟裕同岁,都是公认的军事天才、最能指挥打仗的人。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圩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两人虽然不在一个连,但基本是平级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来同时上的井冈山。粟裕在红军时期一直默默无闻,而林彪在井冈山仅仅用了两年,就由连长、营长、团长升至师长,22岁升任军长,成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成为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的“战神”。到1955年授军衔时,48岁的林彪在十大元帅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朱德、彭德怀,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林彪是如何在井冈山崛起的呢?  相似文献   

14.
(八) 1970年,特别是下半年以后,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当年8、9月间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进行了抢班夺权的阴谋括动,他公开打出的旗号是维护“天才论”,暗地里是企图早日成为国家主席。在林彪的部署下,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以不点名的方式,大批张春桥,从而在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之间,爆发了一场争斗。这场争斗,对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但是,由于问题爆发后毛泽东在全会上只是重点批判陈伯达,避开了林彪;而叶群等人发难时的斗争矛头也没有直接涉及江青。所以,在…  相似文献   

15.
霞飞 《党史博览》2006,(8):20-25
吴法宪是林彪反革命集团的主犯之一。战争年代,吴法宪也曾为中国革命立下过战功。那么,从人民的功臣,到反革命集团的主犯,吴法宪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浮沉呢?苦孩子出身的红军军官,成长为林彪手下的战将1915年8月25日,吴法宪出生于江西省永丰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红军来到江  相似文献   

16.
颜梅生 《世纪风采》2014,(11):43-46
说起龚楚,许多人都感到陌生。但在上世纪30年代,他是与毛泽东齐名的农民运动领袖,甚至中共中央的材料中也称红四军为“朱(朱德)、毛(毛泽东)、龚(龚楚)”。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在红军长征后成为叛徒,并带人大肆搜剿红军、游击队,企图抓捕项英、陈毅,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当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东、广西时,他又向他曾经的部下林彪所部投降,重新回到中共的队伍。岂料随即又“叛逃”香港,直到40多年后再次回到大陆定居。  相似文献   

17.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32年春从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即来中国工作。在华期间,他同当时的“左”倾错误领导者一起,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实行一系列错误的军事指挥,使红军受到重大损失。他在红军长征中,一直随军行动,但在遵义会议以后,不再担负指挥责任。1939年离开中国。那么,李德是谁派来中国的呢?他执行的又是谁的指令呢? 李德在《中国纪事》中自称,是“由共  相似文献   

18.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06,(10):21-25
一位被“遗弃”的红军排长,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首任军长,他就是滕海清,一位驰骋疆场的骁将。那么,他是如何由“遗弃”的红军排长成长为人民解放军二十一军首任军长的呢?倪志亮慧眼识英才,被“遗弃”的红军排长滕海清明“降”暗“升”1909年3月2日,滕海清出生在安  相似文献   

19.
杨成武是毛泽东培养起来的一员战将,一度也是林彪麾下的一员虎将。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杨成武都是在林彪指挥下进行的。然而,“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在经过一系列所谓的“考验”之后,认定杨成武不是自己所需要的那种人,是靠不住的。终于作出决定:除掉杨成武。 1967年2月,所谓的“二月逆流”事件之后,林彪气呼呼地对杨成武说:“今后,军委的文件,不要再送叶帅了。” “叶帅是军委秘书长,又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军委的文件,不送他合适吗?” “不叫你送,你就不要送!”林彪甩手走了。 随后,杨成武又去请示周恩来,得到的答复是,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告诉周恩来:对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看他们10天,叫他们坦白交代,争取从宽处理……”1971年9月13日,林彪率叶群等人出走几小时后,中共中央根据雷达监视的结果和从周宇驰等人的直升飞机上缴获的大量材料,初步判断出林彪等人是叛逃。当天,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员紧急会议,宣布了林彪叛逃事件,研究部署应付各种情况的措施。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下令扣押了山海关没来得及登机叛逃的人员;通知广州军区,抓获了由北京乘火车到广州,为林彪另立中央打前站的“联合舰队”的十几名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