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 冬天的阳光好暖和,我坐在院落的长椅上,手捧着一本故事书,津津有味地念着:"传说人死后要到忘川河,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波涛翻滚.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的性格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苏门第子陈师道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苏东坡一生。但是我认为,概括苏公一生最简练的,莫过于传说中一相士对他的谶语:"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  相似文献   

3.
"铜矿之国"赞比亚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一幅毛主席和一位黑人握手的大照片,当时很不理解伟大的毛主席为什么和一位面孔如此怪异的人握手?带着满腹的疑惑去请教有学问的邻居,谁知道却受到了一顿训斥:"小孩子家不懂就不要瞎说,这个人是咱们国家最好的朋友,叫卡翁达,是非洲国家赞比亚的总统,人家是不远千里来向毛主席请  相似文献   

4.
长期的两岸隔绝,一水之隔的台湾同胞生不能回大陆探亲访友,死不能魂归故里入土为安。已故的台湾“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先生谢世前呼喊:“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表露了他和许多人绝望痛苦的心情。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海外游子回大陆探亲,家乡消息在港澳台同胞中不胫而走,垂暮  相似文献   

5.
正7月8日下午,我正在厦门出差,突然接到毓嶦老伴金丽水阿姨委托朋友发来的短信:"爱新觉罗·毓嶦先生,于2016年7月8日上午7时32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告别仪式将于2016年7月10日上午7时在八宝山举行。"尽管早已预知老人身体近况,内心仍旧陡然升出一缕惜别的冷意。因研究恭王府问题,我与毓嶦老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屈指算来,  相似文献   

6.
李黎 《新青年》2005,(3):19
他戎马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血雨腥风,挂着一胸的军功章,光荣离休。她救过他的命,在打锦州的一次战役上。他记着她,感激她,后来娶了她。她无怨无悔地跟着他走南闯北,经历了许多磨难和人生的大起大落。他说:没有她,自己过不到今天,他总觉得对不住女人———他把大半辈子的身心和全部的爱都献给了部队,对她,却亏欠得太多,现在离休了,住进了干休所,他要让她享享清福,过几天好日子。他对她说:“妹子,这么些年都是你为我打洗脚水,现在开始,我给你打。”她笑了。他们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她开始变得健忘,先是烧水忘了关煤气阀,再是丢失了家门钥匙,…  相似文献   

7.
小姑     
素问 《新青年》2006,(6):16-17
有段时间爸爸经常出差,一出差就把我放在小姑家.那时候小姑父还在外地工作,他们也没有孩子.我很不懂事,没来由地不喜欢小姑父,他难得回来一趟,我总要与他起摩擦.我已经记不起小姑有怎样的反应,也不知道小姑父有没有和我计较--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眼里,大人的世界总是放大或者缩小了的.而我仗着小姑疼我,屡次在小姑家中摆脸给小姑父看.最著名的一次事故发生在一天午饭的时候,小姑父大概是因为坐姿的问题批评我,我不听,还与他起了口舌.他说起我总在他家吃饭的事情,我觉得受了羞辱,把筷子死命往桌上一掼,边哭边吼:"我吃你的了吗?  相似文献   

8.
你是中国人     
春旭 《海内与海外》2005,(11):68-68
文章题目似乎就容易给人不悦之感,仿佛故作圣贤状,高举一只香烟,深深地吸上一口,徐徐吐出,而后庄严地咳嗽一声,慨然宣布:“你是中国人。”其实,这里丝毫没有数典忘祖的训意。我想说的是“忘祖”,这实在不是一件如同脱衣弃帽就能简单丢之的事情。只要你姓着赵、钱、孙、李,只要你是老祖宗涵养过的生命,无论你漂在哪个洋,怎样地西装革履,你就是一千次、一万次地想“忘祖”,然而你的性情里总会陶冶着老祖宗的品性,这真是一件永远讲不清的训育的奥妙。只要你用心去品味。比如:“圣诞”这一西方人的节日,我曾向往许久。我向往着教堂的钟声,向往着…  相似文献   

9.
潇洒毕为民     
正2017年初,在北京朝阳大悦城举办了"古风遗韵·传统年画收藏迎春展记",一时间竟门庭若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人头攒动、赞赏之声不绝于耳。收藏者为我老友毕为民。我们曾建议不如于展览名称直接将他名字表现,他本人考虑还是先让收藏品"说话",自己怎么也算崭露头角,不急于求成,酒香还怕巷子深吗?结果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次年又近年关,《中国美术报》以中国年画为主题专门采访了毕为民,同时网络播放视频:由于在  相似文献   

10.
五花八门     
《新青年》2007,(8)
一句话噎死人啊! 1.和同学走在街上,发现地上不知谁掉了一毛钱硬币,同学把它拾起来,我笑他说:"丢不丢人?一毛钱你也捡。"同学回了一句:"这一毛钱要是买‘毒鼠强’,够毒翻你好几回的!"2.一次跟单位的一个老大哥聊天,谈到歌星,我问他:"周杰伦你应该知道吧?",老大哥摇了摇头说:"不太熟,没跟他喝过酒。"我无语。  相似文献   

11.
过桥米线     
早就听说了,这云南的美味!孩提时候,记吃不记打,听家父和友人谈笑,说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从长沙徒步走到昆明,十分疲劳,只要吃一碗过桥米线就能精神焕发。此事我记了几十年,一直没机会亲口品尝,却是一步一步向它靠近。在成都,偶然看见饭馆有“绍子米线”的招牌,当即停车,不是吃饭  相似文献   

12.
肖峰 《新青年》2006,(12):40
人人都说女孩子心细,认真,可我偏偏事与愿违:粗心大意,马马虎虎,为此吃尽了苦头。我是校内的广播员,一次临近播音,却发现播音稿件忘在家里了,我跑了老远,才找着一辆出租车,一路心急如焚,以百米冲剌的速度冲到楼上房门口,却发现没带钥匙。又马上返回学校翻开抽屉,一下子气得七窍生烟,广播稿正安分地呆在抽屉里。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像今天之所以高中生了还用铅笔写信,又是典型的“病例”(钢笔离开我“流浪”去了)。考试更令我头痛,由于粗心马虎,做题不认真,经常白白地丢分。这次考试物理最后一道大题小数点多点了3位,几何看错了题……有好友…  相似文献   

13.
残荷     
正俺也曾:小荷才露尖尖角,俺也曾:映日荷花别样红。噫!才几何时:夕阳落照,一湾寒水,几处残雪浮冰。俺竟是:干干叶,苍苍色,老柄风摇曳,残荷听雨声。忆旧时:伴名士踏月吟咏,何曾忘:赏细雨十里蛙声,最难得:周敦颐爱我赞我,几时起:俺成为高洁象征?呀!岂不知:世人说莲皆说自己,世人  相似文献   

14.
总理背诗2003年3月16日,温家宝当选国务院总理。在首都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记者问及新一届领导人对台湾的政策时,温总理深情地背诵了一首于右任先生晚年在台湾作的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感人至深的诗篇,代表着海峡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的心声。正在电视机前收看实况转播的花甲老人,三原于右任纪念馆馆长张应选老泪纵横。五年前,温副总理参观三原于右任纪念馆时的情景,不时浮现在他的眼前。1998年2月12日,温副总理从北京赴陕西,亲临一线,…  相似文献   

15.
正杨绛翻译过兰德的一首诗《我和谁都不争》。她说:"我得洗净这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她"回家"了。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杨绛更是因其突出的文学贡献、深厚的文化积淀、智性人生的修炼和深邃生命意识的觉悟给世人留下了宝贵财富。杨绛文学作品有《我们仨》《洗澡》《干校六记》《走到人生边上》《将饮茶》,另有《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16.
昆曲琐记     
正"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今人听《牡丹亭》大约不会再有古人的情怀,但那种文辞惊艳的典雅婉转之气,却令人常怀思古之幽情。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其实还有一部《紫箫记》),即《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近日连袂在京亮相,令人一饱眼福。人们熟悉《牡丹亭》,对于前"三梦",还是不常见的。四百年前衷肠曲,如  相似文献   

17.
贫民风度     
永兰 《新青年》2006,(6):31-32
早晨上班,走到车站办公楼大门口,前面两步远一个男人,停下,开门,等待.我微笑,"你先进吧.""你先.""谢谢.""不客气."这时我大致看清了该人样子,一身年代久远的棉衣,一个很不合时宜的棉帽,样子20多岁,皮肤黝黑,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第一感觉有些落魄.这个大门,走了无数遍.一般来说,大家都会注意,不在后面紧跟着人时"咣当"一声把门关上,但是也有那种看上去分秒必争的,哪怕你前脚尖快碰到他后脚跟了,他仍会及时地留给你一个冰冷的大铁门.当然,我不以为意,这些年一路风雨地走过,早修炼出来,懂得把不愉快的记在沙上,愉快的刻在石上.  相似文献   

18.
正怎么想起写《叩问》这样一部"反腐倡廉戏"来的呢?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去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位市纪委的宣传部长在闲谈时,对我说:"您能不能写个反腐倡廉的戏?现在的形势很需要。"我认真考虑着,但没有吭声。她又说:"您就写当年刘青山和张子善的事件,行不行?"我停了一下才回答:"让我好好想一想。"当时我想的是还要不要再写主旋律作品,尽管我过去写过不止一部。老实说,多年以来主旋律作品已经"主"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每当寂寥时     
倘若不是因为常梦到,我想我是会把那段日子忘得死死的。我是那样憎恨在我的生命中有过这群一段阴霾的岁月,或者说我很憎恨自己逼自己去做那件事。那年我落榜了,可仍不死心,便又强迫自己回到书桌旁,再拼一次。邢时候,脚步  相似文献   

20.
肖峰 《新青年》2007,(6):44
我和赛赛住在同一寝室,又是好朋友。我学习成绩优秀,赛赛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总是来向我请教,而我也总是耐心地给赛赛讲解。一天,赛赛拿着一本高等数学书来找我:"嗨,给我讲讲这道题。"我一时没有回过神儿,无精打采地说:"我也不会,你问别人吧。"赛赛看出我心情不好,所以,耐心地问我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但那天因为家里出了点儿事,我说起话来极不耐烦:"你烦不烦呀,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干嘛老来打搅我?"赛赛吃了闭门羹,小脸儿通红,脸色马上晴转阴了。她说:"有什么了不起,摆什么臭架子,不就是嫌我学习差、瞧不起我吗?"她愤愤地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