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毛泽东亲自带头起草了1954年宪法,了解此次起草的过程对研究毛泽东宪政思想和推进我国宪政建设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存在着严重的制度性缺陷和体制性缺陷。顺应宪法监督的世界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实际 ,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 ,我国的宪法监督应建立以宪法监督委员会为主导性监督主体的宪法监督模式与体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宪法典有着极其严密的逻辑结构,序言部分包括"历史""、经验""、概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正文部分包括总纲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学习和领会宪法,不能只停留在宪法条文上,还必须领会和掌握我国宪法的精神与原则。  相似文献   

4.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会议除了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外,还制定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即五四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真正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在1954年同时完成,其中最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典有着极其严密的逻辑结构,序言部分包括"历史"、"经验"、"概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正文部分包括总纲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学习和领会宪法,不能只停留在宪法条文上,还必须领会和掌握我国宪法的精神与原则.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并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中共中央建议对1978年宪法“作比较系统的修改”.作为宪法修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真直接主持宪法修改起草工作.他在研究比较了以往三部宪法后提出,修宪应当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关于修宪的原则,彭真提出:一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二是宪法只能写现在能够定下来的、最根本的、最需要的东西;三是先考虑内容,再仔细斟酌文字.他强调,宪法是大家制定,大家修改,大家遵守,因此要充分发扬民主.从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修宪委员会到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修宪委员会共召开了五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也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其间宪法草案还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彭真主持下,修宪委员会及其工作班子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努力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和智慧结合起来,为新时期的建设与改革、民主与法制的推进,完成了一项具有奠基意义的工程.  相似文献   

7.
<正>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政府已经颁布实施了四部宪法。它们是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和各自的政治环境的迥异,这四部宪法对于新中国国家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规定各不相  相似文献   

8.
王琴 《党史博采》2005,(2):47-49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行使制宪权,并且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它奠定了新中国宪法的基本框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现行的1982年宪法,就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9.
陈文华  石绍斌 《求实》2006,2(7):62-65
经济体制与宪法体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带来宪法体制的转变,而宪法体制的转变也必然促使经济体制的嬗变。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均是经济体制转型的产物。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现行宪法也就必然要诠释着这种社会的转变,向人们展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1954年宪法制定时,能参考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主要就是1936年的苏联宪法。因而1954年宪法中有1936年苏联宪法的痕迹,有的后来看是有问题的。如“序言”中关于过渡时期的提出、检察机关实行垂直领导的问题、居留权的提法等等。在这部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也参考过资  相似文献   

11.
十五年前编写《部门宪法》一书,主要是有感于台湾地区宪法学呈现的诸多方法和方向的问题。宪政司法实务在法学理论引导下看似和民法、刑法一样成功,但只要做比较全面的检视,就不难发现其所建立用以规范公权力的宪法界线,反映的更多是源于他国历史经验或社会条件的评价,这种不假思索的移植未必能引起真正的价值共鸣,有时反而造成连锁的负面效应。新世纪二十年的发展,显示当时看到的问题确已变得更鲜明。再观察德国宪法教义学,近年也有从全宪法的体系注释延伸到个别秩序的明显律动。文章从台湾地区宪法教义学的走入歧途开始分析,再进一步说明为什么部门宪法的取径可以引导法律体系更合宜的运作,最后并不揣谫陋,就大陆地区现阶段情况是否适合发展此一教义学路径,简述拙见。  相似文献   

12.
宪法司法化在世界各国已成为普遍做法 ,在我国也有其适用的必要性。但是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关于宪法理论的误导 ,造成了宪法不能司法化的后果。消除了这些错误理念 ,在我国现行宪政体制内完全可以建立我国的宪法司法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贯彻党章对加强党的建设,对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便命和任务,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学习贯彻党章,应形成制度,确保党章成为约束全党的最高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4.
论宪法上的经济权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宪法上的经济权仅指工人享有的、与劳动场所有关的权利,它是一种有别于古典政治宪法规定的财产权与契约自由等经济自由的权利类型,其实质是经济民主和经济公平.宪法上的经济权利不具有严格的法规范属性,仅作为立法机关制定法律、行政机关采取措施的宪法依据,法院不可以强制实施.经济权利与传统经济自由权利存在着一定的紧张,但注意对这一权利的保护可以弥补因推行经济自由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修补受到影响的社会团结,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5.
黄建水 《学习论坛》2004,20(9):69-7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反映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体现了我们党依法执政的理念,使其成为执政党必须遵循的国家意志,能更加有效地改进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探讨宪法修改技术问题不仅是我国宪政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完善我国宪法学有关宪法修改理论的需要.启动宪法解释程序,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宪法解释.  相似文献   

16.
论宪政的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维雁 《探索》2002,2(2):42-46
宪政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道德之上,对人的不完善性假定是宪政的伦理预设。同时,宪政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道德,具体包括十项准则,即存在宪法、确立人民主权原则、实行代议制民主、确立法治原则、宪法具有最高权威、政府有限、以保障人权为目标、权力制约、建立违宪审查制、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这十项准则是判断宪政自身合法性的依据,而具有合法性的宪政又成为宪政社会道德规范、政治制度及公民行为的合法性的供给者。  相似文献   

17.
张正德 《探索》2002,2(6):12-16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邓小平理论与“八二宪法”的内在联结点,邓小平理论的民主法制理论就是中国现行宪法的灵魂;邓小平理论对“八二宪法”的制定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宪政在中国,路途坎坷而又前途光明,我们的任务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的产物。宪法的生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市民社会,笔者试图从市民社会的角度出发挖出隐藏在宪法中的市民精神。并认为宪法的市民精神就是“自由、平等与互利”精神。对宪法市民精神的理解,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宪法研究的视野,有利于我们在形成对宪法的完整认识,也有利于达成法治建设应该体现对人的关怀的共识,并有助于我们在WTO的自由贸易体制框架下转换法制思考的视角,推进国家政治与经济体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第四次修宪的草案已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通过,其中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相关条款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从近代西方宪政理论出发探讨了"保护私有财产"入宪的必要性,回顾了我国1949年以来改宪的历程以及现行宪法在保护私产方面的缺陷,并指出修完保护私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纪念我国现行宪法颁布20周年,就要继续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全民的宪法意识;同时,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我国宪政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