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速炎 《政府法制》2009,(15):12-13
近来,海珠桥几乎已经成为广州的跳桥“胜地”。从4月1日到5月21日,“跳桥秀”一共发生了11起。海珠桥每每被封,公众的态度也渐渐从同情、理解转向麻木、厌烦乃至愤怒。甚至有老伯将一位跳桥者从桥上一把推下,致其多处骨折……跳桥者为何总是选择海珠桥?在所有“跳桥秀”乃至其他“自杀秀”发生的背后,又折射出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私刑",百度上的解释为"不按照法律程序加给人的刑罚",近期这个词却成为群众议论热点.家人为爱女报仇打死疑犯、老人砖砸违章车、老伯推下海珠桥跳桥者等一系列事件表明,某些群众把"私刑"神圣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正义",没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3.
某些"跳桥秀"行为给公共利益造成了极大损害。对行为人适用刑事法予以处置并不违反谦抑原则,也符合现时的刑罚观和程序法上的比例原则。应当以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为规范依据,对某些"跳桥秀"行为人科处刑罚并在案发时采取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以达到震慑犯罪嫌疑人,预防"跳桥秀"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熊红祥 《政府法制》2009,(17):41-41
“私刑”,百度上的解释为“不按照法律程序加给人的刑罚”,近期这个词却成为群众议论热点。家人为爱女报仇打死疑犯、老人砖砸违章车、老伯推下海珠桥跳桥者等一系列事件表明,某些群众把“私刑”神圣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正义”,没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5.
"超女"一火",好男儿"又加油了,"我型"开始"我秀",大家都去"梦想中国",观众一窝蜂跟着选秀走了,县级电视台的新闻更没人看了。怎么办?一、用"他山之石"炒盘开胃的"辣子鸡"县级电视台因为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相对薄弱,所以采写的素材  相似文献   

6.
也说"做秀"     
"做秀"给人的表面印象是做事情看上去很美的样子,最早源于舞台上,现流行于官场。小民想晋升大官,总喜欢"做秀",什么"政绩秀"、"文凭秀"、"数字秀"等五花八门的"秀"。他们还把"示范园"、"标志工程"、"富民基地"等"秀"到公路边上,把"口号秀"、"报告秀"等做得轰轰烈烈,以博得上级和社会的注目和赏识。提拔干部,文凭是硬槛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大代表"改称"人民代表"的问题,笔者以为是不可以的,为什么呢? 这要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史阶段看,即建国初到1954年为一个阶段,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期;从1954年起,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颁布之后为一个阶段,即人民代表大会时期.前一阶段的代表统称人民代表,为什么呢?因为召开的是人民代表会议,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怎么能称"人大代表"呢?这时人民代表的特点,一,不是选举产生,而是协商、当然、特邀.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生活,立法状况和审判实践来看,"性骚扰"的界定都具有必要性."性骚扰"的界定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即"性骚扰"是发生在工作场合中、骚扰者以与"性"有关的行为故意制造的一种性别歧视的敌意工作氛围,该行为是受骚扰者所不欢迎的。  相似文献   

9.
郑毅 《检察风云》2007,(9):44-46
"我是来投案自首的,求你们今天一定要把我送进牢房,否则我可能会丢掉性命……"一个30岁出头的投案男子说着跪倒在警察面前.这是2006年6月12日上午,在江苏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办公室发生的一幕.这名斯文的男子到底犯了何罪,为何要如此自投罗网?……  相似文献   

10.
2003年的12月21曰凌晨5时许,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博山东路440弄某号内发生骇人听闻的一幕:一名刚刚出生的男婴全身赤裸地被人装在马甲袋里,从6楼抛下,掉在4楼一户人家的防盗窗框内.男婴在早上7时左右被4楼居民发现后急送到医院后夭亡.这一幕惨剧发生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究竟是谁抛下了男婴?男婴的父母又是谁?记者在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追踪采访后得知,那男婴的母亲竟然是个还未满16周岁的"少女妈妈",那么整个事件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1.
2017年11月3日上午,携程旅行网(以下简称携程)人力资源部接到员工反映,称自己的孩子在"携程亲子园"托管后身上出现了不明伤痕.11月6日,该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带着家长去亲子园查看监控.没想到,家长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孩子们被殴打、推倒、喂芥末!真不敢相信,这竟然是幼儿园老师对幼龄儿童的行为!不得不说,这些老师的行为令人发指.但是,我们与其在此痛骂老师,不如想一想:是什么支持这些老师在明知有监控的情况下,还肆无忌惮地虐待孩童?对于人性,我们没办法治.那发生了这样的事之后,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办?相关责任部门又应该如何监管?  相似文献   

12.
"在校生"是否可以参加劳动就业?是否有自主选择就业的权利?云南省澜沧县一名在校学生,参加了该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向社会公布的招工考试,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体检也顺利通过.然而,人事部门以其是"在校生"为由,按照惯例取消了他的录取资格.难道说,在校学生就得禁止就业?而国家的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都没有作过任何禁止在校生就业的规定.于是,这名学生以侵犯自己劳动就业权利为由,一纸诉状将人事局告上了法庭.2005年1月7日,思茅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由人事部门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打赢了这场全国首例在校生"就业权"官司.  相似文献   

13.
说起我国北宋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脍炙人口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绘了莲花的清高、秀洁而又脱离尘俗,寄托了周敦颐清正廉洁、不受俗世污染的理想品格.而在广西桂林,周敦颐后裔繁衍生息所铸造的"百年清官村",如今则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4.
近日,从媒体上看到这样一件事: 新华社记者在广东省惠东县采访当地 大量农田被恶势力肆意盗挖牟取暴利 的事情时,遇到了戏剧性的一幕:在当 地有关领导干部的安排下,记者要求采 访的对象竟然出现了"替身"--记者 要找举报人、当地居民周松喜,在当地 领导们用客家话相互交谈之后,"突然 告诉记者手机打通了,并将手机交给记 者接听",不过,电话那头的"周松喜"否 认了自己举报的事实。后来经过记者的 调查,当时接电话的并非是"周松喜", 而是"周双喜",同时,举报人周松喜曾 被有关干部嘱咐"封口"。这真是一场啼 笑皆非而又引人深思的表演,有的媒体 称之为"领导当'导演',群众有'替 身'",笔者认为当地有关领导不仅是导 演,也是这场官僚秀的主角。  相似文献   

15.
3月中下旬,广州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多达70位广州市民因食用"瘦肉精"超标猪肉导致中毒.事件引发公众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再次阴云笼罩. 作为我国明确禁用的养殖添加物,"瘦肉精"却长期存在于现实生活,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生化名词之一.为何"瘦肉精"生猪屡禁不止,且一路绿灯进入市场,直达无数市民餐桌?从生猪饲养到批发市场再到屠宰厂,每一个环节都接受了"瘦肉精"带来的利润刺激,找不到弃用"瘦肉精"的任何动力.养殖户、驻村防疫员、收猪商、"瘦肉精"业务代表、猪肉销售商、进场检疫人员,一起默许、助长和推动了"瘦肉精"的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16.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不论是作决策,还是定项目,都需要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吸纳民智. 自2013年龙游县詹家镇人大在人代会上探索实施"人大代表票决为民办实事工程"以来,全县在2015年实现了13个乡镇的全覆盖,2017年实现了县级层面的"首秀".而这其中,当地尤其注重俯下身子听"民声",使民生实事具有坚实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哲 《方圆》2022,(7):44-45
"我今天一定要死."电话另一头,来电者的声音略带虚弱. "您这是发生什么了吗?"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问道. "我就是活不下去了!"来电者语速急迫起来. 心理援助热线督导韦晓艳此时正拿着耳机同步收听来电,她在笔记本上写下"共情,安全,联系"递给接线员.  相似文献   

18.
不科学、不合理的城市规划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规划"的出笼?又是谁作为"幕后推手"导致了规划浪费现象频频发生?诚然,我国城市化速度之快在世界上没有先例的特殊国情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但也不能否认那些造成规划浪费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9.
钱继磊 《河北法学》2007,25(2):171-176
邓正来先生的论著<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发表,就在中国法学乃至中国社会科学界掀起了一场反思性的大讨论.邓先生这一理论大厦的核心范畴是"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因此,对邓先生的这一范畴进行解读后,对已有论者对它的探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追问这样的问题:这种"理想图景"到底能走多远?它能否担当起邓先生所赋予它的那些重任?它究竟是通过智性努力可以形成我们共同记忆的理想,抑或仅仅是一个空中楼阁式的幻象?  相似文献   

20.
面对急救车送来的"无名无钱"的病人,医院如何面对?不救,医德良心何在?救,谁为医院埋单?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近日出台新规,医院见死不救者最高可罚款5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