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丽红 《学理论》2015,(2):172-173
随着中俄领导人之间频繁的互访以及中俄伙伴关系的全面升级,黑龙江省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合作基础,作为对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的桥头堡承担着更多的历史任务。作为高校中俄语教学和研究水平最高的大学黑龙江大学在教育和培养对俄创新战略性人才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于2011年成立中俄学院。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对新的俄语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和总结如下:管理方面做到了体制创新、严格要求;教学方面多管齐下,各方面提高教学水平;学生活动有特色,有水平。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8)
近年来,在全国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哈尔滨市依托自身优势要打造"对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和"全国最大中俄贸易电子商务人才基地"。这对哈尔滨高校俄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俄语+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俄语"两种不同培养目标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驱动哈尔滨各类高校俄语教学的改革着眼于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跨境电商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创新俄语复合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王婷 《学理论》2013,(29):303-304
中俄经贸的迅速发展态势下,我国经贸俄语人才的培养不尽如人意,目前各高校的经贸俄语课程教材选择、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加以完善,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改善教学方法、探求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更科学的考核方式,以实现俄语教学现代化、信息化,培养出高质量、高层次的俄语人才。  相似文献   

4.
郭娉婷 《学理论》2013,(9):235-236
近些年来,中俄在关系稳定、政治互信、战略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了在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许多方面都要求懂相关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俄语的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参与。因此,俄语人才培养既是促进两国交流与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东北地区高校开展俄语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课程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构建出覆盖面广、针对性强、设置合理、规划科学的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相毗邻,因此出现了相应的边境城市。自古以来中俄两国人民交往密切,大量中国人旅居俄罗斯及远东地区,为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以及边境城市的长久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旅俄华侨的分析研究,从商业、农业以及文化等方面对旅居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华侨对边境城市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高校扩招,高等学校的教育规模越来越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和调整高校学科、专业体系布局结构,已成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首要任务。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急需大量的俄语人才,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俄语专业结构已经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7,(12)
<正>今年9月29日,在第二届中国辽宁俄罗斯阿穆尔秋季电影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一个全部由老年人组成的合唱团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并受到俄罗斯驻沈阳总领事白德福的称赞,她就是颇负盛名的沈阳喀秋莎俄语合唱团。沈阳喀秋莎俄语合唱团成立于2013年10月,现归属于沈阳市和平区文化馆。2016年被辽宁省中俄友协吸收为会员单位,并定为辽宁省中俄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8.
《侨园》2021,(6)
正作为共有边境4000余公里的邻国,中国与俄罗斯在国家利益、贸易流通、能源合作、科技与文化方面都有着天然的合作优势。鉴于两国边境沿线广泛分布着两国亟待发展的地区,为尽量减少"边境效应"所致的影响,跨境合作成为两国共同谋求区域发展、振兴边缘领土战略的必经之路。在同样向东方推进的欧洲一体化东扩进程中,跨境合作在有共同边境的国家之间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后来这种合作也在高度联系市场环境下延伸到并无共同边境的国家之间),但在普遍性规律之下,中俄之间跨境合作的发展由于经济环境、政治关系、地区特点以及国际环境和市场状态的不同,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姜思羽 《侨园》2013,(12):20-20
<正>11月4日,恰逢俄罗斯民族团结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克林姆林宫颁发了三枚国家奖章——普希金奖章。获奖者包括一名俄罗斯学者和一名波兰学者,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孙玉华因在俄语教学领域为促进两国交流、巩固两国人民友谊做出突出贡献,是本届获奖者中唯一的中国人。这也是继2009年1 0月,她获得时任中俄两国总理温家宝、普京共同颁发的"俄语教育突出贡献奖(普京奖章)"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相似文献   

10.
丁铭 《侨园》2003,(1):14-15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北端中俄边境的满洲里市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开放城市已有十年。十年来,满洲里市不断加快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步伐。如今,走在满洲里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说着俄语的满洲里人,持有美元、卢布的中国老百姓,写有汉、蒙、俄、英四种语言的路牌……处处都能感受到这个城市对外开放的气息。  相似文献   

11.
海参崴之行     
毛海涛 《民主》2004,(10):38-39
早就向往着去俄罗斯看看。还是在30多年前,我作为知青插队于黑龙江边境,对以前在历史课上学到过的《中俄瑗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有了实地的感受。那时正值中苏关系异常紧张。当地老乡介绍:“江东(指黑龙江,苏联称阿穆尔河)六十四屯(村)都曾是中国的领土。在中苏友好时期,每年五一节、春节,两岸亲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1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和国际合作局联合举办的“中俄政治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俄两国政治学界的首次双边学术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央编译局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同来自俄罗斯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远东所等研究所,以及俄罗斯外交与政策国防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8,(4)
实践创新能力是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性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受到宏观制度环境与学科规划、高校的定位与发展、教师的准入与成长发展等因素制约。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建立并完善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5)
石油专业院校开展俄语二外即俄语选修课,无论是在拓宽知识面还是促进就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石油专业学生俄语二外教学实践的困难和问题出发,探索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如下:激励零起点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英、汉、俄三语对照,加强语言的正迁移作用;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化;增加俄罗斯文化的植入,以求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俄历来都有很深远的经济交往,其中在中俄边境的恰克图贸易持续时间长、规模范围大,成为中俄经济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从1728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开始,在之后的两百年间,俄国逐渐垄断了中国内地的陆路贸易。恰克图在清代中俄贸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中俄边境贸易的中转站。就对中俄边境恰克图贸易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宁悦彤 《学理论》2013,(30):251-252
21世纪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应该是外语水平高、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知识面广、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因此,培养多元化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已经成了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外语专业如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课题。主要从俄语专业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一下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唐传成 《学理论》2010,(20):249-250
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是朝阳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也是与目俱增。高校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但是由于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机制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使得这一产业领域内人才短缺。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授课方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经多年一线俄语教学实践,探索得出了"五结合"授课方式,将其应用于黑龙江科技大学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验验证并提升其实效性,并与广大俄语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探讨商榷,以期更为有效地推动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与俄罗斯都是文化大国,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上,两国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俄罗斯社会各界得到了广泛地认同与支持,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规模、层次、水平也不断提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俄两国文化交往的传统及历史渊源,为两国电影产业的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中俄电影合作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抗日战争爆发前,以历史为题材的影片传入中国。1924年年初,第一部俄罗斯纪录片《列宁的葬礼》在中国上映,此后,一部部优秀的影片传到中国,开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使命,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在培养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守业、勤勉精业和奉献事业精神品质的技术技能型工匠人才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核心价值观引导、专业课程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师资队伍培训等工匠文化培育,促进工匠精神品质的养成与提升,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推动中国制造品质革命,提供强大的"匠人"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