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既是中国农村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驱动中国城乡统筹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两个巨轮。愿意返乡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实现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在县域城镇的市民化梦想则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尺。政府创造条件响应其诉求,是城乡统筹的实践突破和人文回归。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9)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主体地位弱化不但延缓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民主意识、权利与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合作意识等内在因素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主体地位弱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荣荣 《学理论》2012,(19):113-114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农民工继"民工潮"之后,开始出现返乡现象,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农民工就业和三农问题的有效形式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具有重大意义。从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社会现象入手,对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创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家栋 《学理论》2010,(11):21-22
我国近来出现了部分农民工返乡的情况。农民工返乡产生了农村就业、稳定压力加大等负面效应;但更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等积极作用。正确对待农民工返乡,应充分认识其积极作用,抓住城乡统筹发展机遇,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情况,从如何发挥基层组织的服务职能视角对湖南省芦溪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强烈,但由于资金、技术缺乏,加上没有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与培训,农民工返乡创业率并不高。根据现状并剖析其原因,从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服务职能,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与政府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受到歧视,保障体系缺失;职业技能较低,就业领域狭窄;收入逐年上升,收入差距拉大;就业信息闭塞,就业渠道不畅。究其原因系制度"缺陷"及政府角色"错位"所致。因而,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制度创新、建设责任政府迫在眉睫。以政府责任为视角,从法理层面破解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劳动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政府的角色决定其是重要的责任主体。为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实现就业机会均等;切实履行职业培训职责,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健全收入分配制度机制,保障农民工报酬权益;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国各地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十分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但目前农民工的返乡创业仍面临启动资金不足,创业环境不够宽松,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偏低等诸多难题。为此,应通过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返乡创业环境、强化培训等措施,加快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后危机时代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契机与困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8年武汉市返乡农民工就业安置调研数据,深入探究多次经济波动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对经济波动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契机、困境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目前经济形势下仍存在阻碍返乡农民工顺利创业的因素,外部障碍主要表现为扶持政策的适应性不强与产业转移的"粘性",而内部阻力在于企业前景不确定下的高风险、创业行为的随机应对性及返乡民工自身创业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创业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的制度环境、个人素质和创业机会等,不论是在农村创业,抑或在城市创业,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都概莫能外。提高经济资本是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城市适应的基础;增加社会资本则是其城市适应的保证;提升文化资本及心理认同,是其城市适应的归宿。因此,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地域多元化和制度的开放性;实施资产社会政策和制定更人性化的制度安排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核  相似文献   

11.
纪志耿 《学理论》2012,(7):23-24
后金融危机时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沿海和内地要素比价的深刻变动为四川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提供了资源性契机,四川等西部地区工业用地的低价格、劳动力低工资带来的低成本、能源和资源的低价格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强劲支持。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4,(21):34-3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凋推进。”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
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农民工的市民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国农民工市民化不够彻底,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基本现状,分析了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并提出了破解该困境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18,(5)
正【提案背景】据调研了解,现阶段四川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产业规模小、创业融资难、经营成本高、投资风险大、人才引进难等问题。【具体建议】1.扩大宣传引导。一是通过新闻媒体、部门网站、县乡村三级联动走访等渠道大力宣传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手续办理流程、先进典型等。二是引导农民工将返乡创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一方面,政府  相似文献   

15.
朱莹 《学理论》2012,(4):75-76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城市推力和农村拉力的双重作用影响,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这对创新我国社会管理水平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在党的领导下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农民工自身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有效推进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他们融入城市的梦想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大发展为新生代农民工中国梦的实现培植了公平的土壤:移动互联网发展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了解世界的窗口、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权益、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提供平台、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契机、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和"互联网+"热潮的兴起,返乡农民工基于互联网创业将是一大趋势。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的多项创业扶持政策、日趋浓厚的"双创"氛围以及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应用给返乡创业农民工带来了新机遇,而地方政策滞后、资金短缺和能力不足又给返乡创业农民工带来了多重挑战。有效推进"互联网+"这一新经济形态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亟需完善依托互联网平台创业的政策体系、人才支撑体系以及服务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的发生加剧了返乡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受到的被动排斥,而多年的城市打工生活已高度淡化了返乡青年农民工对乡村社会的认同与归属,返乡青年农民工往往会主动排斥乡村生活,在这种双重排斥的境况下,返乡青年农民工极易成为无"根"的游民,乡村认同与归属的缺失极大地增加了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游民化风险。因此,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大城镇的吸纳能力,促进返乡青年农民向城镇分流,同时积极引导返乡青年农民工的价值观重塑,重构其乡村社会认同与归属,才能有效防范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游民化"风险。  相似文献   

19.
彭青 《理论探讨》2023,(2):161-168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任务要求和内外部条件发生了诸多变化,仅依靠大城市和城市群难以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提质增效,需要适时对建设方案作出调整,激发县城在城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县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但不合理的土地规划、薄弱的产业基础、人口集聚效应不强等问题制约了县城城镇化建设。对此,应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分类引导县城建设方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有序流动;以技术进步为动力,提升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四川省的"五大经济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都平原经济区返乡农民工创造了"鸿雁经济"的回流,带动整个四川经济总量的增长。在农村就近创业,有助于实现农民工的个人价值,有助于推进国家、社会的发展,有助于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