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形态。革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华儿女追求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历程,二者相伴相随,紧密联系。传承革命传统文化有助于引导人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人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提升践行中国梦与个人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实用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理性"误解的辩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学理论》2008,(22):48-49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界有一种倾向是以康德的"实践理性"对其进行解释,但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的成长土壤,"实践理性"不足以作出恰当的诠释。本文力争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找到其确切的界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背景中寻找"实用理性"的因素;并通过对比分析"实用理性"、"实践理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证明"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思想在自身性格上所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实现社会文明的一种预期,其核心内涵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理念一脉相承,体现了华夏文化的一种历史延续。中国梦的实践既要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为基础,同时又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注意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的形与神、扬与弃、外来与本土的几种矛盾关系,以有效地保障中国梦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8)
中国梦因时相沿,贯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儒释道墨法,百家皆是源泉;三代汉唐宋,代代皆有可鉴。中国梦,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根系、灵魂之所在。其中,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于当今中国构建和实现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本文从儒家思想入手,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及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最后阐释了儒家思想对于我们当代国人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中国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1,(4)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梦的实现,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强中国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夯实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加大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扩大中国梦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1)
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之源。在当前中华民族奔向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坚定道路自信:一是加强中国道路宣传教育,提升道路自觉认识;二是增强国民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三是争取国际话语权,跳出西方话语陷阱。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早年积极提倡西学,晚年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但梁启超前后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一致的,即倡导中西文化的"结婚",对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批判也有传承,尤其提出了"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的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贾艳霞 《学理论》2014,(2):46-47
"中国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是十三亿人民的梦。而我国农民众多,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农民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增强,其精神物质文化需求也日益提高,如何实现中国农民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阻碍新农民"中国梦"实现的关键问题是城乡差距,实现其"中国梦"的必备途径如下:纠正农村基层领导不正之风;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和技校的投资力度;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叶桃 《学理论》2014,(20):128-130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对于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从"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提出的实践依据、历史依据、文化依据,实现中国梦需要坚定"三个自信"做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幸福梦,文章分析了"中国梦"的幸福思想:满足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需要是追求幸福梦想的内在动力;主动创造是实现幸福梦想的前提;物质幸福梦与精神幸福梦的统一;个人幸福梦与民族幸福梦的统一;人的幸福梦与生态幸福梦的统一;国家幸福梦与世界幸福梦的统一。其幸福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中国的发展,对现阶段建设"幸福中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梦实现的过程是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的过程。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与人民幸福这种高度契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国梦不仅仅包含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包含着"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而这一梦想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现阶段,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民生为本,实现国家富强之梦,并不断地使国家富强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高等教育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更是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高校的思政教育作为塑造大学生灵魂的重要工程,更加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主动调整教学方式,积极把传统文化的精神渗透在高等教育中,采取途径如下:改变部分高校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无用"的认知观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注重授课效果,提升课程质量;提高高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媒介打造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熏陶大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的讨论应更多地立足于国家的高度:一是中国梦的提出具有世界意义;二是无论是"民族独立梦"、"工业富国梦"、"现代化强国梦"、"小康社会梦"还是"民族复兴梦",均立足于国家高度,展望国家未来发展;三是中国梦植根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因此,对中国梦的讨论不应降低高度。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复兴的深刻蕴涵和底蕴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也具有直接的意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传承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文化,其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过滤"。这种过滤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的某些文化因素促使中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浓重的中国文化色彩;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需要更多考虑中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6.
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必将引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习近平超时空思维指引下,构建融会中西、贯通古今、"道法自然"、揭示规律、"格物致知"、统一科学、捍卫真理、统一信仰、强化"两个巩固"、引领世界潮流、指引人类未来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语言系统和话语体系,完成辩证唯物主义现代哲学思维新革命,终结西方的"哲学终结论"和"资本主义终结论",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智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3)
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发展的基石,德育理应渗透在文化的发展之中,因而研究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德育的融合途径,促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文化的演变,在大学生的德育过程中引入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并设置为基础课程,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才能使得大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自立自强,提高自己的君子修养,从而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是中国梦人民主体性的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梦人民主体性思想的文化源头。中国梦人民主体性的深刻意蕴集中体现在:人民是中国梦的承载主体、追梦主体、理想主体、创造主体、受益主体。高扬中国梦的人民主体性需要路径的优化、制度的保障。焕发人民历史主动精神、弘扬人民改革创新精神、增强民族文化活力、建立公平公正制度、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是中国梦人民主体性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视野不断拓宽,研究力度不断加强,逐渐走向了学术观点细分、成果质量不断提高的新阶段。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承的探讨与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境遇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可依途径等四个视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瞻望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的趋势,即构建立足于现代实践、顺应时代潮流、融会贯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21世纪科技前沿探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科学技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古代中国成熟的农耕文明孕育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反过来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时代背景和文明的传承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之间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正确地、辩证地分析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