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旨归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在这一历程中生发出三个亟待解决的关键论题,它们分别从三个维度表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真意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什么化";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离"了什么。深入分析和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这三个命题,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从而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机制是由理论前提、现实基础和实现主体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要素构成.其中,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中国国情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主体.三者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林海峰 《学理论》2011,(34):34-3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邓小平是继毛泽东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典范。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思想、社会主义主体与非主体成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论述是邓小平"和而不同"思维的三次伟大运用,既解决了中国的现实问题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比较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在主体自觉性和核心理论命题的内在逻辑关联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对自身历史上"左"的错误、对马克思主义与各自传统文化关系的不同认识是形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两个诱因.这导致"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历史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力求从哲学反思的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问题加以探究。"三题"并非简单地意味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个问题的探讨,"三题"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题前""题中""题后"的反思,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性分析、内在含义分析以及效果历史的批判性审视。如此研究,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从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意识形态叙事推进到哲学反思的层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之所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和归纳了学界近10年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认识和探讨:一是从不同内容和角度来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是从互动关系、过程和形态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是从不同层面和意义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窦凌 《学理论》2013,(28):44-46
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关系对于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关系的研究存在"重中国化,轻时代化"现象,原因之一是对"两化"关系认识存在偏差。基于理论界对"中国化"研究已达到了相当程度,目前要在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内涵认识的基础上准确理解"两化"关系,需要弄清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起点及其思想脉络、中共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命题的现实诉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两种可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接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一项创新性研究,它是在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基础上,揭示理论接受的内在规律,旨在使社会实践主体更好地接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实践向前发展.从学术发展角度,在考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检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属性、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健康成长共三个方面,阐述了该项研究所提供的理论帮助,为学界清晰地认识该项研究的学术价值提供有益帮助,为进一步开展该项研究奠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断推进。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然的研究仍存在低水平重复、叙述简单等问题,问题意识、系统性研究和学理性探讨明显不足。因此,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尤为迫切,尤其是目前我国初步进入邓小平所说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阶段,在这样一个历史新的起点上,应从学理分析、问题意识、国际视野三个维度出发,不断深化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拥有多重内涵,呈现整体性特征。这一过程在实践中的拓展,给实现"中国化"主体的历史创造性以广阔的发展空间,体现了理论发展的内在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依托于党的实践而转化为现实,凝聚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中,表现为理论生长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统一,聚焦了主体能动性与客观"时势"的统一,由此催生了"习近平思想"的产生。"习近平思想"的形成,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凝结了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聚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在联系所赋予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理论发展的必然性在主客观统一中的现实转化。  相似文献   

11.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误区是指人们在认识上长期形成的还没意识到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错误思想和观念,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涉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个方面,从这三个方面初步解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的若干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2.
王刚 《理论视野》2014,(4):21-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和何以实现"的问题。对这个"元"问题,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时,不仅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而且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和"如何实现"两个方面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同时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元"问题作了后续拓展,即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概括提升和理论定位;从路径、主体、成果三个方面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明确提出了新要求;扩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辩证演进的历程。建国后近三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探索中历经曲折,又在曲折中艰难探索;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捍卫与创新之中辩证前行,最终在传承与升华的辩证中形成了中国化与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此得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规律"、"两条原则"及"三组张力"的基本经验值得继续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与"实质"的内在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其"实质",只有内生性"方法"才能真正表现其"实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内在本源方法"具有基本的"自足性",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及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范畴,在其内部可以得到根本和合理的理解、阐释和建构;另一方面,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之外的方法作为必要的辅助和补充.将方法抽象多元化,就忽视、回避或游离了"实质"问题,绝对地拒斥外源方法,就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思想进程的"实质"线性化和单质化了.研究的"方法"只是副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才是研究的正题,"方法"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单一和贫乏,而在于是否科学和彻底地揭示"实质",这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自觉地理解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和"实质"的内在性关系,对中国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内在的逻辑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本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目的所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在充分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础上,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马克思主义接受规律,从"授者"、"受者"、中介三个维度思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史伟刚 《理论探讨》2003,4(6):20-22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它们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前人,构成一脉相承又丰富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关注时代的不断变化;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必须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问题意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意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鲜明特色,凸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自觉。领袖人物、知识分子或者普通群众的问题意识都以社会主体的视角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理论自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问题意识的产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自觉的目的性,其逻辑建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自觉的向度,能够成为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自觉与否的依据。问题意识的逻辑建构在理论形态的层次结构、方法和主体方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文化,其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过滤"。这种过滤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的某些文化因素促使中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浓重的中国文化色彩;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需要更多考虑中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20.
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梳理这个问题的思想脉络。毛泽东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关于这个问题的最初论述,特别是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对于今天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作用。根据这一方法论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可以视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