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7,(12)
南海问题实质是外国对中国南海主权的侵犯,随着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插手南海问题以及中国自身的原因致使南海争端不断升级,中国利益不断遭受侵害。对此提出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新思路:发挥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作用,增强对"一带一路"战略的传播;通过双边谈判来实现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增强海上军事实力,维护南海主权。  相似文献   

2.
姚基 《学理论》2012,(31):42-4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失去了在欧洲的强硬对手,其战略重心逐渐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转移。中国南海恰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是连接两洋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南海本身又有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再加上南海周围有着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几个国家,南海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对于推行全球霸权的美国来说,更不例外,他一面拉拢局域外大国,一面联合南海周边国家,插手南海事务,使南海问题复杂化、多边化、国际化。试图对美国这一行为的原因进行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苏浩 《党政论坛》2013,(24):20-20
日前中国总理李克强参加东盟系列峰会,并访问了文莱、泰国和越南。在访越期间,两国总理就管控南海分歧达成了广泛共识,从而发出双方愿通过合作解决难题的积极信号。长期困扰中国与南海声索国的南海困境呈现柳暗花明的积极前景。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加快了对中菲南海争端领域的占领步伐,并不断通过声明、立法甚至暴力驱逐等手段与中国在此争端上针锋相对。21世纪前几年,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相对于20世纪得到少量缓解,但是随着奥巴马上台并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由于美国的插手,南海争端的复杂性越来越强,问题解决相较于之前也变得棘手起来。旨在通过对中菲南海争端历史进行梳理后,分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该争端的影响,以此提出针对美国因素影响下的中菲南海争端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南海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能源交通要道。由于区域外大国的影响、周边国家对南海能源的争夺加剧、我国海军远洋控制力量和海上油气开采技术限制等诸多因素,我国南海能源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面对复杂多变的南海局势,我国必须增强紧迫感,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加快南海能源开发,构建合理的南海能源安全体制,积极开展地缘政治斗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实际控制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制定南海能源安全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原本较平静的南海风起云涌,南海沿岸国家纷纷对南沙提出主权要求,南海问题涉及五国六方,可最大挑战是越南。越南对华实力的非对称性,必然需要借助域外势力,全球霸权美国无疑是越最理想的"离岸平衡手"。中国的邻国,具有重要地缘战略地位的越南,显然是美国进行遏制和防范正在崛起中国的最佳棋子。南海局势变得扑朔迷离,通过中越美三边的国家利益关系来分析中、美、越三边互动关系,来把握南海局势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正南海渐成为中美关系的头号问题,似乎中美地缘政治竞争正通过南海问题展现出来,彼此开始从战略层面评估对方意图。这使得双方战略互信进一步受到损害,对抗情绪在两国社会蔓延。南海问题的本源是围绕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权益之争,是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部分东南亚国家间的争议。南海问题一直是局部和可控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就中国目前的海洋政治形势而言,南海争端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复杂的历史变迁、激烈的资源争夺、海上航路的维护、长期无法落实治权等原因,造成南海争端冲突不断,矛盾逐渐升级,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南海争端的问题属性来看,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问题,是一个结构化的复杂问题,是一个重要而紧急的战略问题.从我国在南海争端中的战略格局来看,我国面临内外双重战略压力,面临着战争与和平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9.
《瞭望》2010,(39)
<正> 大国关系历来是左右国际战略形势的关键,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与多极化交织演进,大国关系"变"与"不变"并存,呈现新的复杂"气象"。一是全球性挑战与相互依存致使大国关系"竞合性"突出、复杂性增加。面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重大疫情等各类全球性挑战,各大国之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需要协调应对、"同舟共济",全球性挑战成为促进大国合作的新平台;大国共同利益增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印度开始实施其中亚战略。从实施的内容来看,印度的中亚战略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即建设南北走廊、租用恰巴哈尔港和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合作。印度中亚战略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借力大国的中亚战略、以伊朗和塔吉克斯坦为战略支点。在印度中亚战略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逻辑在于地缘政治大国和地缘经济文化两方面。印度之所以积极推行其中亚战略,其利益考量在于实现大国梦、维护国家政治和经济安全、保障能源供给。  相似文献   

11.
肖昱 《学理论》2012,(23):19-20
南海因其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具有的战略和经济意义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南海诸岛以及海域逐步受到周边区域内外诸国的“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被邻国抢占瓜分,造成南海局势混乱,周边各国因此产生了南海问题,其中尤以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南海争端为重.中国应对南海争端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坚持和平共处原则;明确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12.
程慧东 《学理论》2012,(21):17-18
中国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因为它符合中国的国家战略利益,也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中国也必须果决反制菲、越的侵略挑衅行为。因为这是捍卫中国国家主权的需要,也是制止侵略行为、防止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失控化、捍卫南海和平的需要。果决反制挑衅,不仅不与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相冲突,反而是对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有力维护。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意义凸显。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环境大国,环境问题也上升为我国对外战略中的重大问题。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是21世纪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当前,环境问题即是影响同时也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领域。因此,制定正确的环境战略、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成为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4)
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分析与预测世界战略形势和相关国家政治行为的一门科学,该理论最大的现实性意义在于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国家特别是越南、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依靠国土邻近之便开始占领南海诸岛屿,并对所占岛屿周边海域进行了能源开发。本论文以南海争端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研究南海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从而探究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杨鲁慧 《理论探讨》2012,(5):10-14,2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结构性的重大调整,它无疑为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带来新的变数及不确定性,不仅导致东亚政治格局的变革,而且对中美关系格局和发展趋向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并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变革调整的前沿地带。这一切关系到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周边地缘政治稳定及亚太大国政治格局的重塑问题。美国战略东移对中美大国关系带来的影响是:中美双方陷入战略猜疑和相互认知的困境;双层权力体系架构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政治经济现象;东亚合作的重点和主渠道地位及作用将受到挑战。中美大国关系格局的战略选择需以它们特殊方式重建再平衡:把大国地缘政治上存在的竞争因素转化为合作协调的动力,扩大和深化中美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建立最基本的"战略互信"来保障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建设中美大国间的关系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海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相对于所拥有的南海区域巨量的资源和面对的复杂局势而言,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开发整体水平较低,多层管理,基础设施薄弱等。中国政府以南海资源面临的挑战以及应考虑的因素出发,对南海资源开发进行了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对策研究。中国政府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南海共识,允许部分国家参与南海资源开发,获得相关国家承认中国的主权主张,以经济利益换取国家主权,南海海域的开发合作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中国必须拥有主导权。中国政府南海资源开发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相一致,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出发,结合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区分,努力主导和控制南海局势的发展方向,妥善处理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说起亚太地区的大国博弈,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中美日博弈。中美日三国虽然是三角形,但却是不等距的"美日"非常近,"中美"和"中日"有点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等距三角关系。从大国博弈来看,美国是从2011年开始"重返亚太"的,但此前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早在2000年布什担任总统后,就有过战略重心东移的趋势。2001年,发生了南海撞机事件,几乎把中国放到了风口浪尖。但此后发生了"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重心。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美国现在再重返亚太,有其  相似文献   

18.
南海主权争端中,中国虽拥有充分证据证明对南海诸岛及其毗连水域拥有不容置疑的历史性权利,却因其他相关国家侵犯并实际控制南海岛礁的行为而卷入争议.中菲黄岩岛争端如何解决,牵动世人视线.欲促进这一争端以和平方式收场并捍卫中国合法权益,须了解其复杂性,分析中国在其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进而探讨中国在争端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若对南海主权争端问题作初步的战略观察,人们必须注意到在时间和空间的纵横轴线上,中外主要争执方力量的消长和变化曲线,由此对问题进行较合理和精确的前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型大国关系已成为中美双方的重大议题。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既存在积极因素,也存在消极因素,其前景取决于两国的战略选择。为此,中美应保持战略耐心,采取措施,积极探索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创新思维,加强战略互信和互动;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与交流,培育和扩大共同利益;有效管控分歧,维护中美关系大局;推动人文交流,加强民间往来;加强在亚太地区合作;中国应进一步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积极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