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对人权问题的第一次系统论述,初步形成了自己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的人权观。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并不能使犹太人获得真正的解放,实现真正人的解放必须超越政治解放的狭隘性。马克思在对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论述中阐述了其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认识:政治解放带来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人和公民的分离和二重化,这种分离又导致了人权与公民权的二元化,人权是国家和社会的二重化导致人的异化的产物,要实现普遍人权,就需要超越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国家回归社会,公民权返回人权,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方向,对当前我们认识人权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36)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早期最为经典的著作之一,它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也是马克思早期幸福思想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重要转折。马克思批判了鲍威尔的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类解放,只有人类解放才能消除人的异化,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  相似文献   

3.
张欢 《学理论》2015,(1):78-79
现代性对传统的否定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的思想,却孕育着新的危机:现代性造成人的新异化,成为人类自我解放的新桎梏。马克思对犹太人问题做出了深刻剖析的同时也指向了现代性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理解《论犹太人问题》中对鲍威尔的批判,明晰犹太人问题的实质及其与现代性的勾连,为解决现代性问题寻找到可能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4.
冯倩倩  萧诗美 《理论导刊》2024,(4):97-103+116
“现实的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的核心问题域也是“人的问题”,他不仅关注“人的问题”,更要解决“人的问题”。现代性中“人的问题”在马克思所生活的资本主义时代着重表现为人的异化境遇。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论证“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三者的逻辑联系,对“人的问题”的困境给予解答。他首先把异化劳动同私有制联系起来,分析异化劳动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与私有财产的关系,进而强调要结束人的相互异化必须消灭异化劳动、废除私有财产,而其解决之道正是促进人的本质的复归、实现人的解放的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看来,宗教以异化的方式存在,私有制也是以异化的方式存在,而这两种异化的结果直接导致了人的本质与人自身相分离,在现实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非人化和动物式的生存方式。人的解放的根本是本质的人性复归,而前提则是需要异化于物之中的宗教和私有制的消灭。只有在人类的解放视域中才能准确地捕捉到马克思的宗教理论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6.
李爱华 《学理论》2009,(26):7-8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为《手稿》)中所阐释的主要观点,在《手稿》中,他借助于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异化"和费尔巴哈的"宗教的异化"中引申出自己的"异化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人的本质",提出了"人的解放"的观点。本文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人的本质"思想与其"主体"的学说相联系,并结合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存在状态和境遇来说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现代人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谭秀玲 《学理论》2012,(7):49-50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主要有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等四个方面。主要通过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概念来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人的活动引发的社会问题。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来分析,当下全球生态问题的社会根源体现在四个方面:生产的异化导致人的尺度的丧失和物的世界的野蛮扩张;交往的异化产生了"物化"的意识;需要的异化刺激并放大了人的虚假需要;消费的异化导致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双重浪费,引发生态危机。用马克思异化理论揭示全球生态问题的社会根源,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环境危机表面上看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其实质是人性异化的恶果。人性异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及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而这两种关系的异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自然资源的透支与对自然的污染。人性危机得不到拯救,环境危机就无法根除。马克思最注重人性的解放与发展,指出人性解放的根本途径在于破除私有制与掌握人性的活动规律,过与自然规律相协调的生活;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以追求人的自由解放为目的,这对于遏制人性异化有着特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发展——女性的全面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学理论》2010,(19):71-72
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异化理论对西方女性主义者产生重要影响,她们将异化概念作为理论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描述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异化现象,阐发了她们关于女性异化思想,提出女性不幸福的真正根源就在于女性的全面异化,女性摆脱压迫的道路和途径就是要消除异化,消除人们传统的性别观念,女性解放要同全人类的解放相结合,实现全人类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涵了很多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着重从人的解放理论出发,结合著作中具体的理论观点加以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解读。从分析工人的现状、异化劳动、分工等学说提出人的解放的重要性,然后通过研究工人的现状从中发现造成工人悲惨状况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实现人的解放的途径,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出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传统。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消费主义思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认异化消费为人在资本制造的虚假需要下对异化劳动的补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异化消费的批判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分析起点,探明资本主义制度是异化消费的逻辑必然;以批判人的需求异化为逻辑中介,判明异化消费是一种异化的主体存在方式;以人的存在方式重构为价值旨归,指明微观层面在于价值观念革新、重建人的需要理论、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宏观层面在于社会结构变革、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兼具批判和重构的逻辑理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4)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目标,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解放思想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精华所在。本文主要从《论犹太人问题》以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两部代表作来讨论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解放思想。《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两本书分别主要论述的是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关系、人的解放的基础力量以及人的解放赖以实现的现实途径。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导向,是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2)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其哲学中占有根本地位,异化或者说是劳动的异化这一问题贯穿马克思哲学的始终,在《手稿》中马克思认为解决异化问题在于废除私有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异化问题。从社会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这一角度出发,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够进行社会合作,在于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公平原则,资本主义对于工人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违反了公平原则,因此导致了异化问题的产生,只有将公平原则作为发展政治和经济的基本原则,人的异化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对于异化劳动进行了深刻的阐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教育异化问题也随之产生,使得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发生了变化。在分析教育异化产生的根源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为指导,通过消除物对人的统治,确立合理的主客体关系和认识教育的价值来对教育异化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异化劳动四个规定及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人的本质异化思想,从而扬弃异化、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复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表征集中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异化,基于马克思"异化与扬弃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的观点,应提升人的本质力量,直面异化;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驯服异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克服异化。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于微观而言,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复归。于宏观而言,才能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17.
郑军  张伟 《学理论》2008,(22):50-51
马克思写于巴黎的《巴黎手稿》(又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它的一些理论和见解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上(通过文本历史分析)还有所欠缺。针对《巴黎手稿》中提出的"人的异化",本文从异化涵义、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异化的真正内涵这三个维度逐步进行研究说明。  相似文献   

18.
姚顺良 《理论探讨》2007,13(6):38-41
关于"异化"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界已进行过长期和广泛的研究,但不少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深化。通过对"异化"范畴和"异化"理论形成过程的全面梳理,可以更为深入地揭示马克思接受"异化"理论的具体语境,特别是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本身演化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以前"异化"经历了从"经济的日常观念"到"社会—价值的概念"再到"哲学的范畴—理论"三个阶段的演化。对马克思产生直接影响的是黑格尔和布鲁诺.鲍威尔,特别是费尔巴哈和赫斯的异化理论。马克思从异化思想萌芽到自己独特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形成,并非单纯外部语境的产物,而主要是其实践批判不断深化(宗教和哲学批判—国家和法批判—国民经济学批判)、理论上对异化根源不断追问(宗教异化—政治异化—经济即财产异化—劳动异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可 《学理论》2011,(30):34-35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早期的一篇重要著作,标志着马克思同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文章中,马克思否定了鲍威尔将世俗的问题用神学的方式进行解决的观点,反对政治解放一定要以宗教解放为前提的看法,并且具体阐述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并且将犹太人问题放在整个人类解放的视野中看待,将其看待成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成  朱光华 《学理论》2009,(19):170-171
入的生成问题是成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可以追溯至青年马克思关于“人通过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吏而生成”的思想。即通过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渡过资产阶级社会形态这一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实现人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其中,对人本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描述,准确地指出了人的生成的标志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