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慧燕 《学理论》2010,(23):210-211
目的:分析大学生人际信任与抑郁的关系,进而提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证据和方法。结果:大学生人际信任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人际信任的社会信任维度对抑郁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11)。结论: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可以预示其抑郁水平,即人际信任度越低,则其抑郁水平越高。由此提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人际信任训练着手,进而改善大学生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以310名浙江省内民办高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人际信任量表、社交焦虑量表进行抽样调查,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人际信任的影响不显著,但在社交焦虑方面显示差异显著;年级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影响不显著.但在人际信任、社交焦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笔者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克服社交焦虑,提高人际信任水平的相关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10)
人际信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近年来,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大一学生,初入大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群体,常常会有诸多不适。本研究以231名00后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感恩为立足点,运用实验法,得出了感恩练习对提升大一学生人际信任具有显著作用的结论。因此,建议高校通过开展感恩练习的方式激发大一学生的积极情感,增强人际信任,为他们在大学期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自尊与人际信任是伴随人一生的两种心理维度,提高自尊与人际信任水平有利于健全大学生人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理论角度出发,寻找自尊和人际信任的相关关系,可以为当代大学生自尊水平和人际信任水平的提高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采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SE)和人际信任量表(IS)对220名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和自我价值感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得出结论:自我价值感的某些因素在性别和担任职务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中的道德自我价值感(r1)和心理自我价值感(r2)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负相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人际信任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孟兰洲 《学理论》2010,(21):214-215
人际信任是人格的一项重要特质,研究以Wrightsman的人性哲学修订量表为工具,以山西、河北、河南三地406名高师生为测试,分析了高师生人际信任的状况。结果表明:1)高师生人际信任水平总体较好,倾向于相信他人是善的、可信的。2)高师生人际信任水平在不同性别、生源所在地、年级、单亲非单亲家庭、家庭收入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5)
人际交往的基础起源于人际动机,良好的人际信任能够促成大学生健康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以大一新生为对象,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人,并对实验组实施8次团体心理辅导。问卷调查以及跟踪测量均显示,实验组被试人际信任水平超过对照组被试,并具有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0)
人际信任,是当前学术界在信任问题研究领域发掘出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对人际信任问题根源的反思、研究的伦理视角,以及在构建当代社会人际信任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构建和谐的人际信任关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而发生的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从人际信任到系统信任的转变过程。根植于熟人社会的人际信任开始解体,而通行于陌生人社会的系统信任还没有建立起来。由于社会信任模式的变迁,社会转型期出现法律信任危机。唯有建立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综合性机制才能克服法律信任危机并进而建构起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6)
国家设立奖助学金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关心爱护、激励大学生健康成长、促使大学生感恩回馈,因此科学合理的评比过程控制便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以国家奖助学金评比过程控制与大学生人际和谐的关联性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人际和谐对国家奖助学金评选的重要影响,着力打造良好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和谐校园,积极发挥国家奖助学金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会导致个体的负性情绪、自我不和谐、安全感的缺乏、主观幸福感降低和自我同一性混淆,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成因,对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的原因在于转型期诚信制度的缺失;不良的家庭氛围;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及不健全的人格等.需要对大学生人际信任进行重新思考与构建.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移民群体,社会融合状况是考察该群体政治信任的关键因素。描述性统计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信任处于较低水平;回归分析表明,经济融合、社会关系融合、文化心理融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信任均产生了一定的显著影响,但作用方式存在差异,凸显了社会融合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信任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志愿服务对人际信任影响的非一致性假设。基于在北京师范大学一项调查中收集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志愿服务对不同群体的人际信任水平确实产生了不一致的影响。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是志愿者在在服务过程中经常感受到被信任和需要、提高了自身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了社交网络和社交意愿。通过否证"志愿服务性善论",本文不仅为不同的信任理论找到新的对话基础,同时也为分析我国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10)
当今中国爱国主义研究的伦理-政治范式难以回答"一般民众的爱国主义状况究竟如何"等问题,而需要向实证研究的范式转型。基于2007和2012年"全国公众价值观状况调查"数据的探索性研究发现,我国受访对象总体上有较高的爱国主义水平,男性、低年龄组和单身群体更高;在阶层差异上,"小学以下"阶层、"高收入"阶层和"下层群众"的爱国主义水平偏低;爱国主义精神越强,对工作重要性、生活幸福感、人际信任、人际公正感受、政治重要性、政治兴趣、民主状况、越轨拒斥、我国尊重人权以及环保意识等越表示肯定。最后讨论了研究意义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信任可以减少组织间和人际交往中的不确定性,信任在政府运作中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中国有五个政府层级,纵向府际间存在必要的信任。地方政府间能否进行必要的合作,取决于相互间是否有足够的信任。纵向组织间信任包括不同层级政府整体间的信任和政府部门系统内不同层级之间的信任,这两类组织信任是相互的和双向的。纵向府际关系里的人际信任包括上下级官员之间和官员之间的信任,组织间信任是普遍信任,人际信任属于特殊信任。横向府际合作以相互信任为基础。横向府际信任包括双边信任和多边信任,多边合作形成了政府网络。官员间的人际信任对于横向府际合作具有特殊的作用。府际关系里存在信任程度不足的现象,提高府际信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形成政府间的伙伴关系,建立府际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信任可以减少组织间和人际交往中的不确定性,信任在政府运作中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中国有五个政府层级,纵向府际间存在必要的信任。地方政府间能否进行必要的合作,取决于相互间是否有足够的信任。纵向组织间信任包括不同层级政府整体间的信任和政府部门系统内不同层级之间的信任,这两类组织信任是相互的和双向的。纵向府际关系里的人际信任包括上下级官员之间和官员之间的信任,组织间信任是普遍信任,人际信任属于特殊信任。横向府际合作以相互信任为基础。横向府际信任包括双边信任和多边信任,多边合作形成了政府网络。官员间的人际信任对于横向府际合作具有特殊的作用。府际关系里存在信任程度不足的现象,提高府际信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形成政府间的伙伴关系,建立府际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人际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两到三成信任陌生人。”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发布之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8.
王娜  周牡丹  姬智 《学理论》2015,(6):68-70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情绪波动快、心理意识及思想状况急速发展的时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感和独立感。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和自我发展不完善的影响,在与人交往时难免会产生人际冲突。基于这些问题,致力于运用科塞的冲突理论,采用访谈、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人际冲突的现状,探究大学生人际冲突的原因及其影响,并以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提出相应的调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董春宇 《学理论》2013,(33):34-35
在社会学领域中信任概念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并且已形成基本共识的一种理论观念。但在政治学领域中对信任概念的认识与讨论仅在近年来开始有所涉猎,在政治学视域下的信任概念呈多元化发展,从多元关系角度可将信任分为人际信任、社会信任、政府信任与制度信任。这四种信任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相关性,共同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和谐与政治秩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22,(2):132-140
差序政府信任是我国公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高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的现实写照。通过分析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问卷,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从个人、政府和社会等三个维度探讨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因素是引起差序政府信任变化的关键变量,中央政府的反腐倡廉力度与回应性、地方政府的经济绩效等因素会对差序政府信任产生显著影响;个人的人际信任水平、政治效能感、生活满意度和政府满意度越高,其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信任度就越高,差序政府信任越不明显;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程度越高,差序政府信任越小,而社会宽容度越高,差序政府信任越大。为了夯实公众对政府信任的基石和改变差序政府信任格局,中央政府应持续推进反腐败工作,增强对公众诉求的回应,维护好中央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地方政府则应在做好经济发展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政府透明度,提升公众满意度;央地政府还应共同促进社会发展更加公平,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积极防范由差序政府信任带来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