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领导权是一种特殊权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文化领导权是巩固党执政合法性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在多方面实现党的文化领导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实现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导能力,实现党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发挥其资政育人功能,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党史文化形态,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党史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下的文化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为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更多学习的窗口和机遇,借鉴国外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对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做法,对推进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日益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要充分实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呈现为"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的引领,必须把握三个基本的认识维度: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身建设,为引领多元文化奠定牢固根基;二是全面认识多元文化的本质及其影响,为实现正确引领提供辩证思路;三是促进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持续不断地良性互动,从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徐玉明 《学理论》2013,(13):24-25
理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关系,掌握主导与被主导、包容与被包容、引领与被引领关系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在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中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俊宏 《学理论》2011,(33):19-20,2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挑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简要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意义,着重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机制。建议从宏观上,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和掌控力,要完善宣传制度和教育制度以及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同时,要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客体机制,从制度、宣传、教育、文化资源、社会氛围等微观方面采取相关保障措施,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7.
黄桂英 《理论探讨》2012,(4):139-141
建设社会主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任务的提出,对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任务的提出者、领导者、宣传者、示范者,党的思想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党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必须肩负起重任,充分发挥思想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国内外多元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对新时期加强文化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加强文化安全建设,对于抵制“文化西化”和“文化霸权”、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矛盾和冲突、维护和巩固我国的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也是中国文化自身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实现和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引领社会主流意识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多元和谐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骏 《理论探索》2007,(4):13-15
我们所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是实现民族文化生态平衡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强中华民族多元和谐文化建设,就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向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和谐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并与我国的多元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刘怡然 《学理论》2012,(1):16-17
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重大意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构建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理论的源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实践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建设的民族基础;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方法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方法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肖浩 《党政论坛》2008,(7):43-45
随者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必须从维护文化安全的高度重视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与引导,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4.
肖浩 《党政论坛》2008,(4):43-45
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必须从维护文化安全的高度重视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与引导,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维护我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是当前我国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和谐主导价值原则的认知、接受和践行。研究表明,与人的思维秩序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形成必然遵循由"利益认同"到"政治认同"再到"文化认同"的逻辑秩序。  相似文献   

16.
叶进  王玖珊 《学理论》2013,(13):181-18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文化生态学原理,从全新的视角探讨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对策和途径,为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认同需要基本社会条件的创设:推进经济发展与利益合理分配,创设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济条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创设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条件;加强政治领域建设,创设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8.
苏碧芳 《学理论》2012,(9):192-19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践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好"三进"工作,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的氛围,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辐射力和感染力,促进青年大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对现代化高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发展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既具有产业经济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形式直接进入社会成员的文化消费领域,通过在传媒业、影视业、演艺业、动漫业、娱乐业等主要领域强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选择和审美观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预设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需求空间,并奠定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找到实实在在的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和支点,更容易受到社会成员的接受、感染、领悟和内化。  相似文献   

20.
杨崇 《学理论》2008,(14):89-9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我国思想和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旗帜。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切实把社会羔叟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大力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平民化、生活化和通俗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