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却并非是一个海洋强国,我国面临的海洋形势并不容乐观。近代的一些丧权辱国条约造成的"海上败局"和一直以来缺乏统一明晰的国家海洋战略,致使我们海洋的权益维护以及海洋开发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1]1。比如国家统一大业尚未实现、岛屿争端久拖不决、海洋划界问题陷入困境、海洋资源遭受掠夺性开发、海上军事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我国海上如此众多的挑战和威胁对我们的海洋战略和海洋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面临如此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要实现海洋强国,必须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岸警卫法律制度,这也是本文的初衷和根本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尤其是冷战时期的苏联海洋安全战略的发展,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的特点在早期以夺取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出海口为主要目标,强调国家海上力量整体运用,突出海军在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海洋利益中的主导作用。但控制海洋的能力与控制海洋的目标始终存在差距;海上核力量是国家海上力量的重中之重;海上力量建设脱离国家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3.
日本自进入21世纪以来,加强了国内的海洋立法,尤其是在海洋政策、海洋安全、海洋国土以及海洋资源方面的立法,以实施新的海洋战略。新的海洋立法为其在解决中日间有关钓鱼岛之争和东海划界产生有利影响的同时,对发展我国海洋战略空间、维护海上通道安全以及和平解决海洋争端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的陆上安全形势处于近代以来的最好时期,对中国集中精力维护海上安全利益,打造海洋立国根基非常有利。准确的战略定位、科学的战略选择,已经成为中国保护海上安全利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洋的经济、科技价值日益凸显,军事力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海洋经济利益的角逐之中,我国海上面临的安全威胁更是日趋多样,既有战略遏制,也有权益争端;既有传统威胁,也有反恐、打击海盗等新型威胁。海军要履行维护国家海洋利益的重任,必须努力提高打赢现代海战、灵活运用国际法规、海战场建设、海上联合搜救、远程机动维修保障等多种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的转型以及国家利益需求的扩容,使海上通道安全成为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命题。对于中国而言,海上通道的意义已经从初期强调能源运输安全发展到综合性海权利益的保障。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是海权建设的关键性议程,而战略支点的打造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紧密依托"一路"规划"一带一路"是中国政治、经济和安全的对外大战略。其中,"一路"即建设21世纪海上  相似文献   

7.
迟延年 《学理论》2009,(24):39-40
随着海洋的经济、科技价值日益凸显,军事力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海洋经济利益的角逐之中,我国海上面临的安全威胁更是日趋多样,既有战略遏制,也有权益争端;既有传统威胁,也有反恐、打击海盗等新型威胁。海军要履行维护国家海洋利益的重任,必须努力提高打赢现代海战、灵活运用国际法规、海战场建设、海上联合搜救、远程机动维修保障等多种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汪保康  林婧婧 《学理论》2009,(28):135-136,145
我海军舰艇编队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海军首次进行远洋护航行动,标志着我军职能使命由维护国家陆地安全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历史性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军舰海外护航的法律根据,分析了我军舰在海外护航过程中的法律运用问题,并阐明了我军舰海外护航的法律影响。  相似文献   

9.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独有的政治优势,这是因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立军之本,是我们党夺取政权的首要条件和巩固政权的重要保证,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确保国家安全,加强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举措,为此必须做到"四个强化":即强化政治意识,强化"党军"意识,强化制度意识,强化从严治官意识。  相似文献   

10.
海上逐鹿     
中国对海洋地缘关系的倚重加深,对东亚海洋地缘环境变化的敏感度空前增强,使得海上安全日益成为我国安全利益的重心,成为事关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世界海洋大国和我周边国家和地区近些年纷纷出台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及国内相关专家学者认为,目前我国与多个海上邻国存在错综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海洋政策将对我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产生重大影响。要构建和谐海洋,维护我方合法的海洋权益,必须对周边国家的海洋战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冯芳芳  邹立刚 《学理论》2014,(1):129-130
南海问题是目前我国的热点问题,而海上行政执法是国家海上管辖权的运用和实施,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安全最重要的手段。纵观有代表性的国家,其海上行政执法模式大体可分为两类,如以美国为代表的相对集中统一的海上行政执法模式和以英国为代表的相对分散多部门的海上行政执法模式。我国现行海上行政执法模式可归结为相对分散多部门的。面对日益严峻的海洋形势,我国正在改革为相对集中统一的海上行政执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3)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是我国海上战略通道中最重要的一条,我国的石油进口的80%左右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因此它被喻为我国的海上"生命线"。正因为马六甲海峡对我国如此重要,一旦通道受阻,将可能导致我国的能源供应危机,这就是广受关注的"马六甲困境"。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东亚海上地缘政治环境的新变化,中国应着眼于新的地缘战略视角,在打造强大海军的同时,提出新的海洋安全理念和战略对策,确保中国未来较长时期里的海上安全。 ●以维护海上地缘安全为重心,调整国防布局。如果把整个东亚作为一个地缘政治棋盘的话,随着历史延伸,各国地缘角逐的重点区域已经从棋盘的一边——大陆,转移到另一边——海洋。棋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李飞 《学理论》2011,(18):44-45
海洋是我国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资源支撑。我国是海洋大国,但还不是海洋强国,在海洋战略环境方面形势严峻。维护海洋权益是推进国家安全和发展、实现民族复兴与崛起的时代使命。面对新世纪的海洋形势,我们应当更新思想,提高全民海洋意识,树立现代海洋观念,构建国家海洋战略,这是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结合起来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重要实践意义。我国应深入挖掘和整合海洋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与安全,积极应对外交问题,为国际海洋治理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4,(30)
在陆地、海洋、空中三大交通体系中,海上交通向来是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海权论”的创始人、美国前海军学院院长马汉曾提出“战略线中最重要的是涉及交通运输的那些线,交通支配战争”,因此作为海上交通线的咽喉——海上通道交通线,历来是海洋争夺的重要内容,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开展南海旅游不仅能保障渔民生活,提高渔民收益,帮助渔民实现转产转业,而且也是捍卫我国南海主权、发展海洋经济的有效途径。引导我国渔民开展南海旅游,需要国家高度重视,统筹规划,需要相关部门措施得力,有所作为。要在保障渔民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立足南海资源,指导和依托渔民,重点开展海洋休闲观光、海洋休闲渔业、海洋生态旅游、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等旅游活动,推动南海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正宏 《瞭望》2004,(30)
无论是现在还是可以预见的将来,为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和领土完整,在维护西太平洋和平与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推动建立符合中国利益的地区海上安全机制,都依赖于人民海军的发展和强大。  相似文献   

20.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做了进一步说明:"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而我们的安全工作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维护国家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