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不断形成与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出现了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效果不显著以及宣传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应该不断加强"微文化"平台和志愿服务的有机统一,丰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效果、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宣传机制,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孙婷 《理论探索》2011,(3):104-107
"志愿失灵"是志愿组织在提供志愿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所产生的功能缺陷和效率困境,其生成机理是复杂的。就我国而言,政府制度供给视角下志愿失灵的原因有:缺乏完善的专门的志愿服务制度,影响了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准入制度的门槛过高,影响了志愿组织的稳定发展;现有志愿活动的保护、规范及监管制度不足,影响了志愿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对近几年志愿服务的人数、组织机构、立法以及保障措施进行国际比较,可看出我国志愿服务人数和频次不高,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的长久性、动力性不强,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律欠缺,志愿服务的保障措施不足。我国需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的人力、资金和政策投入,加快志愿服务全国立法进程、加强志愿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并加大志愿服务的教育、宣传力度,促进志愿服务的长久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6)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对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具有必要性,但也存在问题,可行途径如下:加强和社区的沟通联系,增加志愿服务的途径和方式;立足社团,增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保障和支持机制;实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正逐步推进,取得的成效虽已初步展现出来,但还面临着建设资金来源单一、服务设施总量供给不足、养老服务专业性不强、就业指导服务不到位、卫生服务中心不完善、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持续性有待提高等诸多困境,阻滞着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破解这些困境,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公共服务、关注留守群体、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4)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服务深度不足、服务同质化等问题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建设。南京林业大学"红木文化进社区"立足社会需求,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开展特色志愿服务,通过发动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参与、密切高校与社区间的联系、加强新闻媒体宣传等途径,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建党以来,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党内一项经常性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民主评议学生党员创新机制,抢占互联网阵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更好地服务高校学生党员民主评议工作。本着把握正确方向,确保创新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保持开放的思维的原则,创新高校民主评议机制,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门槛低、操作便捷、信息流动快、传播形式多样等特点,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民主评议学生党员机制,落实到高校民主评议各个工作环节,有效弥补不足,更好地服务高校学生党员民主评议工作。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25)
通过对广州地区四所民办高校的学生党员质量的调查,探究了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现有的党员发展教育模式的路径,提出加大教育力度,注重学生党员的学习内容和教育形式,严格发展管理,重视学生党员发展的每一环节,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等举措,力求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9.
周井娟 《学理论》2013,(33):226-228
利用"志愿乐活"调研小组"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借助于SPSS软件,对在校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大学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与其所在群体直接相关,且被动参与居多,自发参与的比例不高,注册志愿者更少;过去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同学或朋友的影响对个体以后是否会持续参与志愿服务以及投入程度等影响较大;多数学生认为工作强行摊派、不被服务对象理解和尊重是志愿服务过程最不能忍受的,宣传太少和活动单一是目前志愿活动组织中存在的较大问题,而形式主义、组织混乱等则是志愿服务活动可持续开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当前,志愿服务已成为中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救援效能的重要依托,为减少灾害损失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缺乏组织化的管理,在救援中出现了无序或低效,不仅造成了应急资源的重叠与浪费,也给抢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立足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组织化建设"这一新的视角,深入探究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时组织化能力不足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志愿服务应急管理组织化建设,增强组织化的管理能力,把具有不同动机的志愿者凝聚在组织内部和项目周围,在制度层面有效地组织志愿服务力量,构建顺畅的制度化参与渠道,提出加快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组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晖 《党政论坛》2012,(6):26-2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围绕群众需求,争创"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目前志愿服务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覆盖范围、实施进度、机制建设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发挥机关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帮困解难、助需应求、服务群众、奉献社区"为宗旨,机关党员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如何完善志愿服务,如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方面还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以湖南科技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为例,探讨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价值,并从志愿服务主体、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如下: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志愿服务多元化;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项目,打造服务项目品牌化;建立完善的奖励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奥运契机与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中国的志愿服务还非常落后,而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恰恰可以为中国志愿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为此,作者建议,国家应该借助奥运良机,推动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推动公民的志愿行动、培养志愿服务的种子与领导人才、促进志愿服务法律法规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事业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社区改革及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市场的开放性、社会的流动性、社区的多样性不断加剧,社会管理的难度显著增加,不同的社区利益主体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要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各类利益群体表达的有效性,必须整合信任与社会网络关系以及文化观念等社会资本,培育深厚的公民社会底蕴;在社区物业中,凝聚一批有奉献精神,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凝聚物业力量实现志愿服务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与常态化;搭建社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努力实现各类志愿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完善进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社会化发展,健全机制,为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贫困是我国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重大问题,解决贫困问题亟须从政府单中心扶贫模式向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中心模式转变,其中志愿服务在满足贫困户的基本需求和帮助贫困户脱离贫苦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志愿参与扶贫中存在志愿者安全意识不强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健全等现象,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志愿服务参与扶贫的保障机制路径,以多维度优化志愿服务参与扶贫机制,落实志愿服务参与扶贫工作的志愿者和农村贫困群体的权益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琳 《学理论》2009,(28):220-221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有利于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社会声誉,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缺乏专业性,随意性较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各种权利保障不够到位等不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但由于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晚、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志愿服务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基于对驻保高校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志愿服务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志愿服务宣传机制,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实行社工专业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机联合等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8.
志愿服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发展志愿服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员志愿者服务是共产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形式,通过党员的志愿服务理念彰显道德理想的引领力是新时期维护和体现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效途径。"被志愿"、不配套、走形式等现象反映了当前基层治理中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面临的困境:服务组织行政化、服务平台摆设化、服务结果低效化。要让党员志愿者愿意、能够而且有效地参与基层治理,必须强化三种机制:动力机制、承载机制和保障机制。要真正使基层治理中的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既要解决相关的制度缺失问题,更要解决党员的信仰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思想、志愿服务状况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提炼出一个爱国主义思想因子作为爱国主义思想的测量指标。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思想水平较高;年龄越小的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率越高;爱国主义思想、志愿服务参与率仍有提升空间;爱国主义思想与户口、婚姻、年龄、民族等指标不相关,但受志愿服务参与、教育程度、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对社会保障评估等因素影响;与其他青年群体不同,1996—2001年出生年龄组青年的志愿服务参与和爱国主义思想不存在统计相关性。建议把志愿服务作为提高青年爱国主义思想水平的一个抓手,但相关措施需要考虑青年群体内部代际等差异;提升爱国主义思想还要着眼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并在校园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0.
卢桌彬 《学理论》2012,(13):166-167
S大学在未来的"八年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推行住宿学院制度,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将从现有的以宿舍区辅导员办公室为主线转变为若干个住宿学院多点开花的局面。结合住宿学院制度创新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方式与方法,通过社区党组织的完善、学生党员志愿活动的开展和党员寝室文化的传承等方面,继续推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