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层协商民主机制作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切入点,是加快发展人民民主的推动力,也是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形式。多年来,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取得了很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要不断完善协商性党群治理机制、参与决策机制、合作机制、利益协调与矛盾调解机制、平等对话机制、法治保障机制等各种相应的运行机制,以推动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创新,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层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层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内涵上,基层协商民主就是我国基层组织和基层单位的各类主体,通过有组织地协商,依法参与基层公共决策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民主实践;在外延上,基层协商民主的领域和范围包括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农村协商民主和企事业单位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3.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利益诉求趋向多元化,基层民主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取向。选举民主在我国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了人民的权益。同时,在基层治理中,选举民主也暴露出诸如侧重于民主"准入"程序、忽视程序之后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等问题,这难以保证人民群众广泛平等常态化的民主参与。而协商民主可以让人们平等、自由、常态化的参与,通过协商议题的确定、协商程序的设计、协商人员的吸纳及协商过程的控制,实现多元权利和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这些与治理现代化的要求高度吻合,有助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实现基层协商治理的要点是在制度设计中把党的领导置于关键位置,广泛吸纳优秀人才、社会资源,扩大党组织的有效覆盖面。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中基层协商具有特殊地位。中共中央2015年3号文件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协调联动机制,这就必须明确由谁来具体协调这个问题。根据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协的探索个案,笔者认为,建立由人民政协牵引的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协调联动机制,对于基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保持稳定、提升基层群众政治参与能力、规范基层群众利益诉求、防止各种不利因素对基层民主的渗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基层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引入协商民主,有助于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当前,推进基层政府公共决策协商民主,一要促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既要在宏观层面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协商民主的法律地位,也要在微观层面确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二要探索协商民主形式的多样化,因地制宜地推广公共政策听证会、民主恳谈会、网上互动及电话调查等协商形式;三要改进协商民主操作策略,合理确定公众参与的范围、公众参与的群体和协商主持人。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9,(6):70-76
业主协商自治是基于业主物业私有及共有的边界划分与全面自治而衍生的一种全新的协商民主治理形式,它是由物业公司代管与业委会监督的模式直接转变为业主自主治理,打破了以往基层民主中行政干预式的群众自治模式,但是它面临长期以来没有社区协商传统和习惯、业主协商治理经验和技术欠缺、业主物业自主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缺乏、相关配套社会制度保障欠缺等问题,其压力、挑战都是对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重大考验。因此,应深入研究业主协商自治的概念范畴,不同业主协商自治形式的优劣和创新发现以及加大政府在业主协商自治中的正确引导作用,创新政社联动机制,从而推动我国基层民主治理模式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7.
协商决策:我国政府决策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依平 《理论探讨》2008,14(2):142-145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标志着民主理论的新发展.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公民参与和协商讨论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协商决策模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政府决策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在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合理精华和总结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之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史献芝 《理论探讨》2012,(2):153-156
20世纪90年代勃兴于西方社会的协商民主是一种基于理性、自由、平等的公民个体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对话、讨论而达成最大限度“重叠共识”的治理形式.而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则是社会管理的关节点.协商民主与社会管理有着共同的价值旨趣和话语平台,存在着相得益彰的共生关系:倡导参与、对话、讨论的协商民主有利于推动社会管理的发展与创新,而以公民参与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则有利于协商民主的全面“铺展”.以协商民主和社会管理的链接与良性互动为研究的切入点,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数字信息技术在基层治理实践的深度应用,为协商民主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能。数字技术嵌入基层协商民主在协商议题设置、协商主体选择、协商程序展开以及协商结果形成等维度释放出了巨大的价值意蕴。数字技术嵌入基层协商民主同时会产生一些潜在的风险,如爆炸式的议题增长、去中心化导致精英俘获、崇尚数字从而产生算法黑箱以及追求最大公约数从而对少部分人利益的忽视等。数字技术嵌入基层协商民主既要充分释放技术效能,也要合理规避其潜在风险,需要在议题规范、主体参与、协商程序机制以及共识决策反馈等方面做出动态调整。由此,更好地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实践,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基层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化发展水平对推进整个协商民主实践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基层治理体系优化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基层协商民主运行的制度构建问题,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普遍存在规范性不足、实效性欠缺及供需不对应等问题。改进基层民主协商实践的自我强化机制,致力操作层面的制度规范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基层协商民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悠久的协商思想为基层协商民主奠定了政治文化之基,而新时代则赋予了基层协商民主以新的内涵和实质。基层协商民主的演进发展之路,不断凸显出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基层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形式,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体现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把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有:坚持党对基层协商民主的领导,更好发挥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执行力;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自信宣传教育,培养人们积极参与基层协商的意识;建设高素质基层协商人才队伍,为把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具有独特的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益显示出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等方面的优越性。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其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十分明显。然而,当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体"平等性"不足、协商"参与性"不足、议题"专注性"不足、过程"程序性"不足、结果"实效性"不足等问题,为此应当扩展协商主体、发布协商信息、集中协商议题、完善协商程序、保障协商成果、发展基层协商。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16,(6):20-24
在当前应对基层治理困境的过程中,协商民主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各地党和政府形成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协商民主形式。作为一种治理型民主,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在参与主体、价值目标、发展方向和治理绩效上存在较强的耦合性。相对于"权威裁决式"的治理体制,"协商对话式"治理在价值禀赋、治理机制和运行效果等方面均具有良好比较优势。充分应用协商民主技术,整合多元主体的意见和要求,达成社会共识,能极大地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水平。在基层治理中推进协商民主的途径和方法就在于:坚持多途径培育公共理性和社会精神;坚持调整存量和培育增量的"两手抓"的战略;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坚持多元社会主体的协同配合;优化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供给;坚持提升基层群众的协商能力;坚持完善协商民主的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14.
依据"实践发展-法律与政策指向-理论回应"的三维分析框架,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大体上经历了"选举民主主导""协商民主后来居上""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协同发展"三个发展阶段。未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协同发展的框架下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通过强化制度设计,在坚持协商无果必经投票表决、投票表决前充分协商沟通和重要决策投票表决与一般抉择诉诸协商相结合等原则下建立和完善协商与投票表决衔接机制,致力于促进协商与投票表决机制的有序衔接转换;另一方面是立足于基层民主自治,通过法治、问责、便利化民主参与平台建设和公民教育等途径,致力于提高农村基层民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制度认同对于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基层协商民主基本功能的发挥,有助于降低基层协商民主的运行成本,有助于基层协商民主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但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认同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障碍,主要表现为渠道不畅、形式异化、规范性与法理性缺失等制度正义的困境,以及利益多元化、民众参与能力与资源的不足、社会公民文化的欠缺等所导致的价值认同所面临的挑战。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认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积极探寻有效的建构路径。在塑造与彰显制度正义方面,要不断完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程序性和规范性;要将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以充分保证民众的合法权益。在培育价值认同方面,要塑造民主政府形象,强化民众对基层政权的认同;提高民众的公民素质,培养合格协商主体;还应该着力发展适宜协商民主实施的社会公共领域,不断积累协商民主制度认同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有效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等层面形成的政党协商、立法协商、政协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领域协商等多样化的实践形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在具体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应当直面现实,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采取有效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1)
搞好基层协商民主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必须科学认识其价值,找准推进协商民主存在的困难,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提高协商水平,扩大参与范围;探索多种形式,畅通协商渠道;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民主运行。  相似文献   

18.
孟大志 《学理论》2009,(5):65-66
协商民主为多元权力主体间提供了一种有效、稳妥妁博弈方式。以制约行政权力的膨胀,从而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有效实现,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种有益的思考路径。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等因素有利于我国基层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目前.发展基层协商民主仍需要加强主体平等性、民主程序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5,(1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社会治理""政府治理"等概念,积极推动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基层协商民主,既是我国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地方政府从管理向治理转型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基层协商民主在浙江的实践为例,对此作一些探讨。一、基层协商民主在浙江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层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协商民主对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基本价值诉求契合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目的。协商民主凭借其平台多样性、参与广泛性、过程包容性和程序规范性的特征,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确保协商民主真正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切实需要可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措施,这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