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5)
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强调教学结果,因而很难适用于以"慕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为主的新兴教学模式。而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弥补终结性评价的诸多弊端,实现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文章结合形成性评价的特点,从教师及学生的角度,分析并总结了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促进作用,以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思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9)
良好的思辨能力是受教育者应具备的品质,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思辨能力的思考者不是简单地使其具备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它涉及个人思维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对个人生活以及周围的人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利用大学英语课程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思辨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以内容为依托,将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英语学习结合起来,促使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学是最近几十年来大家在高校教育中一直在探讨的热门话题,然而,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却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以接受美学作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构建一个既关注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又关注其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9)
语篇语言学与篇章语言学的成果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的各个层面,验证了语篇策略在语言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以语篇语言观、语篇语义学、篇章语言学和图式理论等理论为指导构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从语言整体上分析和学习语言,在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深化语篇理解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而推进了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把英语公共演讲内容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是帮助学生获取英语语言技能的有效途径。论证了以英语演讲课堂为平台,将英语公共演讲教学模式与英语语言操练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意识和逻辑思辨能力等都能得到循序渐进提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钟志刚 《学理论》2009,(14):210-211
语感(language sense)是指感受和领悟语言的一种能力。对英语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的领悟感知能力.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的怍用。本文阐述了语感的内涵,语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学生英语语感较弱的原因,进而探讨了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通称)十分重视语言形式(语音、基本词汇和语法)的教学,相对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形式,又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章晓雯 《学理论》2010,(15):246-248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设计和组织实施语言教学的教学途径。90年代中后期,这种用语言做事的教学理论被逐渐引入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介绍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产生和课堂教学实施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分析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晶文 《学理论》2010,(27):271-272
任务型教学法已逐渐成为我国外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各种任务或活动为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从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入手,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捷 《学理论》2011,(20):227-228
英语文体学理论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在交际中更准确地理解对方所表达内容的实质,并恰当地选择能表达自己意图的语言手段与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与英语文体学理论进行紧密结合将会带来极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