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理论》2015,(12)
"舞台主持"是在我国被广泛运用的一种主持形式,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定义和内涵却几乎无人展开研究。运用传播学理论对"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进行研究是一种基于传播与主持之间亲密关系的研究视角,能较好地梳理和推论出"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定义与内涵;有利于深入认识"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进一步丰富我国的主持艺术理论,并且为舞台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可行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国的政治仪式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是"国家祭祀"。晚清以来,随着政治和社会的变迁,政治合法化的仪式从基于血缘、世袭和君权神授的传统型向以通过民众投票和选举来表达授权与认可的法理型转变;政治社会化的仪式从被动教化和灌输的臣民型向主动学习和自由选择的公民型转变;政治参与的仪式由封闭的排他型转变为开放的参与型。从湖南咨议局的开局仪式,可以管窥这种政治仪式变迁的迹象。  相似文献   

3.
仪式具有多类社会功能,遗体告别仪式的生死教育功能可以作为殡葬仪式优化的范例。生命的本质、殡葬服务客体、仪式的功能和三鞠躬的载体效应是发挥遗体告别仪式生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包括仪式指导思想的优化和仪式参与者的身份界定,以"三鞠躬"仪式的变革作为遗体告别仪式生死教育功能发挥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吸烟不仅是一种健康风险行为,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学术话题。本文将青少年男性的吸烟行为视为一种"过渡期仪式",并从仪式道具、仪式剧本、仪式表演角色和仪式观众四个维度分析了青少年男性是如何借助仪式实践而顺利实现青春期的角色转变和身份认同。文章最后对过渡期仪式实践的起始与终结、男性气质与健康风险行为的内在关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何艳芳 《学理论》2012,(8):123-124
企业仪式作为企业文化的外显形式,以集体行为的结构化和稳定的模式特征,使企业活动惯例化,充分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所在,烟草企业也不例外。在烟草企业中,企业仪式同样使"看不见"的企业文化转变为"看得见"的具体行动,体现出烟草企业的"两个至上"核心价值观,使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企业文化的"隐性"教育,不仅深化了对企业理念的认知与理解,而且产生一种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6.
《理论视野》2018,(1):F0004-F0004
2017年12月8日上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捐赠颁证仪式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央党校副校长甄占民、基金会理事长刘海涛分别向洛阳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海照、北京良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毅、东方好莱坞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荣锡颁发了捐赠证书和荣誉理事证牌。基金会副理事长冯鹏志,理事陈江生、牛先锋出席颁证仪式。基金会秘书长薛伟江主持颁证仪式。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5月25日,延安市干部教育培训陕西省委党校基地揭牌仪式在省委党校举行。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薛引娥,延安市委副书记高春义揭牌并讲话。省委党校各部门负责人,延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干教办主任李彦勋以及延安市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出席了揭牌仪式。省委党校副校长郑志飚主持。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3)
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丰富的礼仪资源。学习传统仪式教育中的合理因素,有利于深化现代仪式教育的内涵和特色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现代仪式教育的育人效果。通过具体分析典型的传统仪式教育释典礼和束礼的基本样态和基本功能,探讨其对现代仪式教育的启示,进而为现代仪式教育增加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侨园》2009,(2):77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在教堂举行婚礼.据相关报道:在中国上海,结婚宣誓、交换戒指等仪式已经有了西化的倾向.商家对婚礼的服务已由分散式的经营,转为集中提供"教堂、宴会厅、婚纱室、新人化妆室、摄影室"等一条龙服务.……  相似文献   

10.
叶炜 《民主》2014,(12):17-18
<正>"加入民进,让我过上了两辈子,感谢民进。"2013年,在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出席的"民进新任中央委员培训班"结业仪式上,叶青在发言中说了这样一句话。曾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被称为"最具个性官员"、"最敢说官员"的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多年以来一直活跃在参政议政的舞台上。本着"参政议政,为国为民"的情怀,在湖北省统计局的本职工作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兼职工作之外,叶青从五个方面身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离骚>中的"求女"和<洛神赋>中"恋爱"情节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两篇的作者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求女"与"恋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作者对美政理想途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非常"男""女"     
王奇伟  谭宏姣 《学理论》2009,(30):236-237
针对近年来网络中流行的新词族“X男”“X女”,本文运用描写与解释的方法,从“草食男—肉食女”、“肉松男—干物女”、“凤凰男—孔雀女”、“型男—索女”这四组有关男女的新词语的词源,词义特点,流行动因等角度作出初步分析,并揭示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希望能在不同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提出四点看法: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在尊重各民族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5.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6.
志与功即动机与效果的考察,是道德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历久常新的难题.在中国古代哲人对志与功及其关系的深刻认识中,也蕴涵了对道德评价的独到见解.他们思考问题的路径及其认识的成果,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4)
《春秋左传》中展现了对礼的不同理解,一种是俗常之礼,认为礼是一种仪式;一种是《左传》之礼,认为礼不仅仅是指礼仪,更重要的是礼治,即将礼与实际政治功能联系在一起;一种是孔子之礼,认为仁是礼的内在根据,只有依仁而行的礼才是人所必须守护的价值。这些不同的理解表明了对礼的认识,由形式转向实质,由外在转向内在,礼的含义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8.
詹宇昆  肖毅敏 《学理论》2008,(22):77-79
首先,本文通过比较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其所下的定义来展开阐述并解释"第四势力"与"舆论监督"的概念。其次,探讨二者的相同之处,如:二者都体现媒体的基本职能,二者都不是绝对的自由,二者都体现公益性,二者都来源于公民权利。第三从法理的层面运用阐述二者的不同点:二者的主体性质不同、二者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法律对二者的要求不同,对二者的主要制约方式不同。最后,探求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疯子"黄侃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教授.  相似文献   

20.
"两新"组织蓬勃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宝山区着力打造"红帆港",创新设置模式,构建起非公有制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