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后疫情时代,中国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打压。受制于中国制造业综合成本上升、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以及各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国际制造业资本投资竞争加剧,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制造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核心,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有重要影响。面对制造业外资回流,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以保持我国制造业比重的基本稳定、优化制造业内部利用外资结构,这对于我国"十四五"期间"稳外资"和更好地参与并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19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疲态"。经济增长乏力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问题相叠加,加速了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的"去工业化"进程。过度"去工业化"导致实体经济的衰退,引爆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困扰,西方国家开始推动再工业化,但"再工业化"成效甚微,既没有收到工业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成效,也未能使各国经济摆脱低迷不振的状态。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日渐衰微已是严峻的客观现实,也是一种难以改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当口,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吹响了"再工业化"的号角。面对中国制造业渐渐萎缩的成本优势,本文认为,目前外资制造业的回归主要是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而制造业的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虽然都对上海的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上海的经济结构及发展来说,影响更大的则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阶段和新的全球视野下,以十年为周期,评判美英等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在实践方面的探索所取得的成效,发现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效果正在持续发酵中,在推动各国经济复苏和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的再度崛起,为中国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几点启示:制造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不可动摇的根基;产业更迭加速将加剧产业单一化的风险;技术+创新+需求成为推动产业革命的新动力;全球范围内制造业领域竞争加剧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如果不进行相应调整,在制造业国际竞争中将陷于更加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正>一、信息化趋势下制造业仍是实体经济的主体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工业化推进,制造业的"制成品"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的生存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类步入工业社会,制造业成为实体经济主体。随着发达国家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经济服务化水平提升,制造业占比逐步降低,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例不断增大,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6.
在厘清美国"再工业化"的实质和确定其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从制造业的增加值、就业、对外直接投资和ISM制造业指数四个方面详细考察了美国"再工业化"的效果,认为美国"再工业化"效果并不明显,并对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欧美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催生深刻变革。"中国制造"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制造业格局的重构中,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发展实体经济是实现强国富民的根基,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脊梁"。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制造业,核心是要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技术进步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而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基础前提是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制造业持续创新的人力资本,进而就必须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要素向生产性活动配置的即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社会报酬结构,让做制造业的人有钱赚、有前途,提升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及人力资本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正新世纪以来,制造业面临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主要发达国家为了寻找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出路,重新开始重视制造业,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推出了"工业4.0"战略,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也于2012年2月正式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归纳西方主流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提出帮助理解以城镇化与工业化促进中国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先阶段特征,以城镇化与工业化为载体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人本"因素,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有效纾解户籍、知识产权、教育三大领域的体制机制,对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骨架和支撑,也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增长速度全球领先,跃居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美国环球透视公司报告,2010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达到19.8%。按照国际标准分类,在工业的全部22个大类中,我国在纺织品、电力装备、交通工具等七大类行业规模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延伸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形势在继续恶化。2008年第4季度以来,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明显,中国经济在持续5年的双位数高增长之后,增速回落。中央提出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保增长、促就业、调结构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就如何解决我国现在所面临的经济增长放缓、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教授。  相似文献   

13.
<正>振兴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如下四个突出特征:(1)经济发展阶段从工业化中期到工业化后期转变以"4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为标志,我国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工业化进程(1995-2010)》,在2010年前后,北京、上海已处于后工业化发展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工业化后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假设遭到质疑随着中国在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展现其不断增长的经济、外交和军事实力,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上的共识正在逐渐瓦解,这也引发了有关未来美国对华政策向何处去的争论。其实早在奥巴马政府2011年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彰显其对亚太地区的  相似文献   

15.
郑瑛琨 《理论探讨》2020,(6):134-13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制造业冲击较大、线下实体经济纷纷按下"暂停键"的不利局面,需要为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寻找转型升级之路。依据产业分工理论和产业融合趋势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可通过建立先进制造业工业云、促进先进制造业"走出去"、鼓励融资租赁优先服务先进制造业等方式,以数字化赋能引领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热词     
<正>中国制造20253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呼之欲出,这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对虚拟经济的新概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时,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5月18日,《中国制造2025》由国务院发布。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将目光从金融泡沫转向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回归。但这种回归,绝不是传统制造业的再复制和简单迁移。以德国政府为例,率先提出"工业4.0"计划,就在要将传统的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减税和改变跨境税制,特朗普税改不仅会起到刺激美国国内经济、增加就业的效果,并且通过国际税收竞争影响纳税人国际税务筹划中"物的流动"和"人的流动"决策,从而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和移民政策进行配合。在"物的流动"方面,资本外流会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等多个经济领域;在"人的流动"方面,由于美国跨境税制将原来的属人原则改为属地原则,特朗普税改大幅度降低了中国高端人才移民到美国的难度与负担,并且会吸引部分跨国企业将总部转移到美国,从而会导致不利的政治影响与社会影响。为应对特朗普税改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应在降低税率的同时提高扣除标准,推出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和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措施,改革税制结构,改善投资与经营环境,防范企业控制权风险,遏制地下金融,加强对资本外流的监管,制定措施留住高端人才,避免人才外流。  相似文献   

20.
杨晔 《各界》2008,17(5)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它对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将日渐凸显.<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发行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