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象屡见不鲜,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就业歧视不仅严重影响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是对国家人才培养的浪费,更影响了社会的均衡发展,因此杜绝大学生就业歧视已迫在眉睫。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进行剖析,并从法律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如下:建立反歧视机构;建立仲裁司法救济委员会;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机构。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7)
当今中国就业歧视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反就业歧视力度势必要加强。1965年美国以总统行政命令形式出台了反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平等的"肯定性行动"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中美虽在制度、文化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面临着反就业歧视、促进经济发展的时代问题,美国"肯定性行动"对中国反就业歧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晓慧 《学理论》2012,(35):63-64
探析女大学生就业遭遇歧视,就业平等权缺失现象的缘由,寻找女大学生就业权利实现的路径: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女大学生权利意识,提升女大学生就业能力,打造职业通道有效保障女大学生就业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叶志雁 《学理论》2013,(11):354-355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也是当代社会必须积极面对、准确把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就业难的解决对策主要有:政府拓宽就业渠道;市场调解就业结构;高校加强就业教育;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社会改善就业环境;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招录体制改革后的公安高校也面临同样问题,更需重视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调查发现,公安院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着较少进行职业规划、就业观念落后、就业心态消极、贪图安逸、就业指导工作效果不佳等问题。公安高等教育要应对社会的挑战,就必须在职业规划理论指引下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全过程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适,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和美  林新奇 《民主》2015,(3):59-60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歧视性的用人观念和现状,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残疾歧视甚至是身高、相貌歧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就业质量提高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因此,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公平,  相似文献   

7.
潘新光 《学理论》2013,(9):95-97
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歧视现象,这是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采用法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通常决定了其招聘的取舍。人的有限理性和交易费用的存在导致某些用人单位简单的选择方式。基于外在制度的优势,应进行适量的立法来解决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8.
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和就业双向选择体制的实行,特别是扩招后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它涉及经济、法律、社会制度以及文化、历史等因素.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平等就业机制等途径,使女大学生就业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单单  高布权 《学理论》2014,(15):258-261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究其原因,这不仅仅在于大学生的供过于求,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实践能力薄弱。实践证明,学生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具有课堂教育教学所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当前我国诸多高校的学生社团在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必须通过提高社团准入门槛;加强社团自身管理合力运作社团;加大资金的投入;提供专业的老师;加强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等途径加强社团的发展,促进学生社团发挥自身应有功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就业中的民族歧视问题伤害了少数民族感情,阻碍了少数民族寻求发展的道路,同时也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就业中的民族歧视问题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的地步。本文就从笔者的亲身经历浅谈就业中民族歧视的成因、危害以及避免歧视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刘艳丰 《学理论》2015,(3):155-156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剧增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教育已引起高校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着就业难和就业满意度低的问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和谐稳定的发展。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思路,实现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目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促进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工作搜寻途径、就业信息获取评价、就业歧视等问题,最后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雄鹰  高亮 《学理论》2013,(32):338-339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针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如下:政府、社会、个人三方结合,从高校招生、教育和就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整就业思路,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4.
吴栋 《学理论》2010,(10):191-19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出现大学生失业现象,并且日趋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生失业主要是一种结构性失业。因此,试图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就业弹性理论和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对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的成因进行分析,并试图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淑卿 《学理论》2009,(15):197-198
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大局。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既要立足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构建全社会共同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更要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6.
林海权 《团结》2006,(6):36-39
当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严重,就业歧视的种类繁多,不仅包括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年龄歧视、相貌歧视、身高歧视、血型歧视等基于先天因素的歧视,也包括学历歧视、履历歧视、婚姻歧视等基于后天因素的歧视。就业歧视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就业平等权,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应完善反就业歧视立法,实现公平就业。一、就业歧视的概念和类型就业歧视是指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的各2006年第6期·个环节所遭受的歧视,包括求职阶段的劳动者所遭受的歧视,如某劳动者在应聘过程中因没有城市户口或因是女性而被拒绝雇佣等;也包括已经与用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城镇就业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为世人所注目。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在于我国人口多,大量过剩人口的存在;大学毕业生供求不平衡;人才培养的结构不合理;用人单位用人存在盲目性和高消费;就业渠道不畅通等。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在于部分大学生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业观念陈旧,缺乏竞争意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总体上必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岗位,扩大就业总量,积极发展城镇非国有经济,鼓励非正规部门就业,高校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按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搞好就业服务,加强就业指导。大学生自身要转变就业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加强实践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7)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我们社会中的大问题。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势必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用哲学思维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从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分析,在就业的社会历史变迁中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观念和心理,辩证地看待全球化和科技对就业的潜在影响,力求从大学生个人出发,兼顾学校、社会的支持,不断优化大学生就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3)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其就业问题是检验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成败的重要指标,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通过两个典型案例来探讨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问题,为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采取对策如下: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就业中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高校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成为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问题的客观分析成为关键;“以创业促就业”上升为国家意志,推动大学生创业发展;创业型经济的提出为解决就业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考察创业、创业型经济与大学生就业问题联系,提出了就业是市场经济普适性命题,创业不仅推动就业,而且引领就业,从就业与创业的博弈导出大学生职业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