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说天下     
正嫦娥三号开启中国首次"落月梦"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虹湾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图为12月22日凌晨,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第五次互拍的照片。  相似文献   

2.
范文超 《党建》2021,(1):54-55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也是在当天,参与嫦娥五号探测器研制工作的王曙群,作为新评选的全国劳动模范代表,站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成为全国瞩目的职工“明星”。  相似文献   

3.
图说天下     
正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  相似文献   

4.
图片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涛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19时09分,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嫦娥"奔月旅程正式开始。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进入127分钟、200公里高度的月球轨道,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  相似文献   

6.
《福建理论学习》2014,(1):48-48
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14日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15日深夜,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正在嫦娥三号安全着陆后,欧阳自远"莫名担忧,但又冷静确信一切会按照预定方案进展"的复杂心情也转为了欣喜。这位78岁的老人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一定会等到那一天,亲眼看到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随着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面预选着陆区域的安全着陆、嫦娥玉兔成功互拍及五星红旗首次亮相月  相似文献   

8.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成功撞月。那么,好好的嫦娥一号为什么要撞月呢?其实,用探测器主  相似文献   

9.
每月大事     
正(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14日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我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15日深夜,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国务院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确定资源型城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分矿业城市和森工城市两类),把262个城市区  相似文献   

10.
陈爽 《党课》2020,(4):23-25
2019年11月25日,英国皇家航空学会2019年度颁奖典礼在英国伦敦举行,“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获得该年度全球唯一的团队金奖,该奖也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成立153年来首次向中国项目颁发的奖项。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航空、航天、汽车"三大产业及业内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今年1月,在"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奔月"的过程中,贵州航天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探月工程移动桅杆、太阳翼装置、对接与样品转移机构高端  相似文献   

12.
邹维荣  韩阜业 《党建》2019,(2):39-41
正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中国人率先叩响了"谜之月背"的大门。这一刻,不只是在飞控大厅,在距飞控大厅不远的遥操作大厅,在数千公里之外的深空测控站,在准备下一次发射任务的卫星发射场……在与嫦娥四号任务相关的无数个岗位上,处处可见中国航天人忙碌的身影,正是这群中国航天人不断创造出了一项又一项震惊世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21,(2)
正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人民日报》发文介绍,这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科学研究启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完成;深潜再传捷报,我国无人潜水器和载人潜水器均取得新突破;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科学家找到小麦"癌症"克星;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时刻关注着"嫦娥一号"的最新变化;他是"两弹一星"的元勋,见证了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正他是我国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研制团队的"大专家",从资源二号到嫦娥一号,从圆梦月球到逐梦火星,为中国航天事业尤其是空间事业兢兢业业奉献50余年,一生矢志"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科学家"。他,就是2019年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  相似文献   

16.
正月球车是进行月球表面探测的重要工具之一。至今,全球一共成功发射和运行过7辆月球车,即用于在月面进行无人巡视探测的苏联月球车一号和二号(分别由月球十七号、二十一号月球探测器释放),中国玉兔号、玉兔二号(分别由嫦娥三号、四号月球探测器释放)和用于在月面运送航天员进行科学探测的美国3辆有人驾驶的月球车(分别由阿波罗十五号、十六号和十七号载人登月飞船释放)。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2日凌晨,中国"嫦娥"探测器与"玉兔"月球车相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开启探月之旅。自不用说,"嫦娥飞天"的故事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但在各国探月计划背后,也有着各自妙趣横生的民间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图说天下     
正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相似文献   

19.
揽月九天     
2007年金秋,"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承载着中华民族走向宇宙深空的梦想,叩响了月宫的门环。仰望九天,"嫦娥一号"那蓝色的太阳能帆板,犹如高扬在浩瀚太空的"中国帆"。它骄傲地告知世界:在月球探测工程中,放飞"嫦娥"的中国航天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学习月刊》2021,(1):I0001-I0001
2004年1月,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正式立项,被称为"嫦娥工程"。该工程主要按照"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计划展开,旨在用无人航天器造访月球、探测月球、认识月球。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探月器已经顺利完成了前两步预定的探测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