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常 《党史文苑》2005,(12):21-24
艰难谈判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全国人民抗日呼声高涨的情况下,国民党基本停止了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国共合作有望实现.但是在南方,国民党当局却加紧了对红军游击队的"清剿",企图采用"北和南剿"的方法,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之前消灭南方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南方的红军游击队经过艰苦战斗,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南剿"阴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也开始了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先后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挺进华中抗日前线.其中,赣粤湘边的红军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的直接指挥下,集中在大余县池江改编,开创了"北有延安,南有池江"的斗争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倡导并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党顽固派坚持片面抗战和反共立场,把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和力主抗日的民主进步人士、青年学生视为眼中钉,肆意镇压。现就国民党顽固派在江西制造的一系列反共反人民的暴行概述如下: 一、诋毁、偷袭抗日游击队 “芦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于1937年10月达成一致抗日的协议,宣布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组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国民党军停止大规模“清剿”游击区。但国民党江西当局的顽固分子仍然坚持反共立场,念念不忘消灭红军游击队。他们借红军游击队整编之际,恶意散布“共匪要求投诚”、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创了合作抗日的新局面。为了促进合作抗日协议的达成,周恩来等接受中共中央的指派同国民党中央代表举行了多次谈判。谈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问题,而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问题的焦点是由谁来负责改编和统率这支部队。正在这时,久居澳门的叶挺来到了上海。 叶挺1918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同年加入国民党,是孙中山麾下的一名战将。1924年他赴苏联学习并加入了中  相似文献   

4.
1937年11月28日,在松溪县甲墙乡进行的谈判,是闽北国共和谈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促成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局面。但是,国民党当局采取“北和南剿”的反动方针,对南方各省的根据地仍然坚持“围剿”的政策,妄图消灭南方红军游击队。中共建(瓯)松(溪)政(和)党组织坚决执行中央抗日民族统  相似文献   

5.
岳西谈判 抗日战争爆发后,安 徽各地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努力推动 安徽地区的国共和谈,实现国共合作, 共御外侮。坚持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 战争的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于1937 年7月13日,主动向国民党鄂豫皖边区 督办公署发出“停战谈判,共同抗日” 的倡议。经过几轮谈判,7月27日,双 方在岳西县青天畈达成停战协议。协 议生效后,红二十八军陆续下山接受 改编,踏上了抗日征途。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国共合作前后,由于国民党当局采取“北和南剿”的政策,使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国共合作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在这过程中,福建红军游击队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以其独有的心理承受力,经受了种种考验,渡过了重重难关,以斗争求民族团结,促成了福建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 ,抗日战争全面暴发。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在中国共产党的一再努力下 ,国共两党终于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年 8月 2 5日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 ,也将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奔赴抗日前线抗击日本侵略军。9月 8日 ,与项英一起领导南方游击战争的陈毅 ,作为共产党和红军游击队的代表 ,抵达江西大余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合作抗日事宜 ,11日又赶到赣州 ,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第四行政公署及 4 6师的代表谈判。 9月 2 4日 ,项英应约前往…  相似文献   

8.
抗战爆发前后,国共双方在谈判合作抗日的过程中,曾就陕甘宁中央红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的军需补给问题进行了反复谈判。最终国民党方面基本同意了共产党方面提出的在抗战时期中共军队应享有国民党军的同等待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应予中共军队以军械、军服、军费、粮食与一切军用品的接济及兵员的补充意见,并达成了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国民党和政府中的一些人反共之心不死,一心希望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消耗与削弱自己,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武装卫国”,进行全民族抗战,在全国迅速掀起了抗日高潮。红军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的坚强领导下,经过池江谈判、池江改编等艰苦斗争,最终达成了国共合作抗日协议,下山集中改编为新四军.挺进华中抗日前线。于是,一场国共合作联手抗日的风云大幕骤然拉开了。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七年夏天,抗战开始以前,我在香港。西安事变后,华北国民党同红军已实现和平,而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却仍在继续“围剿”。闽北的黄立贵就是在三七年的春天被打死的。国民党想消灭我们,他们说南方没有游击队。这时,我党一直在积极寻找南方红军游击队,而且途径很多。我知道的张云逸就是在西安事变后党中央派他到香港的,他的任务就是了解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情况,并把他们改编为我党的一个统一的军队,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一九三七年上半年,香港有  相似文献   

11.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失陷,祖国半壁河山遭日军铁蹄践踏。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神圣旗帜,与国民党摒弃前嫌再握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继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战场之后,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走出深山老林,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抗日前线。江西是新四军的故乡。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在这块红土地上率先高擎起南方8省国共合作的火炬,汇聚起强大的抗日武装力量,创建了铁的新四军。此后,这支抗日劲旅驰骋大江南北,纵横华中敌后,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不朽…  相似文献   

12.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失陷,祖国半壁河山遭日军铁蹄践踏.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神圣旗帜,与国民党摒弃前嫌再握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继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战场之后,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走出深山老林,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抗日前线.江西是新四军的故乡.  相似文献   

13.
中共闽粤边特委根据地按照中央指示,在南方15个根据地中率先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开展国共抗日合作谈判。1937年6月,中共闽粤边特委在高坑乡(即现在平和县国强乡高坑村)侯卿陈氏宗祠举行扩大会议,会议作出有关决定并发表《为改编红军第一、三支队及漳州人民抗日义勇军告同胞书》。高坑会议是中共闽粤边抗日合作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促进闽粤边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和组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是抗战初期国共在军事上达成联合行动协议的主要内容之一。1937年6月和7月的第一、二次庐山谈判中,周恩来即向国民党方面提出此事,但“南京企图把他们(指红军游击队)缴械、瓦解掉”,坚持在实行编遣时,“其首领必须离开”,谈判因此陷于僵局。8月,中共中央乘周恩来、朱德和叶剑英前往南京参加国防会议之机,又委托他们就此问题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谈判初期,国民党方面为了削弱和控制红军游击队,坚持不肯给他们正式番号和必要装备,还要派人到其中任职,要求他们在指定的地点集中。经  相似文献   

15.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斗争下,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根据国共双方谈判达成的协议,于1937年10月开始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8省的红军游击队分别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但是,在老革命根据地坚持了3年艰苦卓绝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由于长期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封锁和“围剿”,每一个指战员都对敌人充满了刻骨的仇恨,再加上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消息闭塞,情况不明,对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历史性转变缺乏思想准备,陈毅去湘赣边区集结旧部下山时,就差一点被当作叛徒杀掉。  相似文献   

16.
陈洋 《世纪风采》2007,(10):7-11
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失陷,祖国半壁河山遭日军铁蹄践踏。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神圣旗帜,与国民党摒弃前嫌再度握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继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战场之后,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走出深山老林,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抗日前线。此后,这支抗日劲旅驰骋大江南北,纵横华中敌后,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中,我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推进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表现了中共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诚意。由北伐名将叶挺担任军长的新四军,是以南方红军游击队组建而成的,它是驰骋在大江南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支主要的武装力量。新四军是深得民众欢迎和支持的人民军队,从组建到发展壮大,她与上海、上海人民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聚焦这一关系,作历史诠释。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90,(4)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精神,中共湘鄂赣省委从7月中旬开始,分别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和军队谈判。8月29日,谈判达成协议,湘鄂赣边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支队司令员傅秋涛,副司令员刘玉堂。9月,部队  相似文献   

19.
1937年10月初,中共闽赣省委与国民党江西省地方当局,在福建省光泽县寨里镇大洲村举行谈判,达成了合作抗日协议,促成了闽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当时,部署在闽北游击区的国民党军队有第75师、76师、3师和独立第6旅,此外还有第80师、16师、63师、52师的部分及福建、江西的保安队,兵力达10余万。卢沟桥事变后,在全中国不断高涨的抗日呼声中,蒋介石才将“清剿”闽北红军游击队的国民党第3师、75师、76师撤出闽北。  相似文献   

20.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公然发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在这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的大旗,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寇的侵略,并倡议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中共闽中工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发出和谈倡议,敦促国民党莆田当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8月下旬,闽中国共两党经过多轮谈判,终于达成合作抗日协议,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