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与经济合作论坛"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带来的世界格局的变化,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下“非洲”均特指“撒哈拉以南非洲”)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美国对非洲政策开始发生变化。2000年5月,《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GOA”,以下简称《法案》)获国会通过。此后,美国又分别在2002年8月、2004年7月修正和延长了《法案》。该法案对美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等相关问题作了详细规定。为了配合法案的具体执行,使美国与非洲之间的经济对话机制化,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与经济合作论坛(“U.S.-Sub-Saharan Africa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Fo…  相似文献   

2.
北非动荡不仅对中东阿拉伯世界造成直接的冲击,而且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政局也构成潜在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由于确实存在诸多有可能引发动荡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撒哈拉以南非洲局部,即某些国家的政局动荡或许难免,但总体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即便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发生动乱,在性质上亦有别于北非国家,更不会像北非地区那样产生扩散效应,覆盖整个次区域,原因在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民族结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特别是政治改革和政治治理等方面均与包括北非在内的中东阿拉伯国家存在较大差异。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不失为非洲政局之常态。  相似文献   

3.
加蓬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是非洲石油、锰矿砂和木材生产大国。近几年,加蓬政府大力推行经济改革,努力吸引外资,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蓬投资环境较为开放,社会政局稳定,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优惠,使加蓬投资市场颇具吸引力。但中国企业进入加蓬市场时,还需综合考量政治、经济、金融风险以及合作中的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意在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企业应用环境清洁技术的程度做经验性的考察.文章用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清洁生产情况报告做材料,指出清洁生产的兴起毫无例外都是由外部因素引起,而不是源自企业内部.文章还将辨析阻碍非洲企业采用环境清洁技术的因素,特别是清洁技术在向非洲转让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吉珊珊 《西亚非洲》2003,5(3):51-54
德国外交部自 2 0 0 1年 4月陆续出台的《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外交战略》 ,全面阐述了本世纪初德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及具体策略。德国视角下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与国际社会的看法大体一致。德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外交战略显示出以下突出特点 :强调在联合国特别是欧盟框架内进行 ,具有比较明显的政治化倾向 ,提倡通过对话来解决争端 ,突出“帮助与自助”的原则。当今 ,德国对非洲外交战略的动机和效果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十分落后,财政经费瓶颈成为制约这些国家高教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因素.高教经费过度依靠政府投入和外援,过多非学术性支出和院校规模小等原因造成高等教育单位成本居高不下,高教经费的不当使用导致教学质量低、人才流失.这些复杂棘手的财政经费问题使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高教发展举步维艰.但通过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开拓经费来源渠道等措施,该地区高教财政经费困难的状况将有所改善,高等教育发展也将走上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华尔街日报>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自由度排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毛里求斯居首位,经济自由度得分69%;博茨瓦纳居第二位,68.4%;南非居第三位,64.1%;纳米比亚居第四位,63.8%;乌干达位居第五,63.4%;斯威士兰位居第六,61.6%;马达加斯加列第七位,61.4%;肯尼亚列第八位,59.4%;塞内加尔居第九位,58.8%;佛得角居第十位,58.4%.  相似文献   

8.
舒运国 《亚非纵横》2012,(2):29-37,43,60,62
2011年,北非国家和少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遭遇了政局动荡、欧债危机冲击以及自然灾害的肆虐。面对这些负面因素,非洲国家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坚定执行“联合自强、自主发展”的战略,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南南合作也得到加强。在非洲国家的努力下,非洲大陆经济在动荡中前进,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亚洲金融危机损害非洲经济的发展从1994年下半年起,非洲国家随着政局趋向稳定,经济也就步入恢复和发展的轨道。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总产值持续3年稳定增长,超过了人口增长的速度。即使1997年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据非洲开发银行统计,增长幅度仍为3·7%。撒哈拉以南47个国家中有30多个国家1997年增长率超过了3%。非洲外债总额比1996年减少了90亿美元。非洲国家外汇储备达到577亿美元,这是近10年来没有出现过的好现象。非洲经济形势的好转是非洲复兴的主要推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国别、路径及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在前20年间发展比较缓慢.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形成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和确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后,中国与非洲国家从政府到民间都进一步增强了深化投资合作的意愿,加之非洲国家经济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政治稳定性也逐渐增强,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增速日趋放缓的今天,对非洲的投资前景引起中国乃至世界的关注.尽管如此,对非洲的投资仍将长期面临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对非洲投资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投资国别、进入模式、企业应对投资风险与国际竞争的策略,中国政府应加强鼓励企业投资非洲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中非投资合作健康和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