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现代网络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网络化对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网络的发展,将加速各种文化的传播和相互吸收、融合,使各种文化在广泛传播中达到发展和创新。同时,网络的发展对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尤其是不良文化通过网络更易传播,对此必须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预防对策。一、网络文化的含义及特征(一)网络文化的含义。网络文化,广义地说就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网络文化又称赛伯空间文化。这是1984年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在他的科幻三部曲小说里,新创的一个奇怪的用语———“赛伯空间”。赛伯空间是思维和信息…  相似文献   

2.
一、和谐的含义 (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和谐思维,这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尤为明显。“和谐”一词的含义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于奏章典籍中,并一直被用于社会实践。和谐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儒、道、法、墨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现已成为国人的共识。和谐社会是古人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向往。在中国文字中,“和”字是从“龠禾”简化为“口禾”,再从“口禾”转化而来的。“龠禾”的字义为人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庄稼旁边听听音乐、看看书,过上安定康乐的生活。这是当时人们心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追求,后来形成了一种“和”文化、“以和为贵”的哲学、“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直到现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推动着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
南婷  孙伟丽  赵琬微 《党课》2012,(2):113-115
从虚拟到现实,一个个热词将2011年的流行文化串联起来。这一年,“网络围观”转化为现实力量,“穿越”成为影视文化潮流,人们对“环保”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网络与真实世界互动形成的流行风潮。正在成为深刻影响社会与文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刘国斌 《学习月刊》2009,(12):15-16
“文学时尚化”的用语含义相当的微妙。笼统而简略地理解,也许可以将时尚表述为“流行的文化倾向”,但这种处理方式显然不足以让“文学时尚化”成为箭垛,因为我们熟知的文学经典大多也是因时尚而产生并且广为流传。现在人们所说的“时尚”一词实际上包含了诸多不同的文化语汇,比如通俗文化,大众文化,工业乃至于后工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包括有一定的地域,一定的人群,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的活动,社区中人们的互动关系等几层含义。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学家常把它作为研究社会的起点。社区犯罪控制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发生在社区以内;任何防范、治理措施,也都必须通过社区来落实。社区犯罪控制对于打、防、治重心下移,增强可操作性,都具有战略性意义。犯罪理论认为,犯罪现象的存在源于犯罪的“源”和“流”的存在;犯罪,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变异。因此,…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近年来持续不断的热门话题。从对“文化”的介入态度上看,许多人将“文化”理解为一种古老久远的、传统意义的历史内容,因而对“文化”的重视便表现为对自己历史文化搜寻和说明的热情,他们更为关心的是以发掘、整理的方式来罗列自己的历史上都有什么,不大关心“文化”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与今天人们的社会实践有怎样更深更多的联系。但是对于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吉林省而言,历史文化资源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对处于社会文化转型期的吉林省人来说,面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态度和主体评判立场应如何体现发…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抓住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中文“文化”二字最初的含义与人的文明教养道德知识相关。“文”,《说文》释为“错画也”。其篆文字彤行,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叉,象征人相交流,可以理解为人互相交流(交错)有文。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兴起,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扼要介绍国际妇社会对“文化”及“文化产业”的认识、左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文化产业的竞争、文化产业的国际合作等大面的一些基本情况,在此基础工提出的几点认识,以就教于关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同仁。一、“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内涵谈论文化产业的有关问题,须先从“文化”这一概念说起。“文化”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据说其含义已有200余种解释,随着实践发展,还在不断丰富一以下几种看法与文化产业有着…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06,(6):55-55
金冲及在5月8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纠正一种误识,即把传统文化和封建文化看作同义词。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好东西。比如,崇尚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自己,“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待周围的事物,“天道有常”,“物极必反”等等。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很多东西不能说成是封建主义的产物,它们是人们从长期实际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原因。当然,即使是祖先留下的东西里面,也有同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内容,如等级观念、男尊女卑、故步自封等。中国封建社会留下的文化不能说全是当时的统治者根据他们的狭隘需要制造出来的,许多内容有着更深刻的社会根源。但封建统治者们必定要把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游戏规则”纳入他们的需要,作为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这就给中国传统文化打上了深深的封律丰义烙印.两者紧紧地交织渗诱在一起.难以分开.  相似文献   

11.
刘建平 《求贤》2007,(5):47-48
学历是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 广义上讲,任何一段学习经历,都可以成为人们的“学历”。但我们通常所指的“学历”则是指具有特定含义、特定价值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参加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接受学习训练后所颁发的学识凭证即是学历证书。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关键词是凝集人类文化经验和知识的思维成果,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词语。语言三要素中,语义与历史的进程关系最为紧密,因为它能描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关键词都是西化的产物,偏离了其最初含义。本文择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关键词,以它们的语义演绎为”抓手”来描述历史文化的变迁,力图做到对中西方文化会通的认知与把握,同时指出西方近现代的文化强势对汉语主体性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有一句含义深刻的话:“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句话,是颇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保持鲜活生命力的根源,是促使我们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保证。“与时俱进”对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以及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与时俱进”,首先必须认清什么是“时”、什么是“进”。笔者认为,“时”,可以说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各方面的质所显示出来的综合点。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时”是由某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环境、时势、文化、人员等…  相似文献   

14.
余以为 《廉政瞭望》2012,(12):33-33
随着中国的快速转型,人们显得越来越躁动不安。缺少有效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缺少一种叫做“安静文化”的东西。任何一种文明中,都有使大多数社会成员安静下来的安静文化。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印度文明都是如此。中国传统文明也如此,但进入近代之后,很快就失去了文化的安静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千百年来,“文明”一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含义,蕴含了人们对光明前景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社会进步的向往等种忡含意。社会主义文明既是人类社会发展高级阶段上的新型文明,又是以往人类文明成果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要正确认识现代文明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规律,就必须对文明概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一、古代文献中的文明概念我国历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文献中,就多次出现过文明这个概念。如《尚书·舜典》中就有“睿哲文明”之语。《周易…  相似文献   

16.
一、语言与文化 著名人类学家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基础,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相似文献   

17.
尚志发 《奋斗》2007,(8):59-59
“北大荒”这一充满原始情结的俗称.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精神,作为地域文化的表征,正扩展着人们活泼的思维,激荡着人们新鲜的精神空间。 “北大荒”这个名字,其源何处?其始何时?在老祖宗留下的浩如烟海般的典籍中.找不到“北大荒”。但有对这片土地和先民的记述。《山海经》里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成。有肃慎氏之国。”  相似文献   

18.
图片报道     
李恬 《当代贵州》2009,(21):65-65
第一,为摆脱“旧世界已失去,新世界未建立”的文化无根状态。第二,为克服“说法”与“活法”的脱节。现代西方的文化危机是“上帝死了”,中国近代的文化危机是“圣贤失语了”。这几年,我们从一个独唱的社会转化为一个复调的社会,要表述、描述、批评或歌颂这样一个社会,我们必须构建一种复杂的、丰富的语言系统。  相似文献   

19.
白海军 《实践》2008,(2):50-50
近年来,内蒙古的“边远落后”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个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内蒙古令世人刮目相看。经济、社会、文化事业迅猛发展,GDP和工业增速连续几年居于全国前列,现代化城市魅力四射,农村牧区富裕文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次大大前提,进入了初步的繁荣昌盛阶段。回顾内蒙古的发展变化,有改革开放的政策机遇,也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同时还有文化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曾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饮食也是文化。”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征都在饮食文化中有所反映,如“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中和为美”说,以及重“道”轻“器”、注重领悟、忽视实证、不确定性等等,都渗透在饮食心态、进食习俗、烹饪原则之中。一个异质文化的人通过饮食、甚至通过与中国人一起进食,持之日久都会对中国文化有些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