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最终需求看我国长期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即从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个方面,对影响中国当前和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中国外向型经济所可能造成的实际影响,指出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是有限的,有可能通过增加内部需求来消除;其次分析了影响中国内需的主要因素,并着重指出近年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国内需求的失衡,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是扩大内需、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对我国经济产生冲击,无疑与我国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我们应当借危机之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一是充分注重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内需和外需两个轮子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二是有利于创新,有利于经济结构提升和自主品牌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外形势中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并存,短期困难与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际和国内环境彼此影响,不确定和不可预科的因素较多.要深刻认识世界经济贸易新走势,世界经济格局新调整,根据转方武、调结构的新要求,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的新任务,千方百计穗外需、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和贸易摩擦对我国外资经济的不利影响,并根据不利影响指出我国外赉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曲博 《外交评论》2010,27(6):57-65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治理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化。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和承认,投票权和话语权大幅提升,但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加强自身影响力的挑战,中国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思考如何将自身的经济实力转变为对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影响。治理是一个过程,话语权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其他主要环节还包括制度的功能设定、治理规范的内容以及国际组织的内部治理改革等,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国家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因此中国既需要考虑权力变化所带来的话语权的增加,同时也要思考制度功能、规范和组织治理结构等要素与政策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经济增长与东亚经济合作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7/98金融危机后的东亚显现两大举世瞩目的趋向:一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二是东亚经济合作全面展开、迅速推进。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两大趋向之间,还形成越来越密切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为东亚经济合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其主要表现是中国越来越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东亚出口扩大的容纳器、东亚相互投资的吸收地、东亚金融运行的安全阀和东亚经济合作的推动者;另一方面,东亚经济合作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构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其主要表现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全面展开和迅速推进,有利于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稳定外来投资、扩大对外投资、规避国际风险、突破资源瓶颈和平衡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的经济运行特征是:在经济增速方面,改变了2007年经济偏热状况,使其下降到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上限区间.就其增速下降来说,主要是由经济周期规律、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外需下降决定的.就其仍能处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上限区间来说,主要是由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和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决定的.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和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并把增加政府投资与提高消费、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强监管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美国与东亚之间的经济失衡及摩擦由来已久,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与日本经济失衡及摩擦为主的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亚洲"四小龙"和日本与美国经济失衡及摩擦为主的阶段,以及其后中国与美国经济失衡及摩擦为主的阶段。美国与东亚经济失衡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二战后东亚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战后加速和维持东亚与美国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原因是:东亚与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东亚与美国储蓄和投资率差异、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分工的变化以及美元全球霸权体系的确立。我们认为这种失衡局面是难以长期维持的。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内需不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要扩大内需,必须要保障劳动者的就业,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因此,如何合理的使用和配置人力资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挑战与中国经济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全球化以其强大的震撼力冲击了现有的国际关系体系。国际经济失衡现象加剧;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挑战;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所谓的全球治理,在金融危机面前脆弱不堪。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预示着全球化风险在日益加大。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暴露了中国以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局限性;金融安全问题突出;能源、资源的外部依赖性明显;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中国必须对全球化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以应对全球性挑战,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我们通过扩大内需,实现了78%的经济增长速度,成绩是可观的。1999年的经济增长,关键还需要取决进一步执行扩大内需的政策和效果怎么样。所以,我们提出扩大内需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亚洲危机开始以来的经济形势,使我们的外需受到...  相似文献   

11.
满怀信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就要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从多层面透过现象看本质来解读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认清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是有影响有冲击的,某些影响和冲击甚至很严重,但它又是有限的,不是决定性的.党和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抓改革."要满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任这"三信"来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场危机中抓住机遇求发展,在金融之"危"中孕育着人才资源回归、资金投向回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管理变革和利用资源、思维变革和思维现代化之"机".  相似文献   

12.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性特征及其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已进入后危机时代,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由复苏走向可持续增长,不但是中国本国福利提升的需要,也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应起的作用与责任所在。需要从需求和产业两个视角出发,考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分析表明,促进内需与外需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关键在于深化政府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凯恩斯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将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需求管理,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萧条与危机的原因,提出通过政府干预扩大有效需求可以使经济恢复均衡。凯恩斯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始于2011年夏季的国际金融动荡,持续发酵,世界经济随之进入了多事之秋。国际金融动荡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是打断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二是使中国经济增速趋缓、通胀压力增大。应对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需要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以民为本"的财政政策为突破口,以更新货币政策和恢复发展资本市场为两翼,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东亚的真正合作开始,东亚共同体经历了设想的提出和实践的推行阶段。由于东亚各国的历史、现实及外部因素,导致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出现了曲折缓慢发展的过程。制度建设的缺乏与不完整是导致东亚共同体建设曲折前行的深层根源。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必须从东亚合作健康发展的高度来对东亚共同体建设进行多层级、全方位的制度设计,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东亚共同体建设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是较高经济增长伴随着价格水平偏低和失业率升高,经济运行出现复杂局面。中央政府几年采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由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劳动力供大于求,价格走低和失业升高还难以改变,因此,积极财政政策短期内还难以“淡出”,她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值我国经济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冷加紧"强身健体"的时刻,如何让政府正确应对金融危机的压力和考验,从而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经济转型的实惠和利益就成为了更为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对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金融体系自身的缺陷限制了这些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货币投放与投资、消费的比例不相协调。当前需要实施结构性的货币政策 ,使金融运行进一步适应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扩大消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大多采取缩减资本支出、控制生产成本和撤资裁员等应对之策.这些变化对我国的外资政策构成巨大的挑战,为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提出了一揽子振兴经济的政策措施,而外资政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后危机时代,我国政府需要重新思考与定位外资政策的走向,以便在未来更好地应对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