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德元帅生前曾语重心长地对外孙说:"你们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是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如果只想着自己的名誉、地位,早晚要被人民打倒。"要"接班",不要"接官",这句朴素而形象的话,至今听来仍意味深长,对已经走上或即将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们具有警策作用。  相似文献   

2.
年轻干部怎样真正接好老干部的班,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中青年干部接班,最重要的是接老同志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的班。党的老一辈干部,受党的长期教育培养,经过党内生活的长期锻炼熏陶,在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处理个人与组织、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等方面作出了榜样。年轻干部虽然有许多优势和长处,但由于这方面的锻炼少,加上现实中面临的各种不利影响和诱惑很多,要正确对待地位和名利,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确实不那么容易。只有具备坚强的党性,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权…  相似文献   

3.
朱德元帅生前十分重视对晚辈的教育,经常鼓励孩子们干好工作、多作贡献。他曾语重心长地对外孙刘武说:你们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  相似文献   

4.
朱德元帅生前十分重视对后代的教育,经常鼓励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干好工作、多做贡献,他曾语重心长地对外孙刘武说:"你们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是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如果只想着自己的名誉、地位,早晚要被人民打倒。"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说:“治国就是治吏”。“吏”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权是官吏的灵魂和内核。欲治官必治权。因而,治官之务在于制权。一、省官是制权的先务江泽民同志说:“现在农民负担重,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靠农民负担供养的人员太多。养民之道,必以省官为先务”。江泽民同志的指示是针对农民负担问题而言的。然而我们可以从中悟出,省官既是养民之道,也是治国安邦之道。省官必须精简机构。庙多僧多。机构多公职人员也就多。省官先要撤庙。庙不在,僧无留。要下决心撤并那些重叠的机构,撤消那些因人设庙的机构。省官必须控制编制员额。机关编制不…  相似文献   

6.
当前,“年轻化”愈来愈成为各地选用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个别地方和部门甚至将“年轻化”简单片面地理解为“低龄化”。“年轻化”绝不等同于一味的“低龄化”,更不应成为“官腐年轻化”的直接导火索。在年轻干部的管理上。我们必须注意防止“重选拔使用,轻教育管理”的不良倾向,在大胆放手让其“唱戏”的同时.更要在幕后引导帮助其把“戏”唱圆满。  相似文献   

7.
古书中有“官管官”之说,“官者,管也”,还把官分为“管官的官”和“官管的官”,说明官是要管的。管是权力的象征。不管,权力就会越轨,就会膨胀而导致腐败。 我们的领导工作中。选“官”任“官”已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然而对于管“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却不大被人重视,更谈不上管好管严,管出成效来。由于只任不管,或管而不严,往往勤的变懒,廉的变贪,谦  相似文献   

8.
《研究与实践》2008,(5):42-42
“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有机统一的,讲党性必须重品行.重品行才能作表率。其中.重品行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做官先做人”。做人应有人品.做“官”须讲“官”品。一个人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才能认真地做事、干净地做“官”,才有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赢得群众支持.带领群众前进。  相似文献   

9.
“权力舞弊”这话似乎很刺眼,其实它和考场舞弊一样,是古今中外司空见惯的。贪官弄权徇私,昏官蓄意玩忽职守,不够当官的当上了官,不用好官而擢升劣官,拉官、卖官、权倾亲系——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选官,都属权力舞弊之列。江泽民同志对权力舞弊做了注脚。他的话令人警醒:“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任免干部不按规定程序办事,搞临时动议的;不讲原则,封官许愿的;党委讨论人事问题跑风漏气的;利用管理干部的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授意送礼甚至公开勒索的,仍然时有发生。跑官要官的人还不少,买官卖官的也有。甚至还有骗官当的。这反映出有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丧失了政治警惕性,还有的同志明知有问题也采取事不关己、高  相似文献   

10.
最近,海南省省长卫留成在全省法制工作会上强调,政府制定规章应注重制约行政权力,重在“治官”、“治权”。卫省长还着重指出某些地方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并存,一些地方行政机关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大多能在行政许可环节上找到原因;一些地方和部门发生侵犯个人权利和社会利益的事情,存在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也大多与乱设行政许可、滥用行政许可权力有关。此话引起了全国知名媒体的广泛赞誉。"我从政30多年,深切体会到,所谓依法治权、治官是指要依法制约行政权,要使行政权力的行使在公正的法律框架下进行。然而,从全…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培养和选拔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战略任务,必须抓紧做好”。抓好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年轻干部健康成长,除了党组织加强教育和管理外,年轻干部在实践中自觉坚持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锻炼,显得尤其重要。一、要正确处理四个“轻”、“重”关系第一,把组织着重,把个人看轻。这里面不是冠冕堂皇的原则问题,而是事物的本质。一个人离开党组织的培养,终将一事无成。陈云曾经说过,一个干部取得成就,一是归功于党,二是归功于人民,三是才;临到你自己努了力。他还…  相似文献   

12.
一、在用人机制上改革创新,解决好年轻干部的使用问题培养的目的在于使用。之所以不少优秀年轻干部“英雄无用武之地”,主要还在于有的人对使用年轻干部存在种种主观偏见和习惯认识,这是当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最大障碍。不解决这个障碍,优秀年轻干部不可能脱颖而出。“选贤任能也是革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首先要求“伯乐”阶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抛弃妨碍识别和起用优秀年轻干部的种种陈旧落后观念和主观偏见,彻底打破习惯势力。要改变用老眼光看人、在少数人中选  相似文献   

13.
为“官”者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权力。有权就有个用权问题。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德法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德,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官”之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向强调选人用人必须德才兼备,两者缺一不可,并且把“德”放在“举官”标准的首位。大思想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官”是人民的表率,为“官”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可见,“官德”决定民德,“官风”决定“民风”。为“官”者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  相似文献   

14.
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官本位”、“钱本位”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官本位”、“钱本位”与“人民本位”是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了解它们的内涵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官本位”则是指以官为本,把官作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封建“官本位”的核心是官与权的结合。一个官从生理构成上看,并不比普通老百姓特殊;从学识上讲,也不一定比普通的学者高明。那么,他的权力到底来自何处?只能来自他的官职。“职者,值也”,一定的官职都有相应的权力,官与权是统一的,有此官则有此权。权又与位有密切的关系,在位则有权,不在位则无权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徐玉龙专栏主持王家信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也是我们公安机关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公安工作的一件大事。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抓好。我认为,抓好这件大事,应当在“重”、“选”、“...  相似文献   

16.
一份权威调查资料显示.当前全国近50%的民营企业都面临老一辈创业者或守业者对下一代的权力交接问题。一个全国性的家族民营企业“接班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一场规模最大的财富迁移运动即将开场。  相似文献   

17.
权力的余威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自己的影响。鉴于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日益抓紧,明路堵住了,却不妨走暗路。在任时不能顺利达到这一目的,那就在离任时再走这条路。权力递延、权力转嫁、权力接班,正是这种权力影响的多种拓展催生“弃官从商”现象  相似文献   

18.
张秀荣 《前进》2003,(11):18
作为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在群众眼里都是“官”,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有一个正确处理怎样做“官”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坏,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的成长、进步和领导权威,还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干群关系。因此说,每位领导干部都要以正确的权力观作为搞好工作的基础。牢记宗旨用好权。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这是由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就必须牢固树立公仆观,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每个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同时,也肩负着一定的职责。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能否树立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说权力     
权力是阶级社会所固有一种社会现象,必然要在一些人的身上体现出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把“权力”释之为二,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今一些地方的老百姓一提到“权力”就嗤之以鼻,那是因为近些年来频暴贪官污吏的丑闻,一桩接一桩、一件接一件,这些有权力者权用出了“格”,超越了“位”,甚至权与钱勾结,权与色交易,凭手中的权力恣意妄为,谋取个人利益。 但看待权力不应“谈权色变”,应  相似文献   

20.
弥勒佛慈眉善目,一副哈哈大笑的模样甚是可爱。 弥勒佛为啥笑口常开?一本叫《神话仙话佛话》的书似乎道出了真情,书中说佛祖有三:一为“过去佛”;二为“现在佛”;三为“未来佛”。“过去佛”已不知其名,“现在佛”是如来,再过几十劫(也就是几十万年),如来佛“离休”后,弥勒佛就可荣升佛祖,是内定的接班人,叫“未来佛”。要接班而未接班,这就使弥勒佛没法不笑口常开了。其一,他虽然是内定的,但究竟能不能接班,什么时候接,会不会中途变卦,还很难说。这关键要看上级如来佛的态度,所以,弥勒只有对掌握着自己前途的上司整天摆出一副笑脸,毕躬毕敬,赢得好感。其二,佛界人才济济,难道就没有比弥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