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修改的《婚姻法》增设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法第46条规定,在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这四种情况下,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婚姻法》修改后,至今已有四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运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引起的离婚损害赔偿问题,几乎成为有其名无其实的一种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几乎看不到它的影子,这不能不让我们对这个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产生质疑。笔者拟从该制度产生的背景以及司法实践等方面对该制度进行剖析,并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一、立法背景1…  相似文献   

2.
我国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就离婚问题规定了三项救济制度,即家庭劳务补偿制度、经济帮助制度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其中家务劳动补偿和离婚损害赔偿是新增设的制度,但该三项救济制度的设置本身存在着许多不足,实施中不能根本解决我国离婚案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中新增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起来,这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上的一个重大举措。对维护健康的婚姻家庭关系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裁离婚过错者,保护无过错方具有重要的立法意义。本文从分析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性质入手,分析了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缺陷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的建议,以使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望权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玮 《河北法学》2003,21(4):35-38
婚姻法修正案设立了探望权制度,填补了婚姻家庭制度的空白。法律规定,探望权是父母离婚 后,未取得直接抚养权父母的权利。但从探望权产生的法理基础父母子女关系即权利义务关系 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探望权是非常态父母子女关系中存在的一项权利,不限于离婚父母;同时它 不仅是父母的权利也是父母的义务,即子女也有要求父母探望的权利。探望权制度应在坚持以 子女利益为重兼顾父母利益的原则下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登记离婚,又称行政离婚或非讼离婚,是指通过行政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登记离婚制度具有程序简便、及时高效、能有效保护离婚当事人隐私等特点,使得该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备受青睐。但该制度在理论和实践操作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现行登记离婚制度,探究我国登记离婚制度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对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于2011年8月12日正式公布,该司法解释一出台便引起了民法学界轩然大波,这将对我国婚姻家庭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夫妻间的人身关系开始弱化,财产关系逐步加强,对夫妻双方的财产处理,是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和离婚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夫妻的财产制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直接体现出对家务劳动价值的承认,该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婚姻立法中的一大进步。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内容及其确立意义,紧接着通过对当今世界上几种主要的家务劳动价值的立法类型作简要说明进而发现我国离婚经济补偿制度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和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请求时间仅限于离婚之时不合理是我国离婚经济补偿制度最突出的缺陷,就此本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期望该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8.
离婚制度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古今中外的婚姻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离婚,作为社会最小细胞的裂变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它是整个社会变革、发展的缩影。 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是对1950年婚姻法所确认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它对于巩固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婚姻道德观念和道德风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基于爱情的自由婚姻有所增多,民主和睦的家庭不断涌现。婚姻家庭领域的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新的风貌。但是,不可否认,在婚姻家庭领域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在离婚制度上的问题更为明显。1980年婚姻法颁布近8年来,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由1979年的21万件上升为1987年的50万件,这对我国的婚姻家庭关系是一次新的冲击。当然,在改革开放的  相似文献   

9.
离婚后扶养制度有助于真正实现离婚自由,保障离婚后弱势一方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德国在离婚后扶养方面的立法独有特色,本文通过比较德国的离婚配偶扶养制度和我国的经济帮助制度,对完善我国离婚后扶养制度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在出嫁前"从父"、"从兄"出嫁后"从父"、"从子"的封建社会,妇女权益被肆意践踏而得不到保障,古代妇女被任意休弃的"七出"制度更是当时妇女婚姻权利缺失的真实写照,唯一一个保障古代妇女婚姻权利的"三不去"制度显得弥足珍贵,闪耀着人性主义光芒。"三不去"制度经过时代的变迁内容日臻丰富,其保护弱势权利的理念内涵与我国现行离婚立法的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某些理念一脉相承,可以从"仁""恩""义"三方面加以涵盖,理念层面的影响对我国现行离婚立法制度中的经济帮助制度和经济补偿制度的完善、离婚后抚养制度引入的必要性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港、澳、台与大陆离婚制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艳芝 《河北法学》2001,19(2):49-52
离婚制度是婚姻家庭法的核心内容。从协议离婚、诉讼离婚、离婚后夫妻财产的分割等方面对港、澳、台以及大陆的离婚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并提出完善我国离婚制度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2.
离婚经济补偿制度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经济帮助制度共同构筑起离婚时的权利保障体系。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客观地评价了家事劳动的价值,协调了婚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体现了法律真正保护个体权利的目的。但是,这一制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从离婚经济补偿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其理论基础,进一步评析了现行立法在离婚时权利保障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经济补偿制度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全国人大对1980年《婚姻法》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婚姻法新设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是与当前社会实际相适应的。该制度的设立对于解决当前婚姻家庭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婚姻关系中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分析该项制度的基础上,对其必要性、现行规定及不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构想,以期深化对其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并对进一步的立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学界关于离婚自由与限制、闻婚法定标准、解除军婚的特殊保护、离婚救济等离婚问题的论争,贯穿于新中国六十周年的历史,对相关离婚法律制度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以建国后社会发生变革和转型的时间为线索,采取叙事纪实的手法,回顾和再现这砦论争的精彩片段,分析和评述论争的历史背景、原因、内容、结果及影响,总结我国离婚法学的研究成就,为进一步探研离婚利益平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1年修改后的我国《婚姻法》第一次将离婚救济的理念植入离婚制度,增设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和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细化离婚时经济帮助的方式,确立了较为完整的离婚救济制度和体系。正如人们当初所看到的,此次修法并非完美无缺:法学界已经达成共识的制度,如亲属、亲权等制度尚未得到确认;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规定依然比较原则;离婚损  相似文献   

16.
农村女性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离婚救济制度对农村女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离婚审判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农村离婚女性的合法权益。但通过实践的检验,该制度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如何完善现有的离婚救济制度,建立更加合理的离婚救济制度体系,使婚姻法的公平与正义精神在保护离婚弱势群体中得到充分彰显,这是新时期司法理论和实践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是指配偶一方因重大过错给另一方造成损害,并导致婚姻家庭关系破裂的,离婚时有过错的配偶应赔偿配偶另一方所遭受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失的制度。这是修正后的《婚姻法》在第五章新增加的一项规定,这一规定完善了我国  相似文献   

18.
李瑞轩  李冰 《法制与社会》2011,(12):298-298
本文指出通过对《唐律疏义》中关于离婚制度的总结,以主导离婚不同的主体为标准,可分为三类:第一,国家强制离婚,包括因为"义绝"和其他法定原因;第二,男方因为"七出"出妻而离婚;第三,夫妻双方因性情不合,达成合意而"和离"离婚。前二者是在继承前朝婚姻法律基础上发展而来,而"和离"离婚制度却是前无先例,后无效法的独特规定。从《唐律疏义》中独特的"和离"离婚制度着手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唐律疏义》之历史独特性与先进性价值到底体现在何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构建必须考虑如何尽量削减离婚本身对当事人各方以及社会和谐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具体考察分析我国现行该制度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婚姻关系变化产生的父母子女关系,也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离婚后对子女的抚养和探视,更是婚姻家庭纠纷中的难点问题。我国《婚姻法》中确立了探视权制度,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望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既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又满足了父母对子女的情感需要。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许多法律上漏洞,如探视主体过于狭窄;法律对中止探视权的情形规定不明确;探视权强制执行难以实施等问题。本文统筹探视权制度立法精神,就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立法,立足本国国情,剖析探视权司法实践中重点、难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立法建议,以求完善探视权制度,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