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网络事件层出不穷,其中包括令人惊奇的"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有利有弊,它是公民表达自由①的体现,也是民众舆论监督和私立救济的方式,有其存在价值。但是它的弊端在一系列网络暴力中显露无疑,其背后的法律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法律和社会影响两方面讲述人肉搜索存在的合理性,提出如何趋利避害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网络侵权行为愈演愈烈。"人肉搜索"是层出不穷的网络侵权案件的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容易将普通的侵权升级成为网络暴力。本文从"人肉搜索第一案"着手,剖析该案的法律责任,并且结合外国经验探讨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江腾 《法制与社会》2014,(1):286-287
自从搜索引擎诞生以来,越来越影响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甚至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搜索族"便是对热衷于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付诸于搜索引擎的一类群体的统称。相对于发动和执行流程的是机器的搜索引擎,近年来"人肉搜索"成为网络上频繁出现的一个名词。"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搜索方式,推崇者认为其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一种方式,对于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作用有着积极的价值。反对者却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认为"人肉搜索"存在严重弊端,应坚决予以取缔。无论推崇也好,反对也好,当"人肉搜索"被人们不恰当地使用,则无可置疑的成为了侵害公民个人隐私权及其他正当权利的工具,"人肉搜索"演变成了网络暴力。因此,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对"人肉搜索"这一新兴事物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是一种网络社区互动搜索方式,这种新的搜索现象本质上是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折射,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原因,并且这种搜索方式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众多网友的参与下,人肉搜索重新构建了社会的伦理道德框架,对人性的阴暗面无情的进行揭露,对社会的阴暗面全方位进行监督和揭露;另一方面,很多别有用心的网友,利用人肉搜索侵害别人的合法权益,甚至演变成网络暴力,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但被人肉的人却投诉无门。众多的人肉事件表明,网友对人肉搜索缺乏正确的认知,而我国的法律目前对类似的行为亦缺乏系统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5.
作为网络时代催生的新语词,"人肉搜索"以其特有的运作机制和信息搜索方式,使得网络世界中的力量渗入到现实生活中,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影响。其作为一种"网络舆论"对维系社会舆论是有益处的,但同时一些网民借助"人肉搜索"恶意造谣、诽谤、曝光隐私、侵犯公民的正当利益等非理性行为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的界定,以传播学的视角对"人肉搜索"现象进行审视,对其中存在的网络传播伦理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推动网络以及"人肉搜索"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曹晶 《法制与社会》2013,(13):61-62
近年"人肉搜索"侵犯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事件频发,严重侵扰公民的现实生活,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法律应当对"人肉搜索"的行为进行有效限制。本文中主要研究"人肉搜索"中网络用户侵犯他人网络隐私权的民事责任,尤其是多主体的复杂侵权过程中多个侵权主体内部如何进行责任划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致命搜索⑻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不过人肉搜索一旦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对无辜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不过人肉搜索一旦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对无辜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9.
孙浩元 《江淮法治》2011,(20):49-51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不过人肉搜索一旦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对无辜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0.
致命搜索     
孙浩元 《江淮法治》2012,(10):50-52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不过人肉搜索一旦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对无辜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1.
余云 《法制与社会》2012,(33):14-15
"人肉搜索"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网络现象,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尤其是与公民隐私权保护间的关系备受争议。本文主要从"人肉搜索"的合理性、合法性基础上探讨其与隐私权的冲突问题,认为应对"人肉搜索"进行法律规制,从而实现权利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在互联网上兴起的新型搜索工具,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网络事件,充分的显示了其强大的威力,但是"人肉搜索"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侵犯被搜索对象的隐私权和名誉权。本文指出如何认识"人肉搜索"以及如何在法律上对其进行规制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浩元 《江淮法治》2011,(16):51-53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 不过人肉搜索一旦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对无辜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4.
孙浩元 《江淮法治》2011,(18):49-51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 不过人肉搜索一旦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对无辜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5.
孙浩元 《江淮法治》2011,(24):45-47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不过人肉搜索一旦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对无辜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6.
许哲 《法制与社会》2010,(10):78-79
对于人肉搜索以及网络暴力的禁与否,以及如何做好网络舆论的疏导以及网络思想工作,“面”上的把握比“点”上的发掘更具有决策参照力,本文力图从人肉搜索的背景以及其事件谱系上所一些面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究竟如何看待‘人肉搜索’这一的网络现象?本文将从如何对"人肉搜索"进行立法规范,以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方面作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3月,"死亡博客"中的主人公王菲将大旗网、天涯网、北飞的候鸟3家网站告上法庭,首次将"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推向司法领域,催生出"反网络暴力"中国第一案。而同年12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对该案的宣判以及2009年1月18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则再度引发了社会对相关问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引擎是互联网兴起的以搜索人为主的方式,它体现民众追求社会公正和道德的正义力量,但搜索过程中的侵权行为与群体暴力也破坏着社会生活。本文力求通过对人肉搜索传播模式、特点的解读,探讨引导和规制其过激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钱冰青 《法制与社会》2014,(34):267-268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肉搜索"引人关注。本论文就"人肉搜索"的利弊得失以及公众的不同看法乃至可能存在的法律盲区进行深入的探讨,系统地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包括从立法、追责以及相关网络责任落实),并对人肉搜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便更好地趋利避害,让人肉搜索为我们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