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文化大革命”的定论,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否定。但是,在整党中,有的人仍然千方百计地对自己在“文革”中的错误进行辩解,他们祭起的法宝之一就叫做  相似文献   

2.
《前线》1984,(12)
北京市电信管理局机关党组织的整党今年六月初开始,属于第一期第二批整党单位。在统一思想阶段,我们着重对党员进行了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消除派性、增强党性的教育,并将这一教育推广到全局各直属单位,到目前为止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党员参加了学习,广大党员普遍提高了觉悟,为整党进入对  相似文献   

3.
文革中整党建党运动述析柳建辉1969年4月党的九大以后,“文化大革命”运动进入所谓的“斗、批、改”阶段,整党建党运动正是这个阶段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当时,按照毛泽东的设想,在前一段“文化大革命”经过大串连、大夺权、大联合之后,已经完成了建立“...  相似文献   

4.
在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文化大革命”从整体上看虽然错了,但是在反对官僚主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有人甚至认为这种“反官僚主义的因素”是所谓“文化大革命”的“合理内核”,当前,不澄清这些错误认识,就会出现对“文化大革命”抽象否定、具体肯定的状况,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实践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既不是一场反对官僚主义的运动,也并没有对克服官僚主义起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使多种形式的官僚主义泛滥起来,给党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十年一幕反修剧,万户千家长恨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它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创伤至今尚未完全愈合。对于这场给党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中共中央早已明确作出彻底否定的结论。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防止类似悲剧重演,不少著名专家学者强烈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和“文革”学。没有亲历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大革  相似文献   

6.
九月三日,在我校举行的培训班、理论班开学典礼的大会上,李昌安同志作了重要报告。在报告中,李昌安同志着重阐明了在当前整党中,深入进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消除派性,增强党性的教育,这对于切实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直命”十位,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完全错误的。必须予以彻底否定。但是,历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拟”文革”同“文革”时期的历史区别开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这是对“文化大革命”我国经济建设的符合实际的基本估计。《决议》告诉我们:一方面,由于“文革”的发动和发展,打乱了我国国民经…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教授赵宝煦在《民主》1990年第一期上撰文指出,对于文化大革命应该彻底否定,但是历史无法割断。因此,认真研究“文革”的这段历史,科学回答“文革”中提出的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实为当务之急:首先,这是一个政治敏感度极高的课题。研究“文革”,是否会导致心态的再度失衡?是否会使人重怀旧怨而影响今日的安定团结?会不会诱发青年人的“造反”情绪?  相似文献   

9.
(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定)一九八四年九月三日今天是省委党校1984级培训班和理论班开学典礼,我祝贺同志们在学习上、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下面我想讲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要做好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消除派性,增强党性的工作。当前,我们正在按照十二届二中全会的决定进行全面整党。整党是为了把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等各方面整顿好,领导人民搞“四化”、搞经济建设。要用经济建设的成果检验整党。党是整好了还是没整好,最后标准就是经济工作上去没上去,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能不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中的整党曙初在"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湖南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结合运动分别集中地进行了整党。这两次整党均是在"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特别是1968年至1971年的整党,"左"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加上林彪、江青两个...  相似文献   

11.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是第一批整党单位,在整党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党中央对“文化大革命”作了明确的结论,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但党校仍有部分同志在思想上存在着模糊认识,有的认为“文化大革命”不能完全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各个地区都出现过大量的由群众组织创办的各色小报,简称"文革小报"。"文革小报"是研究"文化大革命"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尤其是在研究地方"文革史"上,"文革小报"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通过"文革小报"的分析与研究,可以触摸到"文革史"中的"地方感觉",既可探究"文革史"中下层历史叙事与上层历史叙事的互动性,也可探究"文革"地方史的分层结构,从而在以地方史的基础上把握"文革"的总体史样态,使人们在认知历史的基础上,达到最终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975年邓小平一复出,就大刀阔斧地开展全面整顿工作。然而,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形势十分混乱的情况下,要搞好这项工作是不容易的。“文革”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邓小平搞整顿不能公开否定“文革”。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搞好整顿就要讲求艺术。“文革”有多大的成就,邓小平当时一句也没有讲。他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1975年年末,突如其来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是对自这年2月开始的“全面整顿”的否定,使当时的政治局势转入严峻,结果造成了“文革”后期又一场全国性的劫难。拉开“反击右倾翻案风”序幕的是刘冰等人两次上书毛泽东,揭发“文革”中祸乱清华大学的迟群、谢静宜的丑行,及其随后发生的对上书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一月九日,胡耀邦同志在中央机关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了党中央从一九七八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作出的九项重大决策:第一,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第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6.
霞飞 《世纪桥》2005,(9):48-50
人们对陈伯达在“文化大革命”中投靠林彪,很不理解,其实,这是有原因的。陈伯达在中央文革中陷入了孤立状态中央文革成立不久,陈伯达就陷入了孤立状态。这是为什么?首先是陈伯达拉进中央文革的那几个人,也都是有点政治野心的人物,他们早就看出来江青不光身份特殊(毛泽东的夫人),地位特殊(实际主政的中央文革副组长),而且看出江青在“文化大革命”中能够呼  相似文献   

17.
焕然 《湘潮》2004,(5):31-36
陶铸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夕调到中央工作的,“文革”开始不久就被打倒,后含冤去世。他经历“文革”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对“文革”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笔者读了一些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著述和资料,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典》(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诠释“文化大革命”的辞条.这两个辞条及一些著述中把“文化大革命”的过程而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6年5月“文革’发动到1969年4月九大的召开;第二阶段是九大到1973年8月十大的召开;第三阶段是十大到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这也是学术界这些年来对“文化大革命”过程的一致划分.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现写出来恳请专家学者们斧正.  相似文献   

19.
王力沉浮录     
霞飞 《党史博览》2005,(4):41-45
在中国,有两个王力:一个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原籍广西的王力,一个是曾在“文化大革命”前任中联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中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原籍江苏的王力。此文所说的王力,是指后一个王力。这个王力,曾经是“文化大革命”前期红极一时的人物。曾经是党内才俊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中北京高校造反派中的“天派”、“地派”并没有各自的统一组织;它们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并没有实质性的分歧;“天派”、“地派”都是中央文革小组的工具,它们都争做中央文革小组的“铁拳头”;“天派”、“地派”之间始终保持了力量的基本平衡;“天派”、“地派”两大阵营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