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翠芳 《台声》2004,(8):70-71
采访陈大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从一群台胞大学生中把他找出来,当时他正跟其他学生聊得火热,还打打闹闹着,同伴都亲切地称呼他“大刚”。 当记者提出要采访他此次大陆之行的感受时,他笑笑说:“我已经在北京一年了。”原来,他已经是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2.
“我是发言人。请提问!” 两会上,在追逐李肇星的记者中,一名外国记者说:“李肇星是全世界的‘外交明星’。以前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现在他在两会上重放光芒。”那么,这位“铁嘴外交官”是怎样炼成的呢?  相似文献   

3.
“油价刚刚涨了不久,怎么说涨又涨了。”记者坐上一辆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北京“现代”出租汽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向我嘟囔着汽油涨价之事。事情正如这位在中国如今叫师傅的人所言,到今年7月23日,全国的油价已经涨了5次了。为了因应汽油涨价对司机造成的损失,北京市对每位司机补贴了100元。即使这样,刘师傅仍有意见,显得无奈,他说,现在挣这份辛苦钱真是不容易呀!  相似文献   

4.
两年多来,在紧张忙碌于公务的同时,我一直记忆着这样一个初夏的上午:在轰轰隆隆作响的一台吊扇下与初始那个“莫文隋”的第一次亲切交谈。当南通人民广播电台和《江海晚报》一开始就热心报道、跟踪寻找“莫文隋”,并得知记者顾晓冬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莫文隋”时,我的心一下子沸腾了,也想立即能见到他——这位受人尊重的隐名捐助者。可是,已经成为”新闻人物”的他不想让人知道,除了  相似文献   

5.
前些日子,记者与一名刚从台湾旅游归来的友人相聚,闲谈之间问他:印象最深在何处?他嘿嘿一笑,嘴里蹦出一个字:吃!随后他告诉我,在台数日,除了跟团参观一些固定景点外,他就一直辗转游走在台湾各大城市的夜市,马不停“嘴”地吃着各种小吃。“真的好吃,种类多到吃不完,价格也合理。”其实去没去过台湾的人对台湾的美食都会有一些了解。无论是从官方正规的旅游宣传,还是从影视剧、大众传媒上的描述都可以体会到,“吃”早已经成为了台湾旅游当之无愧的头号招牌。一辆辆小吃推车、一间间小铺面对台湾的意义和作用让人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6.
闻载 《现代领导》2005,(5):40-41
向忠发。这位江面上的船夫。武汉三镇的“包打听”、“万事通”。成为工人领袖中一颗耀眼的新星。他被推翻了中共领导层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7.
岳建国 《中州统战》2002,(12):39-39
据10月10日《天府早报》报道,一位乘坐东航7419航班的乘客为开玩笑,竞宣称自己带有炸弹。结果,这位乘客被取消乘机资格并被拘留15天。这确实是一则值得一写的新闻。但当我读着《山西一无聊个体户开玩笑调戏空姐》的标题时,品味着文章结尾“据了解,这位旅客是山西省一名个体户”这样的句子时,心里很是不快:“个体户”的身份在这里必须交代出来吗?不管有意无意,这些句子都明显地表达出“只有如此阶层的人才有如此素质”这一具有行业歧视的信息。我想,只要上了飞机,大家都是乘客,出了这样一个小插曲,记者写稿子时能不牵扯他的职业和身份就不要牵  相似文献   

8.
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到一名智勇双全、屡破大案的“擒敌能手”,二十多年来,他始终奋战在打击现行犯罪工作的第一线,抓获各种作奸犯科之徒5000余名。不甘平淡的天性与永不言悔的一腔赤诚,使这位“编外警察”的人生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他没有高等学历,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他守在窑火炉旁,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双手沾满泥巴,但把绞胎瓷写进全国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中原名瓷"章节;他身为民间艺人,但让当阳峪绞胎瓷载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他就是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传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柴战柱。这位从窑炉旁走出的工人,是如何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继而又成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呢?在此,记者探寻了他为复燃熄灭千年的神秘窑火所走过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0.
“新官上任三把火”。刚任省政协主席的聂荣贵同志的“三把火”烧得怎样?面临加快改革、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政协工作之“火”怎样才能燃烧得更灿烂更辉煌?最近,记者采访了聂主席。 在省政协一间简洁明净的办公室里,刚从农村厂矿调查回来的聂荣贵首先从调查研究提起话题。他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  相似文献   

11.
一位抱着婴儿的妇女愤怒地指控一名男子:“他是强奸犯!”这位男子极力否认“我没有强奸”他究竟有没有强奸?妇女将怀中的婴儿交给公安机关要求作亲子鉴定,终于找到了兽性的克星。  相似文献   

12.
曲文上次接受记者采访是2005年7月。当时他刚工作1个月,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出生在一个大款或官员家庭。 在他看来,正是家庭背景不同.才导致他和一位同学在找工作上的冷暖不均。现在,他已经换了两份工作,也习惯把那份“不平”看作“正常的社会现象”,自称“早就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13.
史宏友刚上大学时因为品学兼优被选为班长,后因迷恋上网一年竟有四科基础课不及格,按规定应该降级。可是史宏友却花50元钱在劳务市场雇个“爸爸”来校签字,办理了退学手续。随后的两年间,史宏友在大学外租间房住,拿着父母供他上大学的钱,成为了“专业网民”。他寒暑假、节假日都回家,还经常给父母打电话报告“情况”。不知情的父母,紧衣缩食,每个学期给他几千元的学费,每个月给他往银行卡里汇进500元生活费。史宏友的父母都是收入很少的工人!雇爹签字办理退学,学校有没有责任?史宏友还有没有复学的希望?史宏友的父母能否承受如此重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4.
张“全知”,原名张泉之。在周围老头眼里,1936年出生的他知道的东西最多。退休前,张泉之是新华印刷厂的工人。这位经历了中国风雨变迁的老人没有想过自己能有钱。“刚退休那会儿,想过如果有实力就再创业,”在北京西城月坛小区里遛鸟的张泉之说,“现在如果有钱了就多资助孙子读书。”  相似文献   

15.
虽然我们对歌手林依轮并不陌生 ,但你了解他多少呢 ?记者 :依轮 ,你的名字怪怪的 ,又挺好听的 ,可有来历 ?林依轮 :这是我的艺名 ,其实我的本名叫林方 ,我哥哥叫林东 ,姐姐林红 ,加上我 ,刚好组成“东方红”。后来 ,被迫改名 ,是因为刚踏入歌坛时 ,“林方”总被人叫做“林芳” ,经常被误会为是女的。公司为我取了个名叫“林一轮” ,意思是“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 ,但我觉得“一”字写出来不好看 ,最终将名字定为“林依轮”。记者 :听说你当歌手很偶然 ,具体是怎么个过程呢 ?林依轮 :80年代国内原创乐坛刚起步 ,我和几个朋友经常在一起学李…  相似文献   

16.
“现在,参加公民旁听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2005年12月1日,家住南川市盛丰源小区的庞泽忠向记者谈起了他参加公民旁听的体会。自从两年前重庆南川市人大常委会实行公民旁听制度以来,这位61岁的退休教师已经6次旁听了人大常委会会议,对此,他颇感自豪:“我现在是南川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次数最多的人,今后只要有公民旁听,我都要报名申请参加。”  相似文献   

17.
3月14日10点许,刚参加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位于大会堂三楼的金色大厅,如约与中外记者会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这已成为他任总理以来的一项固定活动,而对于参加“两会”报道的三千多名媒体记者来说,这一刻也最为他们期待。  相似文献   

18.
一女生暗恋同校一男生,竟将男生照片与自己照片通过某影楼的“移植手术”,炮制出一张婚纱照。见到这张照片后,自认为受到伤害的男生欲起诉这位女生。近日,该男生向记者反映了详情。这位男生称,他是四川某大学的一名在校学生,名叫杨生,炮制婚纱照的同校女生名叫李×。杨告诉记者,去年11月25日,杨向李借了一本山水画册。晚上,他和几个同学踢球后回到寝室翻看这本画册。一翻,他惊  相似文献   

19.
<正>“我省某地一个化工企业每年利税几百万元,由于上马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容量,为处理善后工作政府拿出上亿元资金埋单。”“省内一些发达地区接连出现了‘老板发财,群众埋怨,政府埋单’的环保事件,教训深刻。”……以上这些话,是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李泽林曾公开说过的。在这次采访之前.它们给观察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这位刚进入花甲之年的在这一行干了几十年的“老环保”来说,种种与环境有关的问题也许早已融入了他的生活、他的思想……这一切,使得观察记者的脑海中跳出了几个关键词:专业扎实、有想法、性格硬朗,从而渐渐勾勒出这位环保领导的个性化形象。  相似文献   

20.
8年前,他是一名让无数人羡慕,稳端“铁饭碗”的国家干部;8年中,他白手起家,从无到有,饱尝了创业路上的辛酸,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创业史;8年后,他苦尽甘来,圆了24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之梦,成为敦化市数以万计再就业大军中的领头雁,鼓舞和激励着无数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决心。让我们直面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赵长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