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世纪之交,贵州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贵州是全国八个民族省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1325.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6.77%,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居全国第三位。 贵州是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区省份,在全省17.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97%是山地和丘陵地,其中喀斯特地貌区12.9万平方公里,占土  相似文献   

2.
贵州,拥有喀斯特地貌所有地面地下形态,被誉为“世界喀斯特地貌精品”。大概是“天无三日晴”的缘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贫瘠的喀斯特地貌上长出了苔藓、草丛、灌木和森林,看上去绿油油的,被称为“绿色的喀斯特”。  相似文献   

3.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上游及其分水岭地带,生态位置十分重要。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面积达1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居全国第一位。由于岩溶地貌广布,山高坡陡,河流深切;土层浅薄,  相似文献   

4.
鸟瞰贵州,层峦叠嶂、连绵纵横,大娄山、乌蒙山、武陵山等,重重山脉构成波翻浪卷的山海.崇山峻岭间,赤水河、北盘江、乌江等河流,奔流不息.贵州不仅是山的王国,也拥有水的灵动,喀斯特地貌和独特的气候造就了得天独厚的避暑资源,让这里望得见山也看得见水.  相似文献   

5.
贵州是中国野生动物最丰富的地域之一,因位于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中上游交错地带,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湿润,自然环境复杂,所以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有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因素。贵州,自古以来就属于贫穷、落后、边远的地区。在农耕时代,由于远离中原文化区,社会发展进程缓慢;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对华贸易和资本输出主要在东部;旧中国垄断全国经济命脉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其产业布局也极少涉及贵州;解放后,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虽给贵州增加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基础,但由于布局不合理,也未能很好地发挥其效益。历史的贫穷落后,使贵州经济发展缺乏应有的坚实基础。 二、区位和地缘因素。贵州处于“三不沿”(沿海、沿江、沿边)的西南内陆,属于喀斯特地貌集中连片的石山区,山地占87%,丘陵占10%,平地只占3%。由于受此硬环境约束,交  相似文献   

7.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除汉族外,有48个少数民族约一千余万人,占贵州全省总人口的1/3,大多分布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安顺、毕节、威宁及六盘水一带,而这一带又是贵州岩溶地貌最发育地区。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各种景观千姿百态,观赏价值极高,有代表性的以喀斯特景观为主的自然风光景点就有100多处。分为瀑布、峡谷、溶洞、石林、山岭、湖泊、温泉等类型。与相邻的云南、广西两省区相比,虽同属喀斯特地貌区,但贵州的喀斯特景观品种最全,品位最好。其中最著名的有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红枫湖、(氵舞)阳河、赤水十丈洞、马岭河峡谷、荔波樟江八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威宁草海、赤水桫椤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这些景观、景点绝大部分都处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且多数还没有得到深度开发。 贵州除自然风光资源外,最具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就是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据统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显得尤为迫切。朱钅容基同志曾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等条件,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我们对贵州气候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找准和辩证地看待贵州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合理地开发贵州气候资源,运用气候和自然规律发展贵州特色农业至关重要。一、“优势”与“劣势”问题贵州是一个岩溶化的中低纬高原山区,山地面积占97%,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等特点。相当部分地区的农作物都能一年两熟,在…  相似文献   

9.
要使贵州民族医药在市场中迅速做大做强,就必须高度重视我省中草药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在贵州少数民族人民长期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形成了以苗族医药为主,侗族医药、水族医药、布依族医药、仡佬族医药、土家族医药及彝族医药等多种少数民族医药为补充的贵州民族医药体系。贵州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湿润温暖的气候,非常适宜中草药生长和中药材种植,为中国四大中药  相似文献   

10.
贵州多山,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是我国唯一一个没有平 原支撑的省份,特殊的地质形态,与特定的海拔、纬度、气候相结合,造就了一 座山奇水秀的"绿色喀斯特王国"。贵州又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之一,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3左右。世界上最大的苗寨、侗寨,最古老的东 方"情人节"、美妙动听的侗族大歌、历史悠久的水书等,都掩藏在贵州大山深 处的各种民族村寨里。偏远的地理位置和不便的交通,成就了这里珍贵的原生态 环境,为世界保留了一大批多民族文化遗产,但人多地少的矛盾和经济发展的滞 后,也使得这里贫困程度较深。  相似文献   

11.
在5月30日召开的全省旅游市场专题座谈会上,省委副书记王富玉说:"贵州没有SAR5,没有禽流感,没有地震,有的只是清新的空气,凉爽的气候,优美的环境,浓郁的民族风情,到贵州旅游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除汉族外,有48个少数民族约一千余万人,占员州全省总人口的1/3,大多分布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安顺、毕节及六盘水一带,而这一带又是贵州岩溶地貌最发育地区。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各种景观千姿百态,观赏价值极高,有代表性的以喀斯特景观为主的自然风光景点就有100多处。分为瀑布、峡谷、溶洞、石林、山岭、湖泊、温泉等类型。与相邻的云南、广西两省相比,虽同属喀斯特地貌区,但贵州的喀斯特景观品种最全、品位极高。其中最著名的有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红枫湖、(氵舞)阳河、赤水十丈洞、马岭河峡谷、荔波樟江八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威宁草海、赤水桫椤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这些景观、景点绝大部分都处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且多数还没有得到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世人皆知云南石林,而不知贵州也有石林。其实,贵州不但有,而且具有多样性。贵州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石林大多发育在二迭系产状平缓的石灰岩中,经过大自然亿万年风雨的雕琢,岩石节理裂隙受溶蚀出现差异性风化作用而形成。贵州境内形态备异的石林景观多达数十处,奇异  相似文献   

14.
梓夫 《支部生活》2007,(10):27-28
一红河州的做法也许是我省从源头上打造"放心餐桌"的一个缩影。红河州地处滇南,气候湿润,光照充足,是我省重要的蔬菜水果基地。目前,红河州已建成蔬菜基地90万亩,水果基地65万亩,水果生产规模和产量居全省第一位。  相似文献   

15.
岳振 《当代贵州》2013,(28):15-19
毋庸置疑,百亿企业是贵州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2012年,贵州省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6家,总资产为4567.10亿元,营业收入3784.96亿元,接近当年全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6%;纳税总额共计517.85亿元,分别占当年全省税收总额与财政总收入的75.97%、31.49%;从业人员超过31万人.从排名情况看,贵州电网公司连续三年名列第一,其2012年营业收入为56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6%.新晋“百亿俱乐部”的是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航天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20.66亿元和102.37亿元,名列第13位和第16位.  相似文献   

16.
在17.6万千方公里的贵州高原上,山地占97%,喀斯特地貌占73%,世世代代生活在“石头王国”的贵州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石文化”。在贵州省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40处文物古迹中,属于“石文化”系列的就有80多处,占1/3强。  相似文献   

17.
<正>让世界知道一座城市也许容易,让世界了解这座城市则不简单。不过,倘若从一道千丈瀑布里来触摸这座城市,或许会简单许多。比如安顺。千百年来,黄果树大瀑布的壮美气魄,赋予了安顺以大气、秀气与灵气。安顺,作为贵州旅游的发源地,是贵州喀斯特地貌带最精华最美丽的地方,自开埠以来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魅力:彰显一座城的底蕴与底气历史似乎颇为眷顾安顺,虽居西南一隅,却不时在这里留下篇章和典故:作为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商风日盛,历经百年,曾领黔地之先,有"商业之盛,甲于全省"之谓。  相似文献   

18.
目前,贵州乡镇企业产值已占全省生产总值四分之一,乡企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一,乡企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一,上缴税金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11%。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50%以上。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和积累,贵州乡镇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打下了较为深厚的基础,为今后争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乡镇企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郊区工业的发展,工业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郎艳林 《当代贵州》2023,(45):28-29
<正>贵州草原有怎样的特点?如何进行有效修复和保护?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模式?和全国其他地区草原相比,贵州对草原的开发利用处于怎样的水平……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草地生态与牧草生产等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贵州师范大学教授王普昶。从“地无三尺平”到一马平川的草场,高山草原,是贵州喀斯特地貌孕育的奇迹。多年来,我省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草原做出了诸多努力,  相似文献   

20.
今春以来 ,点点嫩绿铺洒在乌江两岸、苗岭山麓。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战鼓 ,我省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正以从未有过的喜悦与激情 ,揭开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序幕。“在西部大开发中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重点 ,也是根本。党中央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宝贵的历史机遇 ,再造贵州秀美山川。”省林业厅的同志欣喜地说。我省急剧恶化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土地质量、触目惊心的水土流失 ,不仅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也使全省人民忧心忡忡。本来 ,我省气候温暖湿润 ,雨水充沛 ,适合多种林木生长 ,素有“宜林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