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红 《红岩春秋》2008,(5):30-33
1979年初春,邓小平在访美期间结识了美国石油巨头哈默,两人一见如故。邓小平以战略家的深思熟虑直接邀请大名鼎鼎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蒙德·哈默访问中国。随后,邓小平亲自部署和推进了中外第一个大型合作项目——开发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此项合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史写下了伟大的序篇。  相似文献   

2.
利用外资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以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深思熟虑,直接邀请大名鼎鼎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蒙德·哈默访问中国,并亲手敲定了这位外国企业家在中国投资  相似文献   

3.
1979年1月28日,也就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邓小平应邀飞抵华盛顿,开始了对美国为期8天的正式访问.在整个访问中,邓小平多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立场.这些原则立场,今天仍然是我们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4.
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问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与邓小平会见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整整沉默了一分钟,然后发表了自己系统的见解。其中。第一次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乘飞机到美国访问。邓小平一行稍事休息后,便来到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的郊外住宅,参加一次别有风味的家庭晚宴——吃烤牛肉。这次晚宴是在一年前预订好的。那时,布热津基斯奉卡特总统之命到北京商谈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邓小平为他举行了一次丰盛的宴会。在品尝了可口的中国菜后,布热津斯基邀请邓小平有机会到美国品尝一下美国家庭的饭菜,这次邓小平就是来践约的。  相似文献   

6.
1979年1月,在《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后不久,为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应邀穿洋过海飞往美国访问。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正式访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率团访美期间,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热情设家宴招待了邓小平。宴会开始后,觥筹交错,笑语声声。酣畅耳热之际,布热津斯基当众发表高见,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7.
卡特总统时期,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在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中美建交的障碍得以排除。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发表了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在中美建交谈判的过程中,卡特总统就向邓小平发出了正式访问美国的邀请。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正式访美。1月28日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1979年初,邓小平出访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在这极富深远历史意义的8天时间里.邓小平除了同美国总统卡特等正式会晤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事活动。这其中,最耐人寻味、感人泪下的无疑是邓小平与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斯诺之前妻海伦·福斯特的会见。在这次会见中,邓小平意外地收到了一封42年前毛泽东写给自己的亲笔信。  相似文献   

9.
1948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由邓小平同志任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委、左起:栗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1974年底,毛泽东主席和邓小平同志亲切握手1979年1月29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在白宫举行仪式,欢迎小平访问美国。1990年2月,邓小平与江泽民等同志会见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委员。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先科激光公司参观。1988年11月8日.邓小平同志来到出席中国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的作家、艺术家中间、他强调指出,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  相似文献   

10.
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1月28日至2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9天中,小平同志开朗和坦率的性格给美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在会谈中所表现出来的大家风范以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更使时任美国总统卡特钦佩不已,他说:“中国人似乎知道如何表达他们对国家的自信和自豪,却又并不傲慢。”  相似文献   

11.
正1937年,美国新闻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历经艰险,独自访问延安。在毛泽东和朱德帮助下,她得以见到许多中共要员和红军高级将领,但未能与已率部赶往前线的任弼时和邓小平谋面。直到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海伦·斯诺终于见到了邓小平,并将珍藏了42年的毛泽东的亲笔信交给了他。1979年1月30日晚,美国华盛顿,新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举行盛大的招待会,庆祝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时,  相似文献   

12.
孟红 《党史博采》2024,(1):29-33
<正>身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心系国家富强、人民福祉,他的春节大都在殚精竭虑考察调研、思考决策改革开放事业中度过。为重要外交,在飞往美国的航行途中过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应美国政府之邀,邓小平于1979年1月正式访问美国。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新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行动。  相似文献   

13.
正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迈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新时代。次年1月29日至2月4日,邓小平接受美国总统詹姆斯·卡特的邀请成功访问美国,中美关系揭开新篇章。鲜为人知的是,邓小平在访美前,接受了美国记者的联合采访,让西方人认识到:邓小平"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领导人"!一1979年1月5日上午,在外交部部长黄华、外交部顾问浦寿昌陪同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会见在中美建交  相似文献   

14.
历史进入本世纪七十年代末,香港的前途归属问题开始逐渐成为世人注目的焦一点,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开始成熟。1979年3月下旬,英国政府派英国驻香港总督麦里浩访问中国。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香港总督访问中国。3月29日,邓小平接见了麦里浩。邓小平说:我们把香港作为一个特殊地区、特殊问题来处理。到了1997年,无论香港问题上口何解决,它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证。说清楚一点,就是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因此,请投资者放心。麦里浩返港后披露他访华的目哟,同时转述了邓…  相似文献   

15.
1979年1月31日中午,邓小平在美国访问,在布莱尔大厦同11名有影响的美国新闻工作者共进午餐。午餐会上,他呼吁美国、中国、日本、西欧和世界其它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他说:“我们认为战争的危险来自苏联,对国际和平、安全和稳定的威胁来自苏联。我们大家可以做这么一件事:苏联在哪里搞,我们就阻止它,破坏它,挫败它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捣乱。”关于中越关系,邓小平说:“越南起的作用比古巴更坏。”“我们把越南叫做东方的古巴,对付这样的人,没有必要的教训,恐怕任何其他地方都不会收到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永昌 《奋斗》2005,(2):31-3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是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他们的一篇论文《企业核心能力》中首次提出来的,迄今为止已有14年历史,最近几年引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开来。现在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研究的热点,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成为企业家普遍接受和共同研究的核心之术与制胜之本。  相似文献   

17.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建国30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入首次访美。邓小平在华盛顿期间,美国进步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交给邓小平一封自己珍藏了42年的毛泽东在1937年写给他的信。故事还得从三十年代说起。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陕北时,采访了中央红军和党的许多领导人,因当时朱德、刘伯承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仍在长征途中,所以,他离开陕北后,希望他的妻子到延安去,以便会见更多的红军领导人和根据地各界人士。海伦·斯诺本人也早就想到陕北去,打算继《西行漫记》之后,再写些报道中国红军和…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邓小平曾两次到过美国:一次是 1974年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在美国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表演讲;一次是 1979年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也是建国以来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访问。他的两次美国之行,不仅在当地引起了强烈震动,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且也为世界所瞩目。   经毛泽东提名,率团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首次阐述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974年,联合国接受亚非拉成员国的提议,决定于 4月在美国纽约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结束一个星期.邓小平便离开北京.陪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去四川访问。途中.他介绍“十二大”的情况时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十二大的作用与我们党的七大一样。七大把革命引向胜利,十二大将把建设引向胜利。”邓小平为什么给予十二大如此高的评价?它又是...  相似文献   

20.
<正>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应邀赴美国进行了9天的正式访问。9天内,75岁高龄的邓小平参加了超过80场密集活动,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长期以来的错误看法,被美国媒体形容刮起了"邓旋风"。日前,一部讲述邓小平1979年访美历程的电影《旋风九日》在全国公映。电影用真实详尽的文献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