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本文原题为《什么是“稳定經济計划”?》,它揭露美帝給予印度尼西亚1千7百万美元的貸欵的目的,是使印度尼西亚放弃它目前正在执行的改革殖民地經济代之以民族經济的国家全面建設計划,而强迫印度尼西亚执行美帝設計的所謂“稳定經济計划”,以保持美国壟断资本的地位,并加强对印度尼西亚渗透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印度的第三个五年計划(1961—1965年)已經被議會、政府通過和批准了,并且强調它是一項法律。這一計划(印度稱之為“綱要”)是整个國家經濟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的組成部分。当然,它不能同社會主义國家的經濟計划混為一談。印度的經濟綱要的制定和實現是在一个資大主义法則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3.
印度尼西亚經濟发展計划的調整工作,是由国家計划局受权辦理的。各种基础计划由政府的各个部編制。計划局的職务是审查,修正和綜合这些計划編入国家的投資預算內。国家計划局对投資預算的执行負有行政的責任。  相似文献   

4.
前言 从一九六○年到去年(一九六四年)年底的五年間,柬埔寨曾以八十亿瑞尔的資金(其中国家財政資金五十五亿瑞尔,外国援助二十五亿瑞尔),实行了所謂第一个五年計划,以便加速該国的經济社会建設。这个五年計划,由于为了弥补先前所实行的經济社会建设二年計划(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年底,但因开  相似文献   

5.
达篇文章是联合国亚州远东經济委員会1957年度的調查报告,將印度的第一个五年計划和第二个五年計划的实施作了一些比較和說明,可供研究印度問題特別是研究經济問題者的参攷。但应指出,印度走的所謂“社会主义道路”及其采取的“国营經济”措施,在发展民族独立經济方面虽有它的进步的一面,但與社会主义国家經济却有本质的不同。同時,也不可能导致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6.
最近,美国在所謂援助落后国家的口号掩盖下,从什么“开展貸款基金”項目中,提出2亿1612万6千美元对东方国家进行經济侵入,其中有关东南亞国家的有:(1) 錫兰、經濟侵入項目及金額包括可倫坡郊区鉄路事业的750,000美元,公路事业900,000  相似文献   

7.
在1951年正式采取第一个五年計划以前,印度并沒有一个适当和完整的經濟計划。英国對于印度的經濟發展可說是漠不關心的。英國統治印度的末期,曾经試图采取有限度的經济發展計划。例如在1905年,曾分别設置帝國工商部;邦政府方面也紛紛提出他們的工業計划,要求中央政府給予协助和指導。應当指出,一般享有特权的英国人却非常反  相似文献   

8.
美帝国主义扶植沙立親美卖国集团的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帝国主义为了排擠英国在泰國的势力,除了在泰國策动政變,积极扶植反动集團外,并在1950年誘廹泰國簽訂旨在加强对这个国家經济和軍事控制的所謂“泰美济濟援助協定”和“泰美軍事援助协定”。据不完全的統計,从1950年至1960年止,美国給予泰国的“經濟援助”共为2亿2千400万美元;①“軍事援助”  相似文献   

9.
前言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为了对英美帝国主义者的新殖民主义計划进行全面的对抗,与所謂“馬來西亚”地区断絕了貿易关系。凡是真正要建立印度尼西亚民族的、民主的及不受帝国主义者任何控制和压榨的經济結构的印度尼西亚人民,对印度尼西亚出口商品在銷售方面所应采取的那一种途径問題,不能不再一次引起严重的注意。他們之所以严重地注意这个問題,是很自然的,因为出口問題是目前印度尼西亚經济里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马来亚聯合邦政府,从今年開始执行了所謂旨在“增加农业生产”和“擴大就業机会”的“第二个五年計划”。据報導,這个計划一共投资505,000万马元,其中公共部分215,000万馬元,私營部分29亿馬元。在公  相似文献   

11.
“一个落后国家在开始巨大的工业化过程之前的特有的情势的特点,可以說一方面是这个国家的經濟活动的实际状态和对于工业发展的現存障碍之间的紧张关系,另一方面是这种发展所包含的巨大的希望。”(註一) 一个哈佛经济学家关于十九世  相似文献   

12.
英国資本帝国主义漠視了正在为維护和争取决定自身命运而斗争的北加里曼丹“人民的疾苦”,企图通过所謂“馬来西亚”的新殖民主义計划——北加里曼丹已被强併在內——千方百計、尽力維持它庞大的殖民主义资本。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說的“全面建設計划”和以前所公布的“五年計划”一样,是印尼資产阶級标榜“社会主义”的一种表現。正如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所說的那样,这些所謂“社会主义者”也“想用各种万灵藥方和各种补綴办法来消弭社会災难而毫不伤及資本和利潤”,并且常常以全民利益的体現者出現。这个“全面建設計划”除了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之外,它的命运也不会乐观。就連本文作者也不能否認“我們过去十年来(1950~1960)的建設計划,大部分工作沒有完成任务,仍旧是紙上的計划而已。撇开社会制度不談之外,它的資金来源就很困难,一部分是依靠外国投資,另一部分就是增加人民的賦稅和增发通貨。此外,印尼的某些資产阶級集团还企图將国营企业私有化,并勾結外国壟断資本来壮大他們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緬甸在制訂經济計划之际,如果对国家目前的經济情况心中无数,是无法进行計划的;要作到心中有数,就必須进行确切的經济調查。所以决定在今年(1964年)8月10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內同时进行一次經济調查。作者曾被派到叫棲县(位于曼德勒以南——譯註。)的桥头鎮,負責該鎮的調查工作。  相似文献   

15.
印度在最近十年来,曾先后执行过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計划,并且从1961年4月起又將开始实施第三个五年計划。我們知道,印度早在1951年便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計划,重点是提高农业生产。由于沒有触动封建土地关系的根本基础,所以粮食危机不但沒有解除反而日益加深,这可从近几年来几乎一直依賴进口粮食这一事实得到証明。第二个五年計划从1956年起,重点是发展工业,但开始不久以后就面临由于依賴外援、增发通货所引起的重重困难,因此执行情况很为不妙,特別表現在外国壟断資本控制印度經济的力量加强,主要工业不能完成指标,批发价比1956年前上漲了20%以上,所以人民生活并沒有得到改善。卽將开始实施的印度第三个五年計划,旨在增加农业生产,同时又着重发展工业,它是經过印度人民院辯論之后通过的,而印度国內外的报刊,也曾就这个計划发表了不少的評論,但几乎一致集中在面临資金来源困难这一个問題上。应当指出,印度的几个五年計划,特別是卽將开始实施的第三个五年計划是在标榜实行“社会主义”的幌子下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以換取帝国主义的“投資”和“援助”来壮大大資产阶級的力量的。由此可見,大資产阶級的利潤將不断上升,而印度人民的痛苦却更加深重。  相似文献   

16.
一、經济變革的新的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終結以來,世界經济上发生了許多變革,不論从它的性質或狀态來說,都比近代史上的任何时期,有它显著的划时代的意义。而其中基本的變革,第一是占支配地位的資本主义統一市塲的瓦解;第二是长期在西歐列强支配下的殖民地、附屬国的独立运动的高涨。由于这些基本的變革,世界經濟出現新的阶段。例如,不发达国家的独立的經濟开发計划固不用说,就如西歐共同市塲也正摆脫难产状态而結成了;以及在从前認为是神話的通貨有限度的自由兌换的实現等等,都是这个新阶段的表現。  相似文献   

17.
一、經济建設的实际开支 泰国在六年計划(1961—66年)中,总的支出为二百十三亿銖,其中約三分之一的六十九亿銖預定依靠外国的援助及貸欵。 在总数二百十三亿銖之中,一百零四亿銖是为第一期三年計划的預算;在这一百零四亿銖之中,預定有五十五亿銖由国家預算中拨欵  相似文献   

18.
去年五月间,在英国的策划下,马来亚联合邦總理拉赫曼提出了一个所謂“马来西亚联邦”計划。这个計划企图把马来亚、新加坡、北婆罗洲、沙捞越和文莱这五个地区拼凑为一个總面积有33万平方公里,總人口約有1千余万的“马来西亚联邦”。其主要目的是企图建立反共基地,压制民族独立運动和加强殖民統治。但应当看到,英马双方亦各有打算,英国想通过这个计划,利用拉赫曼反动政权来鎮压新马和北婆罗洲、沙捞越、文莱三邦日益高涨的民族独立運动,继續保持英国的殖民利益,并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和剥削,抵抗美国势力的渗入;而馬來亚統治集团则想通过这个计划来达到其扩张领土的野心,提高其在东南亚的地位,加紧对这些地区人民的統治和掠夺,并有排挤华人經济文化的企图。 由于近年来美国势力在这些地区作别有用心的扩展,拉赫曼也不时有投靠美国的表現,这又不免引起了英国的团团疑虑。因此,英马双方目前在筹组“马来西亚联邦”的时间、步驟和方法上还有分歧。但应着重指出,“马来西亚联邦”計划是个反动阴謀,所以,现在正遭到新马和北婆三邦人民及华人的反对。 本期特将有关材料特别是把“马来西亚团结咨询委员会”所发表的备忘錄彙编成“马来西亚联邦”問題专輯,以供讀者参(?)。  相似文献   

19.
印度第三个五年計划多少給人有點扫兴,那就是對这个計划注意的那一部份人。当第一个五年計划公布时,大家認為是一件很新奇的事,因此對它都很注意。第二个五年計划是由著名的經濟專家草拟的,并且宣布將准備一个有广泛基礎的工業建設,所以也引起了人民的兴趣。結果,這兩个計划沒有給予人民以愉快和希望,因此,不幸的是印度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没有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20.
Ⅰ.人口1.东南亚各国人口估計2.東南亚各国經濟活動人口统計Ⅱ.生產1.東南亚各国生产指数2.东南亚各国米谷产量3.東南亚各国天然橡膠产量4.東南亚各国有代表性的商品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