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要闻     
《瞭望》1996,(44)
克里斯托弗结束非洲之行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10月7日至14日相继访问了马里、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南非和安哥拉非洲五国及非洲统一组织总部。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推动非洲国家接受美国关于建立“非洲危机反应部队”的要求和推销反对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连任的主张。但非洲的舆论认为,他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处处受到冷落。 登革热肆虐新德里 在印度已流行一个多月的登革热还在进一步蔓延。截止到18日,新德里死于登革热的总人数已达206人,登革热患者已达4500人。登革热是一种致命的急性热带流行病,主要由蚊子传播。  相似文献   

2.
就在伊拉克危机和朝鲜核危机步步升级、危如累卵之时,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于2月22日~25日对东亚中日韩三国进行了旋风式的访问,来去匆匆,不舍昼夜。不问自明,鲍威尔此行是要寻求三国在处理两个危机,特别是朝鲜核危机上的合作。虽然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放言“美国有能力同时打两场战争”,但是,看来布什政府还是不愿意同时挥起两个拳头。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与东盟在全球反恐行动中的合作似乎又上了一个台阶。7~8月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展开了他的东南亚之行,他此行的中心议题就是恐怖主义。鲍威尔在多个场合对东南亚国家在反恐行动中给予的各种合作表示赞赏,7月29日访问泰国时,他还把东南亚称为继阿富汗之后的  相似文献   

4.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11月3日至10日对巴林、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苏联、英国和法国进行了访问,同这些国家领导人以及在沙特同科威特的埃米尔、在埃及同中国外长就海湾局势举行了会谈。用贝克行前的话来说,此行目的是为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3月8日至17日对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以色列、叙利亚以及苏联和土耳其进行了访问,重点是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磋商海湾战后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有关问题。但据《纽约时报》报道,贝克此行对解决中东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海湾战争实际上并未给(解决)阿拉伯以色列问题带来多少新思想”。 随着海湾战争的结束,阿以问题突出了。在海湾危机期间,一些阿拉伯国家曾批评美国政府在对待以色列侵略和伊拉克侵略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而美国政府要员为了拉阿拉伯国家反对伊拉克也曾多次许诺:在解决了伊拉克问题之后,美国将竭尽全力解  相似文献   

6.
东京专电中曾根康弘在组成第二届内阁之后,于二月六日在施政演说中强调,日本的外交以日美关系为基轴;在军事上,将维护日美安全保障体制。这是中曾根内阁的既定方针,因此,新内阁一成立,第一个重要的外交行动,就是派遣外相安倍晋太郎访问美国,贯彻执行这个方针。从安倍此行可以看出,在亚太地区苏美军事对峙更趋紧张的形势下,日美两国急于加强战略上的合作,有意缓和双方的经济摩擦。安倍与美国总统里根、国务卿舒尔茨、国防部长温伯格等举行了一系列的会谈。据报道,会谈包括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任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上任伊始,便出访欧亚9国,从2月15日至25日,历时10天。国务卿上任,对欧洲访问,本是例行公事。但奥尔布赖特此行更负有同盟国商讨北约东扩,消除俄国疑虑的重任,因此欧洲之行便包括了对俄罗斯的访问。至于亚洲,历来不是新上任国务卿首次出访的地区,但这次却在转完欧洲之后前往亚洲,且除了盟国日本和韩国外,最后落脚在中国,这便突出了亚洲事务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分量。北约这一冷战产物,本应随冷战而去的,但1991年北约国防部长举行  相似文献   

8.
克里斯托弗艰难的亚太之行魏国强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从3月4日起对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这次访问是在美日贸易纠纷有所增温,亚太国家感到担心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其目的主要是寻求亚太国家的支持,进一步对日本施加压力。但从实际情况看,克...  相似文献   

9.
拉美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倾向越演越烈,美国国务卿赖斯赴"后院"扑灭大有蔓延之势的反美之火,却收效甚微。美国国务卿赖斯近日对拉美进行了她上任以来的首次访问,短短5天先后访问了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和萨尔瓦多等4个国家。美国向来把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后院"。"9·11"事件以后,布什政府由于忙于反恐和处理阿富汗及中东问题,无暇顾及拉美事务。然而最近几年,拉美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倾向愈演愈  相似文献   

10.
华盛顿专电5月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同国防部长阿斯平、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和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等高级官员举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战略会议,拟定了美国解决波黑危机的方案。据透露,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部分取消联合国针对波黑交战各方的武器禁运,向装备较差的穆斯林族提供武器;在穆斯林族得到武器并熟悉使用方法之前,对波黑塞尔维亚族的重炮阵地、指挥中心、军火库和铁路枢纽等军事目标进行有选择的空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10,(36)
<正> 近一段时期以来,有的国家以巴基斯坦的天灾为"良机",试图用国际舆论来破坏中国和巴基斯坦友好的感情纽带。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高调宣布将对巴援助承诺从9000万美元提高到1.5亿美元。美国的阿富汗-巴基斯坦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于2月10日至18日对独联体7国进行了为期9天的穿梭访问。这是贝克在3个月内第三次前往独联体国家访问,表明美国十分重视同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建立和发展关系。 贝克的访问分两个阶段进行。从2月10日至16日,贝克依次访问了摩尔多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接着又前往俄罗斯访问两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7,(30)
全球要闻(7月14日———20日)奥尔布赖特结束欧洲之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7月14日结束对捷克的访问,从而完成她自11日开始的斯洛文尼亚、俄罗斯、立陶宛和捷克之行。奥尔布赖特此行与美国总统克林顿13日结束的对西班牙、波兰、罗马尼亚和丹麦四国的8天访...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3月6日结束了他近四年来对中国的第三次访问,也是他作为国务卿在一个外国逗留时间最长的一次访问。 舒尔茨一行是今年以来第一批到中国访问的西方国家的重要官员。由于不久前中国高层领导人事变动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包括美国人士在内的许多外国朋友对中国的政策是否会改变等问题产生了  相似文献   

15.
6月29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开始访华,这是她亚洲三国行的最后一站。赖斯此行选择日、韩、中三国,重点在朝核问题。6月26日,鉴于朝鲜同意近期内全面申报核计划,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和敌国贸易法中除名,种种迹象显示朝核问题有可能迈出实质性一步。值得注意的是,赖斯前往北京讨论朝核问题前,先访问中国地震灾区四川,表达美国人民的慰问和同情。这个小小的插曲给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务卿赖斯1月中旬对中东地区进行了今年的第一轮闪电访问。短短四天时间里,赖斯先后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约旦、沙特和科威特等国家,并在科威特同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以及埃及和约旦八国外长举行了联席会议。赖斯的此次中东之行恰在美国公布对伊拉克政策调整几天之后,因此颇令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17.
7月7日到12日,美国总统布什出访塞内加尔、南非、博茨瓦纳、尼日利亚和乌干达等非洲5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四位出访非洲的在任总统。和2000年初布什入主白宫时忽视非洲的情况相比,美国关注的焦点忽然转向非洲耐人寻味。在美国政府疏远非洲数十年并留下许多空头支票后,如何拉近和非洲国家的关系,是布什此行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务卿赖斯2月27日结束对中国为期两天的访问后,乘专机离开北京赴日本继续访问。在抵达中国访问之前,赖斯先访问了韩国。在韩国,赖斯参加了韩国当选总统李明博的就职仪式,并与李明博、即将离职的韩国外长宋曼淳及其继任者尹永宽举行了会谈;在中国,赖斯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唐家璇和外交部长杨洁篪;在日本,赖斯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官房长官町村信孝、外相高村正彦以及防卫相石破茂举行了会谈。  相似文献   

19.
非洲随笔     
5月13日-6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率领的全国人大代表团对非洲进行友好访问。此行正式访问的国家有:卢旺达、加纳、多哥、马达加斯加;顺访的国家有:乌干达、科特迪瓦、毛里求斯;途经的国家和地区有:英国、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南非和香港。这是许嘉璐对非洲的第二次访问。1999年,他曾率全国人大代表团对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等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次率团再访非洲,所到之处,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最高规格的接待。被访问国家议长、副议长出面接见代表团,有的议长还邀请代表团列席旁听了他们的议会。加纳议长在代表团离开的前一天连夜从外地赶回来,于第二天上午正式接见代表团。多哥议长身着民族  相似文献   

20.
10月初,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应邀对美国进行两天正式访问。期间,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分别会见了钱其琛外长;钱外长与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两项联合声明,此外还会见了商务部长布朗和美国资深参议员。正如钱其琛外长所说,他的这次正式访问“是一次坦率、务实、有成果的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