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0年5月20日,一位报界哲人在北京去世,终年82岁。友人戴文葆先生撰文道:“我认为先生最后成为一思想家,有胆有识,忧国忧民,肯定是不肯瞑目安息的。他终于舍弃了躯壳,但我相信学术思想史上将来会有他的名姓,他的精灵还在祖国上空徘徊。记得他的文章中常说:‘不管是对是错,这是我的祖国!’我确信他还在海峡两岸的上空徘徊,一定仍旧思潮澎湃,睁眼悲悯我们这些后死者,仍和我们一道思考困扰着、折磨着我们的当代的问题。”这位哲人就是已故的知名日本问题专家、政论家、“台盟”领导人李纯青先生(1908—1990)…  相似文献   

2.
李秋生 《学习导报》2010,(21):32-33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那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也修得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他便问:“你喜欢看电影吗?”“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答后说:“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洛却依依不舍:“小姐,你可以陪我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洛依然不死心地问:“既然你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相似文献   

3.
正亲爱的姐姐:接到你三月十七日的信,如命写了一封信等人来转给你,当时药还未收到,后来我托人寄一信给你,那天很凑巧的送药的朋友来了,我还未见到他。照郑先生说他很慌张,一交了药便跑了,这样那封信便没有给他。从他手里接到你的三月二十日的信。你二十日的信我读了知道你替我不安,我很感谢你。但如果你有了工作,你便安心去吧,不必为了我,我自己会懂得去处理自己的生活。今后的问题,也只有候命吧。  相似文献   

4.
梁衡 《新湘评论》2007,(12):57-57
最近我去拜访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我知道他是研究佛教的,便问先生:“你信不信佛?”他说“不信。”我又问:“宗教为什么还会存在?”他说:“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剩下的只好求助宗教。”又问“宗教到底何时能消亡?”他说:“恐怕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消亡不了。人的心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5.
格瑞是美国一家超级大公司某部门的负责人。有段日子,公司的业务很少,他每天只需一两个小时就将公务处理完了,但他还是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因为公司有严格的劳动纪律。但一天下午,他实在经不住欧洲杯足球赛的诱惑,处理完手中的事情,便偷偷地离开办公室。找到一个有电视的房间欣赏球赛了。半小时后,他赶回自己的办公室,被桌子上的一张字条惊呆了,那上面写道:“格瑞先生,既然你那么喜欢足球,我看你还是回家尽情地去欣赏好了。”  相似文献   

6.
李辉 《新湘评论》2007,(8):47-48
在当代中国.有哪位艺术家能像黄永玉先生这样如此深情地拥抱故乡?当年那个在凤凰古城沱江边戏水玩耍的小顽童,已然走过80余年时光。然而,任他鬓发花白,岁月老去,他的步履却依旧漫溢着青春。跳跃,腾挪,一次次走进故乡。“我的心,只有我的心/亲爱的故乡/她是你的。”面对故乡,只有用这样的诗句,才能倾吐永恒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梁衡 《新湘评论》2009,(8):50-52
98岁的季羡林先生离我们而去了。 初识先生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发奖会上。那时我在新闻出版署工作,全国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图书,季老是评委,坐第一排,我在台上千一点宣布谁谁讲话之类的“主持”之事。他大概看过我哪一篇文章,托助手李玉洁女士来对号,我赶忙上前向他致敬。会后又带上我的几本书到北大他的住处去拜访求教。  相似文献   

8.
梁衡 《学习导报》2009,(8):50-52
98岁的季羡林先生离我们而去了。 初识先生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发奖会上。那时我在新闻出版署工作,全国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图书,季老是评委,坐第一排,我在台上千一点宣布谁谁讲话之类的“主持”之事。他大概看过我哪一篇文章,托助手李玉洁女士来对号,我赶忙上前向他致敬。会后又带上我的几本书到北大他的住处去拜访求教。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苑》2014,(12):43-43
亲爱的姐姐:接到你三月十七日的信.如命写了一封信等人来转给你。当时药还未收到。后来我托人寄一信给你,那天很凑巧的送药的朋友来了.我还未见到他。照郑先生说他很慌张,一交了药便跑了,这样那封信便没有给他。从他手里接到你的三月二十日的信。  相似文献   

10.
《学习导报》2008,(11):62-62
过去你常常同别人关系搞不好,主要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你这方面。关于这点,我记得在你到延安中学读书以前,我就向你谈过,要你同先生们和同学们团结合作,在先生们和同学们面前不要怕自己吃了一点亏,不要去占别人的便宜,不要看不起别人。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与一帮年轻的朋友在一起讨论欠发达地区什么最重要时,多数人提出,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是人内在的那口气。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近一个世纪以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沃尔逊小镇拥来了一群饥饿的难民,当镇长杰克逊先生发送食品时,许多难民大嚼大咽,只有一位年轻人例外,他对镇长说:“先生,你送给我这么多好吃的,有什么活让我干吗?”杰克逊笑了,“我只不过想给你们提供帮助而已,哪来的活让你做呢?”但年轻人却没有领情的意思:“不,先生,如果没有活做的话,我不会接受你的食物,真的先生,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呀!”实…  相似文献   

12.
刘岳 《前线》2014,(4):123-123,126
徐特立与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吴玉章一同被誉为“延安五老”。1927年7月,一片白色恐怖中,徐特立在汉口加入中国共产党。徐特立参加长征时已经58岁。1937年,徐老60岁生日时,毛泽东在给他的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徐老的这种革命风范,在营救被国民党关押的乔信明等红军将士这件事上,体现得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13.
《新湘评论》2008,(11):62-62
过去你常常同别人关系搞不好,主要的缺点或错误都是在你这方面。关于这点,我记得在你到延安中学读书以前,我就向你谈过,要你同先生们和同学们团结合作,在先生们和同学们面前不要怕自己吃了一点亏,不要去占别人的便宜,不要看不起别人。  相似文献   

14.
怀念老彭     
完完全全没有想到,老彭竟先我这个重病在身之人而去。去年冬至那一天,我们还一起被一老朋友所邀去双流吃羊肉。我和他夫妇二人来去同乘一辆车,大家在车上谈兴较浓。这才多久?才一个多月,怎么就走了呢?二月一日下午我去医院看他,他躺在床上,正在吸氧。他见我进了病房,就说:“你又来看我了,谢谢你。”停了一下他又说:“林温如手术后恢复得很好,能下楼打牌去了。”他又告诉我,华文江也病了,就住在这层楼的17号病床。言谈中,他的神志十分清楚,精神也还可以,怎么第二天的傍晚就传来噩耗,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他是非同寻常地…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去拜访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我知道他是研究佛教的,便问先生:"你信不信佛?"他说"不信。"我又问:"宗教为什么还会存在?"他说:"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剩下的只好求助宗教。"又问"宗教到底何时能消亡?"他说:"恐怕到共产主义社会也消亡不了。人的心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佛教在中国,就是这样,许多人信,许多人不信。各有各的理由,各有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12):100-102
看中一台电脑,需要9000元。他每月的收入只有2000元。老婆对他说,“你疯了,买了就跟你离婚。”他问我怎么办。我说:“你配不上那个电脑。连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没勇气去争取,你将来在社会上还能混成啥样?”他咬咬牙买了。为了还债他开始不停地兼职,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14,(4):35-35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许多人认为哥伦布只不过是凑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运气,都可以做到。于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族向他发难道.“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是我们去也会发现的。”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0,(23):39-39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许多人认为哥伦布只不过是凑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运气,都可以做到。于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族向他发难道:“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我们去也会发现的。”  相似文献   

19.
余平 《党员文摘》2008,(8):24-24
我在美国打洋工的时候,认识了美国邻居彼特。 一天,我去超市购物,在街边看见了彼特.他正在为路人演奏小提琴,真没想到他居然存这里卖艺。为了顾及他的面子,我本能地想躲开他,没想到彼特热情地招呼我:“余先生.如果现存不耽误你的时间,欢迎你免费看我的表演。”我很惊讶。  相似文献   

20.
张鸣 《廉政瞭望》2011,(9):52-52
有次打出租车,一路上总有车横来直去乱夹塞,但我这辆车的司机师傅却总是让。我忍不住说,明明是你有理,为何你要让他们?司机苦笑着回答说,这年头,就是有理的让着没理的。后来,我在一本京城的出租车杂志上.看到介绍一个司机25年无事故的事迹,也是说他开车,总是有理时让着无理的,并号召出租车司机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