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窃听小史     
作为获取秘密情报的手段之一,窃听的历史大概与人类间谍史一样久远。我国古代史书中早就有关于窃听活动的记载和描述。《左传》中已有利用窃听手段进行情报活动的记载,说周朝时期周文王的谋臣吕牙(即姜子牙)设“耳目”一职,专司“听风声,观动静”。《管子》一书中有“墙有耳,伏岛在侧,微谋外泄之谓也”之论,是从保密角度谈防范窃听的,后来人们概括为“隔墙有耳”这个成语。到战国时期窃听刺探秘密的事情更多了。《墨子》一书中有“听瓮”的记载:将一口小肚大的陶瓮埋于地下,瓮口豪以薄皮革,耳贴近皮革,可听方国十几里的动静,…  相似文献   

2.
数字天下     
窃听丑闻中的数字创刊168年之后的7月10日,英国《世界新闻报》被迫向750万忠实读者说永别了。2009年,《卫报》披露《世界新闻报》非法窃听3000名政客名人的电话,窃听丑闻被曝光。早在2006年底,窃听事件就已陆续曝出,  相似文献   

3.
法国首都巴黎不但有“花都”的美誉,还具有“窃听之都”的谑称,这里每年都要发生十几万件窃听案。法国官方窃听机构分为“行政窃听”和警方“司法窃听”。“行政窃听”拥有1800条专用窃听线路,应内务、国防和预算3个部门的请求,限用于与国家安全保障和危险组织犯罪有关的窃听。这种“行政窃听”每年多达3200多件。“司法窃听”自1993年起每年均在一万件以上。由于法国政府对出售窃听装置宽容放任,致使窃听器充斥巴黎,民间违法窃听泛滥,每年都有10万件左右。巴黎一家实验中心的老板称,在过去8年内,他们通过订购方式…  相似文献   

4.
跟踪、窃听、窥测是间谍情报机关进行反间谍、反情报、反恐怖侦查技术手段的三大“法宝”。而窥测技术在这三大“法宝”中的技术含量最高,它获取的情报信息量大、可信度高。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间谍情报斗争的日益尖锐和复杂,间谍情报领域高新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谁拥有、掌握高新技术,谁就能获取最有利的间谍情报成果。  相似文献   

5.
跟踪、窃听、窥测是间谍情报机关进行反间谍、反情报、反恐怖侦查技术手段的三大“法宝”。而窥测技术在这三大“法宝”中的技术含量最高,它获取的情报信息量大、可信度高。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间谍情报斗争的日益尖锐和复杂,间谍情报领域高新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谁拥有、掌握高新技术,谁就能获取最有利的间谍情报成果。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美军关闭了在德国南部苦心经营了近40年的窃听站,国际传媒一时兴高采烈,好像美国人的间谍行动在其他各国终于有所收敛似的。一般人如果不留意,很容易被精明的“山姆大叔”骗了。实际情况是,美军关闭在德国的窃听站,是因为这里实在已经捞不到更多有价值的情报了。美国军方和台湾当局正在磋商在深海领域铺设两条海底电缆,以便窃听中国军方以及台海周边地区军事行动的情报。台美如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8月17日,美国底特律市联邦法官泰勒对《美国公民自由联盟》起诉美国安全部门的境内窃听计划侵犯民权一案作出裁决,认定布什总统在“9·11”事件后授权国家安全局在未经法庭批准情况下,对境内居民的国际通讯进行窃听,侵犯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和隐私权利,违反了宪法中关于三权分立的规定,要求政府立即停止这种窃听活动。  相似文献   

8.
谍报机关对外国大使馆实施窃听活动是司空见惯的事。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大使们的“金口玉言”。因此,大使成了外国谍报机关最重要的窃听对象。  相似文献   

9.
<正>事实告诉我们,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尊重人权和人性,是起码的社会良知。近日,因下属《世界新闻报》的"窃听门"事件,引发了默多克传媒帝国大地震。包括默多克本人在内整个传媒帝国深陷"窃听门"泥潭中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0.
海外传真     
美英窃听无处不在国际名人尽在掌握英国和美国的间谍组织为了刺探别国情报 ,设立全球间谍网络 ,暗中窃听国际名人的电话通讯 ,其中成为间谍窃听对象的竟包括已故英国王妃戴安娜、已故德兰修女、教皇保罗二世和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曾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的前情报官员麦逊披露 ,由于戴妃生前在国际慈善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 ,并曾致力参与扫雷活动 ,经常与其他国家保持联系 ,美国政府早已掌握她的机密档案 ,更不时窃听她的电话 ,以便刺探别国情报。麦逊还透露 ,80年代英国出售武器给沙特阿拉伯时 ,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也曾参与…  相似文献   

11.
乔然 《前沿》2007,30(10):170-174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侵犯隐私行为确立为违法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立法规定忽略了隐私权的可克减性原则,即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利益冲突时个人隐私要受到限制的原则,将以偷窥、偷拍、窃听、散布方式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均视为违法行为,这样的法律规定势必造成公安行政执法中认定的偏差和行政自由裁量随意性加大。法律应当进一步明确,以下四种行为不构成侵犯他人隐私行为,也即相关权利人的隐私权在以下情形中应当克减:第一,为维护公共利益等目的,散布公众人物的隐私行为;第二,源于职务需要的偷窥、偷拍、窃听、散布隐私行为;第三,公共场所的偷窥、偷拍、窃听、散布行为;第四,工作场所的偷窥、窃听行为等。  相似文献   

12.
隶属于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世界新闻报》被判死刑,但这张历史悠久、读者众多的英国小报所制造的窃听事件却依然在继续发酵,对整个英国社会造成“难以治愈的伤害”。调查表明,既然仅〈世界新闻报》一家报纸就在过去10年中窃听了数千名社会名流和普通百姓的电话语音信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地政法机关相继查处了不少非法生产、销售、持有和使用窃听窃照器材的案件。但由于种种原因,非法生产、销售、持有和使用窃听窃照器材的违法犯罪活动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而且有逐渐发展蔓延的趋势,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直接威胁和现实危害。  相似文献   

14.
刘祥文 《求索》2008,(3):194-195
肖洛霍夫作品在我国经历了一番由高度肯定到全盘否定再到理性评价的接受过程。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审视这段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领略肖洛霍夫作品的精神价值与艺术魅力,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柏林墙是冷战的象征,而真正的冷战在墙下,墙下有一个神秘的间谍战场。为了对付前苏联,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柏林墙下修筑了一条隧道,即可能是世界上最秘密的代号为“黄金”的窃听工程。这项工程于1949年开始均思和设计,历经三位中情局长,1954年完成。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柏林一分为二。中情局局长希伦科特决定对前苏联展开大规模陆上窃听。由于前苏联军事设施有地下通讯电缆通往东德和东欧各国,于是决定在前苏联通讯电缆附近挖掘隧道,沿线窃听。该隧道以西柏林南面一处美军设施为起点,延伸至东柏林,主段长逾五百公尺,里面布满…  相似文献   

16.
“秘密地道”曝光 3月4日,美国《纽约时报》披露一条惊人消息,美国曾耗资数亿美元在前苏联驻美国使馆地下修建了一个秘密地道,用以窃听使馆机密。这条地道始建于20世纪70至80年代,直到90年代才竣工使用。 该地道建在华盛顿市区名为“阿尔托山”鼹鼠窝的俄罗斯驻美国使馆下面。由于一直存在关于美国驻莫斯科使馆被窃听的争论,前苏联曾在多年时间里假装没有使用这个使馆。新的  相似文献   

17.
这一讲与大家谈谈关于青年领袖的领导方法的问题,期望读者能够引起自我思考,从中得到一点启发,获取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统战资讯     
[理论]统战工作创新的关键是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统战工作的创新,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工作创新,第一步都是统战工作者进行工作实践,以实践为基础和源泉,从中寻求创新的题目,把功夫下到实际工作需要、广大统战成员关心的问题上去;从中获取真实、丰富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炼深化,形成新的认识;从中发现成功的经验,加以完善提高,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乃至理论;从中发现错误和失当,加以反思和汲取,避免今后重犯。创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济间谍从天空到地面、从高科技到传统方式全天候地进行间谋活动,其触角伸向世界各国,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五花八门的窃密活动电子窃听。经济间谍只要有电脑、传真机、电话就能实施窃听。圆珠笔内的电子发报器、口袋型计算机、甚至墙壁夹板都能通过窃听器将重要会议的内容传送出来,也可以在总机处动手脚窃听电话内容。一个法国人曾购买一串贵重的项链,送给IBM公司老板的女秘书,不久,该公司研究的先进军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已成为德国一家大公司的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后经调查发现,女秘书的那串漂亮项链的环扣上装…  相似文献   

20.
智能窃听     
美国情报人员在伊拉克使用的窃听器属于红外激光窃听技术,即使一辆汽车疾驶或飞机在跑道滑行,里面的人谈话都能听到,伊拉克军政要员在隐蔽地方交谈也可能被偷听。先进窃听系统能清楚辨认讲话者声音,追踪其所在位置。萨达姆和他手下要员的声音,都被美国监听专家指入电脑,只要偷听到他们的讲话,红外激光窃听系统就会有特殊反应,展开追踪,从而知道发言者在什么地方。几年来,美国和以色列间谍,一直用这种方法搜寻萨达姆行踪,没有成功。因他尽可能不使用电话,除了自己声音,还至少懂得用三种假声发音,扰乱敌人监听;他接见下届时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