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丽华 《新长征》2011,(10):54-5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同时提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的要求。文章指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在首都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文化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实践中,切实提高文化自觉,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亚伟 《学习月刊》2012,(11):10+20-10,20
作为思想意识的升华、民族精神的凝聚、综合国力的体现.文化在其认同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软实力.其价值指向是民生幸福、社会和谐。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前,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生长点”和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5.
探讨文化认同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逻辑理路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认同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前提基础在于二者在属性特质、目标价值、方向进路方面的高度契合。文化认同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在于以中华文化为媒介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文化认同教育融入“大思政课”,要以“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为关键点,使中华文化以德育资源形式融入育人的各个场域、不同平台与多元主体。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专门对“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进行了深刻阐述,明确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引擎。石家庄市近年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特别是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了打造“全省以及周边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强市”的目标。最近召开的全市建设文化强市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8.
戴安林 《湘潮》2008,(11):1-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响亮地发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并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等四个方面作出了新的部署。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部署,广大文化工作者倍感振奋。他们表示,要结合本职工作,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不断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根,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指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明确作出了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部署。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具有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地位超脱的独特优势,是服务文化强省建设、推进中原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应勇于担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鲜明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这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12.
钱理文 《前线》2011,(11):25-2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意义十分重大,标志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是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工会的文化阵地是在职工中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丁会文化的导向、凝聚、弘扬等作用,发挥工会文化在广大职工中的独特优势和应有作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河南是中华文明、华夏历史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如何通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使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大发展、大提升,以文化之强推动强省之强?如何通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国家文化改革发展探新路、作贡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全省乃至全国上下需要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党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路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二是“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三是“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四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上述认识,可以从多方面审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我们开发文化产业、培养文化人才队伍和文化人力资源的重要指导思想。素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美誉的思南,地处贵州乌江腹地,东依武陵山脉的梵净山,西靠红色遵义。  相似文献   

17.
周笑梅 《新长征》2012,(6):10-11
省十次党代会报告着重强调了“发展”与“民生”两个关键,而在这其中又将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吉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吉林振兴发展的一个主导战略目标。文化发展与文化民生,是“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重要支撑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化、大众化的必要途径,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首先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全面把握先进文化引领的切人点、关键点、着力点、根本点和落脚点。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何事忠 《党建》2011,(12):23-2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并要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20.
《学习导报》2011,(23):28-2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吹响了中华文化复兴的号角,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文化自觉与自信是建立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