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正式确立了我国的行政强制制度。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二是适当原则,采用非  相似文献   

2.
孙波 《长白学刊》2008,(5):65-70
《行政强制法(草案)》在地方立法的行政强制设定权问题上,有较大的进步。相比较于《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草案)》规定了公共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兼顾原则,使得公民权利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在设定权分配上,没有赋予地方政府规章行政强制设定权,改变了既设定损益行为、又亲自执行损益行为的状况;在行使条件上,规定了更为详细的设定权行使条件,使得地方立法机关的行政强制设定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在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中特别规定了催告履行和协议执行这两种"非强制性"的方式,这是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立法上的创新。"非强制性"的方式是以"柔性"管理手段来实现与行政强制执行相同的目的,对促使行政相对人及时履行法定义务具有提醒功能、催促功能、协调功能和警示功能,是行政法适当性原则和程序正当原则的体现和贯彻。"非强制性"的方式的实践运用,需正确处理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关系,并在提前加以运用、增强催告的说服劝导功能,放宽执行协议的条件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行政强制权扩张的必然性和公民权益受损的可能性构成了行政强制理论前提的內在张力,行政强制权的实施以不侵害公民基本权益为底线.公正和效率是行政强制价值取向的两种表现形态,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公正是行政强制首要的价值选择.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目标是限制行政强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权利本位是行政强制的根本宗旨.司法机关执行模式和行政机关执行模式各有利弊,我国现有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存在悖谬,确立法院审查行为和行政机关执行行为严格分开的制度是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蒲晓媛 《前沿》2012,(8):67-69
在吸收学者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几个概念进行了界定。但法律中的解释并没有使得三个概念清晰化、明确化,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更为混乱的局面。本文认为,行政强制应作为上位概念,包括行政即时强制、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可分为即时强制执行措施、行政强制执行措施和其他强制措施,而不宜作为与强制执行并列的概念。本文的论述对于正确构建行政强制理论体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雷 《传承》2010,(36):98-99
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对行政相对人经常采用的一种强制手段是行政强制。在实施行政强制时,行政主体往往由于自身的主导地位等原因而容易发生滥用权力,违法侵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通过分析行政强制行为对行政相对人权益损害的原因,从行政主体自身角度、立法层面、监督层面及行政相对人自身角度来探讨如何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简要介绍一些国外关于行政强制制度的规定,并分析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7.
《行政强制法》的出台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一个告诫:公权力行使应当有边界,行政强制措施的行使必须谨慎。《行政强制法》的出台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一步,对规范政府行为,进一步确立依法行政的原则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为我国进一步制定规范政府行为的行政法规增加了信心。本文通过对《行政强制法》的重要创新点进行解读,阐述其颁布的重要意义,以期加快我国法治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时代主人》2006,(1):24-24
日前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行政强制法草案规定:行政强制执行不得在夜间和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机关不得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行政义务。这些规定,正对应了行政强制法“把对公民、法人的损害限制到最小范围”的立法宗旨,是“比例性原则”在立法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公安行政强制措施是公安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必不少的强制手段,它对于建立良好治安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起到了促进作用。当前《行政强制法》已正式实施,其主要立法精神可概括为约束政府行政强制、给予相对人人文关怀、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强制手段等内容。公安机关应充分认识《行政强制法》施行的重要意义,对照立法精神检视公安行政强制实践问题,建立健全相关配套的执法流程和标准,完善执法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公民法人希望行政强制法能对行政强制权的行使进行有效的规范和限、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合法权利;行政机关则认为行政强制法生效以后,实施行政强制就有了法律上的根据,就可以更好地保障行政权的行使。文中从《行政强制法》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等几方面阐述了行政强制立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行政强制法》经历五次审议,历时12年,已于2012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虽名为"行政强制",但并不是要强化行政权,而是要通过制度来限制、规范、约束行政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它规范了  相似文献   

12.
对财产的行政强制在行政强制中占有最大的分量。本文在简单界定财产与财产权概念的基础上 ,具体分析了对财产的行政强制的意义与地位 ,行政决定与行政执行的分立 ,重点阐述了对财产实施的行政强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我国施行的《行政强制法》对于规范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行使行政强制权,推进公安行政强制的法治化建设产生了重大、直接和积极的影响。然而,公安行政强制的现行立法和执法实践与《行政强制法》的法治化要求仍存在诸多冲突。当前,应检视公安行政强制的立法缺陷与执法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公安行政强制立法,提高公安行政强制执法水平,强化对公安行政强制的监督和救济。这对于促进公安行政强制的法治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9月22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在南昌召开全省地方性法规有关行政强制规定专项清理工作会议,动员部署我省开展地方性法规有关行政强制规定专项清理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小琴出席会议并讲话。魏小琴在讲话中指出,行政强制法是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之后又一部规范行政权、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15.
就行政相对人而言,行政强制是一种比行政检查、行政处罚更为严厉的手段,它直接影响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基本权利。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对16件18项不符合行政强制法规定的地方性法规作出修改。  相似文献   

16.
李旭丹 《中国民政》2011,(12):42-43
在民政行政管理尤其是社会组织管理领域,取缔是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措施。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取缔的法律属性一直比较模糊,理论上存在不同认识。归结起来,焦点主要集中在取缔是"行政强制措施"还是"行政处罚",或者是其他行政行为。随着《行政强制法》的颁布实施,这一问题再次受到了关注,引起争议。应当结合《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强制法》的相关规定,对取缔行为进行分析;并对民政行政管理领域的取缔进行界定,以便厘清头绪、划定归属、依法适用。  相似文献   

17.
《行政强制法》中关于执行协议的规定是我国行政强制立法上的重大进步,标志着我国行政强制执法理念的变迁。作为一种非强制性方式,执行协议集中体现了行政强制执法理念由强调高效到注重行政的合理性,由单方行政到协商、合作的民主行政,由注重事后救济到同时加强事前风险预防等执法理念的变化。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背景下,应及时调整传统上不合时宜的行政强制执法理念。执行协议反映出执法理念的这些变迁,有利于《行政强制法》的顺利实施,更有利于全面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18.
《行政强制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的改变表明了给付拒绝有被立法者采纳为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方式的可能性。本文以此为视角,基于比较法的考察及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在现实中出现的弊端,论述了其合理之处。并提出了将给付拒绝纳入行政强制执行方式的立法建议:在法律中明确规定给付拒绝的具体内容,采用"人民法院审查+行政机关执行"的模式,严格限制给付拒绝的适用条件并细化程序。  相似文献   

19.
《浙江人大》2012,(1):76
2012年1月1日起,一批涉及国计民生的法律正式施行,将给百姓生活带来深远影响,也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行政强制法:厘清公权力行使边界2011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了规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作出扩大规定;法律中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相似文献   

20.
朱启 《中国人大》2009,(20):20-20
行政强制法草案已经审议了很长时间,是一部社会关注、行政机关关注、司法机关关注的法律。行政机关关注是由于行政强制法是行政机关处理事务的权力、法律依据;群众关心是因为要知道被采取的行政强制行为是否合法;司法机关关注主要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强制行为出了问题,要由司法处理,以行政强制法为准则和依据。现在社会上这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